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公益亏损700亿 缘何难获舆论买账?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2-10-31 16:15:00 中国网

导读:听惯了电力、石油、钢铁等行业巨头的巨亏声后,铁道部的“和声”倒是较为新鲜。不过,与回击国企巨亏一样,铁道此次声称公益运输线路亏损700亿元,依然不被舆论买账。相反,多数民众对此并不以为然,似乎铁道部巨亏乃是理所当然之事。

  铁道部部长盛光祖日前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表示,去年公益运输线路亏损700亿元。据了解,铁路普遍服务是指包括无法通过商业化运营来补偿成本,但又出于某些宏观因素考虑而必须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军事物资、扶贫救灾、军人残疾人和在校学生等大量非盈利性的公益运输服务。(10月30日《经济参考报》)

  听惯了电力、石油、钢铁等行业巨头的巨亏声后,铁道部的“和声”倒是较为新鲜。不过,与回击国企巨亏一样,铁道此次声称公益运输线路亏损700亿元,依然不被舆论买账。相反,多数民众对此并不以为然,似乎铁道部巨亏乃是理所当然之事。稍加思量,这种微妙心理的形成,并不复杂。

  首先,铁道部所亏损领域为公益运输路线,既然是公益项目,其本质特征就是非赢利性和社会效益性。基于此,铁道部若想在公益领域挣钱,无异于自欺欺人。正所谓怕热就不要进厨房,公益运输路线本就该以谋求社会效应为目的,经济账压根就无法算,甚至根本就不该算。事实上,国企亏本尚被舆论认为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必要体现,遑论作为政府组成部门的铁道部。

  理论上,铁道部所做的任何事情都该是为了谋求社会效应,而非向商人一样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为何人们对铁道部的巨亏并不买账。毕竟,铁道部不管盈亏,最终记账者都是广大纳税人,因此某种角度上讲,铁道部在公益运输路线上的巨额亏损,对于国民来说非但不是什么坏消息,反而是福音——铁道部在公益领域亏得越多,表明其让利于民的空间越大。

  此外,民众不认可铁道部巨亏,除了希望从公共利益中分羹外,更可能是质疑铁道自身的经营能力。事实上,铁道部虽为政府组成部门,但它更像是一个国企,直接从事着很多经营业务——长期以来,不少国企因为身份定位不准、管理机制混乱、改革进程滞缓等原因,导致工资奖金病、隐形福利病、职务消费病、红利分配病等痼疾一直与国企如影随形,公益性、全民性特征逐渐弱化,甚至到了要花高价公关以挽救其社会印象之程度。这些问题在铁道部身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长期的高度垄断导致管理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人员超编膨胀等问题,很容易让人觉得不亏才怪。中国每万人平均列车员工是德国16倍、花上亿元建起个饱受诟病的订票网站、花几千万元打造一部未收获预期效果的宣传片等等,都是有力明证。此语境下,哪怕是铁道部喊着要亏死了,民众未必会感到受益多多反而也跟着喊亏。

  正因如此,铁道部巨亏之声要想获得民众认可,进而反映到提高票价或增加公共服务收费项目等,至少要达到两个前提:一是将账本公开透明,主动接受民众监督,以证明其所亏损确实来自公益领域,而非虚张声势;二是切实推进自身的改革,尽可能减少公益收入被自己的经营不善而折耗。打个比方,学生票价是100元,本来经营成本是120元,现在却因其自身问题多花了80元,如果就此说每服务一个学生就亏损100元,自然是无人买账的。

  最后,铁道部的巨亏之声未必是喊给民众听,以用来形象公关或获取舆论同情的,其真正目的恐怕是为了收获国家财政补贴。毕竟,公共福祉具有很强的刚性,不是说你亏本了,大家就愿意像做买卖一样适度让利;更何况,因为铁路业的垄断本性,真正决定其利益的本就不是自由竞争,而是政策保护。

本文关键词:公益,铁路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