中国造船业:走向复兴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1-5-11 8:59:00

导读:  1405年,中国明朝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中国造船业的发达也让世界为之瞩目,相比之下,西方的第一次远航,却出现在87年后,然而到了近代,我们的造船业辉煌不再,令人唏嘘。而今,中国造船业已逐步走向复兴,据悉,在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2011年中国航海日活动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透露,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水产品的总产量已经近20年位居世界首位。从2010年起,我国不仅是航运大国、海洋大国,更跃居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编者按:1405年,中国明朝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中国造船业的发达也让世界为之瞩目,相比之下,西方的第一次远航,却出现在87年后,然而到了近代,我们的造船业辉煌不再,令人唏嘘。而今,中国造船业已逐步走向复兴,据悉,在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2011年中国航海日活动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透露,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水产品的总产量已经近20年位居世界首位。从2010年起,我国不仅是航运大国、海洋大国,更跃居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让我们一同回首中国现代造船业的“复兴之路”。

  1995—2003  八年“老三”

  翻开中国现代造船发展史,无法不关注韩国和日本这两个重量级对手,从1999年到2001年之间,中国实际年均制造船舶只有不到120万总吨。而此时正是日本造船雄霸天下的时代。2002年,日本承建的船舶总重为840万吨,遥遥领先,风头一时无两。但是好景不长,从2003年起,韩国造船业逐渐超越日本,开创了“韩流”造船霸主时代,而此时此刻,当了8年世界第三的中国造船业还在穷追猛赶。

  但是中国造船业的未来被业界普遍看好,德国《世界报》就曾这样写道:“全球造船业的订单,已经经历了从欧洲到日本再到韩国的转移,下一个目标就是中国!”

  2007—2009  超越“日韩”不是梦

  当时间的指针锁定在2007年,中国造船业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首次超越日本,并与韩国造船订单只有0.3%之差,当时业界普遍认为,中国造船业赶超韩国只是时间问题。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随着雷曼大厦的轰然倒塌,金融危机犹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席卷全球每一个角落,造船业首当其中!2008年12月,竟然出现了全球散货船“零”成交!这对于中国造船业不能不说是个不小的冲击,因为价格相对便宜的散装船却是中国订单的主要来源!中国造船订单量跌至2007年的一半以下,与韩国的差距扩大到6.1%。

  09年初,在全球都在商讨如何“过冬”的同时,造船业一片萧条,竞争也愈加惨烈,韩国人凭借“技术为本”的杀手锏持续发力,同时开始积极拿回之前失去的订单,而中国造船业一向被人诟病的“缺乏船舶设计核心技术”在对手面前却显得软弱无力。难道中国造船业要永远顶着“千年老二”的帽子吗?然而在危机中,中国造船业的抗击打能力却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在《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政策实施的一年里,通过内部订单的刺激,中国造船业已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率先走出了低谷。

  2010年3月29日晚,中国船舶发布年报,年报显示,200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2.38亿元,同比减少8.74%,实现净利润25亿元,同比减少39.88%,实现每股收益3.77元,同比减少39.97%。而正是通过危机中的表现,中国首次取代韩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国,而且是新接订单和手持订单的“双料冠军”,拿到占世界1/3以上的订单,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47%。

  而第一宝座的荣耀却在一片质疑声显得并不那么纯粹,甚至有人称,中国造船业“被第一”,至于原因,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不得不承认,去年的造船订单中,有一半落入中国境内造船厂手中,因为全球经济衰退期间,只有中国的国有企业仍订制船舶。而众多分析普遍认为,中国国内海运公司的订单增加成为中国造船订单超过韩国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0—2011  造船强国路漫漫

  2010年,在全球经济逐步复苏的大环境下,率先走出危机的中国造船业成绩斐然。根据统计数据,中国造船完工6560万载重吨,新接订单7523万载重吨,手持订单19590万载重吨,分别占世界市场的436.%、54.8%、41.2%,居世界第一。

  第一得来不易,但是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待这个“第一”,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李东在谈到中国造船业总量世界第一的问题时说,“当前我国造船业虽然在总量上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但是在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等方面与日韩等先进造船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我国虽然已经是造船大国,但还不是造船强国。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造船业在自主创新能力、产品结构、生产效率和船舶配套产业发展方面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进入2011年,中国造船业发展依然迅猛,不过,日子并未完全好转,前途仍然未定。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2011年1月—2月,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量82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4.3%;截止到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9466万载重吨;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0.8%、63.4%和41.9%。虽然数据令人欣喜,但昔日造船霸主威力依然不容小觑,据国际权威造船航运调研机构克拉克森和造船行业4月7日的数据显示,韩国造船行业2011年第一季度订单量为329.8582万载重吨,已经赶超中国的195.1146万载重吨的水平。同时,韩国造船行业承揽的新船舶数量达90艘,中国则为88艘,并且多为具有高附加价值的造船订单。

  后记:纵观全球造船业,今年订单量接踵而至,与金融危机时撤单的“惨状”形成鲜明对比。在低迷和繁荣之间,中国已完成了跻身世界造船大国之列的目标。而有时候,对于到底是不是第一,并不显得那么重要,因为对于中国造船业来说,面对产能过剩的现状和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效率低下等问题,如何转型才是现阶段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而据专家认为,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船舶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

  天下大势,已见分晓。我相信中国、韩国和日本三国争霸的格局短时间内并不会改变。但如何实现质的飞跃,由大变强,仍然是摆在中国造船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不可否认,未来十年,将是中国造船业的黄金十年。中国要成为世界造船强国,还取决于接下来的每一步如何行走,让我们一同擦亮眼睛,拭目以待!(文/崔兢)

本文关键词:中国,造船业,复兴,交通,运输,航运,郑和,航海,港口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物流人物 物流网评 物流专题

抱团发展 谋求共赢
抱团发展 谋求共赢
自2016年“十三五”规划的出台,我国物流业的外部环境与过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复杂的大环境下,物流企业如何“..[详细]

物流法规 物流数据

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老旧运输船舶管理规定》的决定(交通运输部令2017年第16号)
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老旧..
《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老旧运输船舶管理规定〉的决定》已于2017年5月17日经第8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 ..[详细]

物流学院 考试 | 论文| 培训| 案例

2017年助理物流师考试《商品运送》知识点2
2017年助理物流师考试..
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社会化大流通与之相匹配。商品流通的社会化自然要求物流的社会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