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洋异国叩门秘诀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2-5-2 9:50:00 经济导报

导读:“走出去”企业的成功,不光体现在某一个项目上,不光体现在某一两年时间里,不光体现在与某个国家的合作成功,甚至不光体现在经济效益上。

  落地生根

  对于“走出去”的企业而言,尽管谈判前后的风云变幻已经有足够的挑战性,但如果将其与并购之后的人事冲突、文化融合、风险控制等相比,谈判无疑只能算是大餐之前的一道小甜点。

  多年来,已经有过太多因为经营管理不善而导致原本到口的肥肉不翼而飞的案例,甚至不乏“捉鸡不成蚀把米”的惨痛教训。若分析这些案例,不难发现,不少企业还停留在“身体"走出去",大脑仍然留在国内”的初级阶段。

  如何牢牢把握已经到手的机会,是所有“走出去”企业最关切的问题。

  魏家福说道,“在海外经营中,我们一直倡导"进了中远门,就是中远人"的人文理念,实现中远在世界各地的本土化,建设成为真正的跨国企业,最大限度发挥当地人员在开拓当地市场中的作用。” 中远目前有海外员工4400多人,其中国内外派人员不到10%,不少当地员工被聘为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甚至总经理。

  在中远希腊码头公司的200多名职工中,只有7名中方管理者,没有从国内派一名工人。不仅如此,码头发展后还为当地创造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中远外派干部都奉行"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理念,对外籍雇员大度宽容。尊重各地风俗习惯,积极听取外籍员工的意见,努力学习、融入到当地的文化氛围中,增强了海外员工对中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中远希腊码头公司总经理傅承求补充道。

  衡量一家企业“走出去”战略是否成功 ,不能以一时一地之得失论英雄,而是应该用更加高远的视角做出整体判断。企业的成功,不光体现在某一个项目 上,不光体现在某一两年时间里,不光体现在与某个国家的合作成功,甚至不光体现在经济效益上。在很多时候,企业还需扮演民间大使的角色,在维护中国对外关系上发挥重要作用。

  全球中远

  中远以“借壳上市”开路,角逐资本市场,推动企业“走出去”工作的双轮发展。1993年10月5日,中远通过在新加坡“借壳上市”,顺利地进入了国际资本市场,同时也成为中国国企进入海外资本市场的“第一人”;2005年6月30日,标志着中远团体航运主业旗舰的中国远洋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2007年6月26日成功完成了A股发行。目前,中远已在境内外控股和主要参股中国远洋、中远太平洋(601099,股吧)、中远国际、中远投资、中远航运(600428,股吧)、中集集团(000039,股吧)、招商银行(600036,股吧)、招商证券(600999,股吧)等8家上市公司。

  如今,中远已成为世界上集装箱制造规模最大的企业;中远旗下的中远太平洋已成为全球第五大码头运营商,在全球19个港口拥有32个码头公司的权益,投资、管理和运营着超过140个泊位这一点尤其值得关注,因为码头没有周期性,能够较好地对冲航运行业的周期性波动。

  魏家福最喜欢的称呼是“船长”,他的名片至今仍印着“船长”的头衔。魏家福始终认为,他现在的职责,仍然与船长无异,只不过船只的规模更大了,"走出去"就是我的一段航程,我要带领船员们,要确定经济且安全的航线,要时刻防备行进中的风浪、暗礁,要随时根据行驶状况调整航向、航速。”

上一页

本文关键词:中远,中国远洋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