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程物流网 - 资讯中心 >> 青岛 >> 经贸物流 >> 正文

经贸物流

  • 青岛规划实施西海岸经济新区及蓝色硅谷建设

    www.jctrans.com 2011-11-29 11:08:00 大众日报

  •   开启蓝色经济发展新局面 

      ——青岛规划实施西海岸经济新区及蓝色硅谷建设 

      今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在赋予青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龙头地位的同时,也给青岛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寻求科学发展新坐标,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海洋经济强市提出了全新课题和更高要求。 

      按照中央指示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青岛市以大气魄、大手笔谋划实施西海岸经济新区、蓝色硅谷建设两大规划,依托两大区域的空间拓展、产业提升和机制体制创新,切实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当好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排头兵。 

      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认为:“建设西海岸经济新区和青岛蓝色硅谷,是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承载力和总体实力,增强我国海洋创新能力、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对于青岛抢抓蓝色经济发展机遇,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开启蓝色经济发展新局面意义重大。今后一个时期,青岛将坚持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在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进程中先行一步,力争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开拓发展新空间 

      摊开青岛全域地图,最直观的印象,两大规划将带来城市布局功能的调整和升华,开拓蓝色经济发展的新空间。 

      市域东部,南起崂山区科技城、北至即墨市温泉镇的滨海公路沿线区域,加上被称为“第三代生态科技新城”的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构成青岛正在建设中的“中国蓝色硅谷”;胶州湾西侧,在青岛开发区、胶南市等大约20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实施改革试验。 

      从现实看,这种发展框架,既契合了青岛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需求,也顺应了青岛争创蓝色经济发展新优势的必然要求。 

      青岛开发区工委(区委)书记张大勇分析,按世界城市发展规律,港口多大城市就有多大。从现实看,青岛港主体迁往前湾港后,十余年间即带动青岛开发区从一片荒芜发展到生产总值过千亿的现代化城区。如今,西海岸经济新区不仅坐拥世界第七的前湾港,其南部设计吞吐量高达3.7亿吨的董家口港区的建设也一日千里,两大港口叠加,总体规模稳进世界前三,在西海岸“再造一个新青岛”已是发展必然。 

      而从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看,西海岸经济新区的规划建设同样堪称“水到渠成”,经过多年产业聚集,青岛西海岸发展起的六大临港产业集群皆位于产业上游,放眼周边,“只有周边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没有这些企业为别人配套的”。目前,六大产业集群的潜力还远未充分发挥:如家电业的本地配套率只有40%,远低于通常60%的理想比例;造船业的产能,还不足设计产能的30%……从这一角度看,城市空间的重新布局,有助于现有临港产业发展潜能的释放,引导更多的蓝色产业汇聚,打造青岛新的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 

      根据规划,蓝色硅谷的总体布局为“一区一带一园”:“一区”即蓝色硅谷核心区;“一带”所在位置是南起崂山区科技城、北至即墨市温泉镇的滨海公路沿线区域;“一园”即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其中,位于胶州湾湾底、原为盐田的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自2007年开发建设以来,历经连续4年的高强度投入,其作为城市高端特色产业和创新创业要素快速集聚平台的后发优势开始显现,纳入蓝色硅谷总体布局后,基于经济发展的“湾底法则”,其“第三代新城”的发展前景给人无限遐想。蓝色硅谷核心区和“一带”所在的青岛东部百余公里的狭长地带,既具备高校、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集聚的高科技优势,又兼具未经开发、国内难寻的优质生态环境,可谓青岛打造与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相同的高科技产业集聚区域的“天之所赐”,作为青岛实施蓝色硅谷战略的核心区域,这里将增添一条蕴藉巨大能量的海洋产业走廊,在为青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新引擎的同时,也为拓展城市空间和提升城市品质找到了最佳结合点。 

      从浅蓝走向深蓝 

      青岛不仅拥有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28家涉海科研机构,还拥有占全国30%的高级海洋专业人才,占全国70%的涉海领域两院院士。基于雄厚的海洋科技优势提出的“中国蓝色硅谷”的规划设想,是推动青岛产业升级,提升青岛在山东乃至全国战略格局中地位的点睛之笔。 

      

  •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 关键词 海运运价 船期查询 优势航线 货代服务   【RSS】 【打印】 【收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