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面打造国际航运中心

www.jctrans.com 2012-5-25 9:59:00 文汇报

导读:上海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二五”规划提出七大目标八大任务

  昨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首个五年专项规划。

  规划设置了具体任务,包括:到2015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300万标准箱,继续位居世界港口前列;航空旅客吞吐量达1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550万吨,位居世界机场前列;出入境邮轮及邮轮旅客达到500艘次、100万人次,初步建成邮轮母港基地;在上海登记注册的国际航运船舶超过400艘;上海二手船舶交易突破100亿元;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航运经纪、船舶管理、航运服务代理以及海事法律、航运金融服务体系。

  集装箱水水中转比重将达45%

  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末要达到的七大具体目标。

  国际航运业务方面,上海港货物年吞吐量要保持在6.5亿吨左右,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位居世界前列;在上海登记注册的国际航运船舶达到400艘,合计达1000万总吨。

  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方面,在上海达成的二手船舶交易金额力争突破100亿元/年;海事法律、海事仲裁、海事诉讼等配套服务环境得到明显提升;航运经纪公司在沪注册数量达到50家以上,船舶管理公司达到160家以上;培育5-10家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航运服务代理企业;船员劳务年输出量突破1万人。

  航运金融方面,国际航运结算的便利化水平有较大提高,航运融资、航运保险和航运衍生品交易规模在国际市场占比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综合试验区发展方面,争取出台一批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航运支持政策,使综合试验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政策先行先试的示范基地。

  集疏运体系方面,集装箱水水中转比重达到45%,提高铁路集疏运比重;主要基地航空公司形成以上海为核心枢纽的中枢运营网络,在上海运送的中转旅客比例达到20%以上。

  邮轮产业方面,力争实现5-8艘邮轮以上海为母港基地,邮轮母港旅客年发送能力达到30万-50万人次,出入境邮轮及邮轮旅客分别实现500艘次与100万-120万人次的规模。

  航运人才和文化建设方面,基本确立能够覆盖整个航运产业链的人才队伍结构;打造上海特色的航海文化,与地方文化、产业经济、旅游资源等有机整合。

  强调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

  规划强调,要加快建设“具有较强经济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并提出八个方面主要任务。

  继续发展国际航运业务。推进干线船舶的大型化、专业化、低碳化;扩大江海直达船型的研发、应用,提高江海直达比例;发展港口装备制造、船舶建造产业,增强港航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培育和发展航运服务业。支持航运经纪公司发展;吸引现代船舶管理公司落户;建设包含新造船、二手船、废船买卖及船舶租赁等业务的国际性船舶交易平台;吸引外资船检机构入驻,发展船舶检验服务;制定并推广以上海为仲裁地的各类航运交易推荐格式合同,提升上海海事仲裁质量和声誉。

  发展航运金融服务业。拓宽航运企业融资渠道;培育航运保险、再保险市场,鼓励海上货运险本地投保;完善航运运价、船舶交易指数体系,开发航运指数衍生品。

  建设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探索创新国际航运船舶登记及管理制度,以船舶的集聚带动相关服务产业的集聚;建立覆盖口岸与腹地的保税网络系统,实施启运港退税。

  促进邮轮产业发展。鼓励本土邮轮产业发展;提高邮轮旅客通关服务能力和效率;完善邮轮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健全邮轮码头服务体系。

  优化完善集疏运体系。建立高等级内河集疏运网络,培育内河运输业,提高水水中转比例;完善铁路货运服务体系,推进海铁联运发展;加强航空枢纽建设,加快浦东、虹桥机场设施改造,系统性改善枢纽空域容量。

  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提高通关效率;实现口岸、市场、研究机构信息的共享;推动海上救助、油污管理等机构建设。

  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推进跨区域口岸大通关合作;面向长三角、全国港航企业,提供高端航运服务。

  本报记者 顾一琼 唐玮婕

本文关键词:航运,国际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