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期到来的吐槽,几十年来从未间断。在春节来临之际,数亿人不得不一如既往面对铁路购票难题,铁道部无疑是众矢之的。
铁道部素有“计划经济的活化石”之称,计划经济弊病在其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政企不分,管理落后,运力不足,效率低下,铁路版“春节运动会”年年上演。在几天前召开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铁道部部长盛光祖表达了改革的决心,宣称将推动铁路“全方位走向市场”。“针对以往政企不分的情况,铁道部职能将进一步转变,铁路局切实担负起安全、经营、服务、稳定等责任,发挥市场主体优势,增强市场经营能力。”
盛光祖的话,被媒体看作是政府释放启动铁路市场化的信号。市场化引入竞争机制,为铁路系统带来更高的效率、更优质的服务、更健康的盈利模式,困扰民众多年的春运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这无疑是民众对改革的期许。然而,我们也必须警惕,铁路市场化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尤其是自导自演的改革,很可能掉入“伪市场化”的陷阱。
之所以警惕,是因为回顾过往,很多改革并没有向利益集团开刀,反而,利益集团在此过程中再一次加固了自己的地盘。尤其是部分垄断行业高喊的“市场化”,要么“只调价不改革”,要么改革停留在形式上,名义上政企分离、管办分离,但实际上依然垄断着各项权力。因此,尽管看上去企业多了,但不能产生良性竞争,消费者依然缺乏议价能力,更无法享受市场化带来的优质服务。这实际上就是“伪市场化”,走向了改革的反面。这种例子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比如说通讯市场,虽然看似市场上有多家企业竞争,但实际上仍为几大通讯集团所垄断,导致资费居高不下,服务又上不去;又比如借着新交规出台,驾校联手涨价,这背后亦是“驾考合一”的垄断体制在撑腰。“伪市场化”说到底还是垄断,更隐秘的垄断。
再看回铁路系统的改革。我们担忧:即使实现管办分离,但依然能连接成紧密的利益合谋,垄断的经营权、审批权依然高高在上,真正市场化的竞争难以形成。有分析人士甚至指出,“按照目前的情况,铁路改革很容易成为一次变相的涨价运动。在市场化运作的旗号下,铁路既是一个政府管理部门,又是一个追逐最大化利润的企业,发改委又为他们打开了灵活定价的涨价方便之门。”这种担忧不无道理。在民众看来,缺乏诚意、关起门进行的市场化改革,未必能给民众带来真正的好处。
近期铁道部的一些做法确实让民众有些失望。先是对民众的站票半价的提议不屑一顾,抛出“中途找到座位怎么办”、“不利于列车安全管理”等荒诞的借口;耗资3.3亿元打造的12306购票网站,竟然敌不过几个小小的抢票插件;更荒谬的是网站有漏洞不去修正,反而与工信部联手试图“打击”抢票插件。这种“铁老大”的姿态,可跟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南辕北辙,不改是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