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积极参与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发展

www.jctrans.com 2012-1-5 9:34:00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导读:近日,记者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获悉,公司认真学习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的会议精神,围绕会议提出的五项重点任务,公司将出台具体措施予以落实,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工作,促进产业链的发展。

  近日,记者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获悉,公司认真学习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的会议精神,围绕会议提出的五项重点任务,公司将出台具体措施予以落实,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工作,促进产业链的发展。

  中国电信的具体措施包括:加强下一代互联网相关技术和产品研发,继续设计和开发解决基础网络演进与CP/SP迁移的IPv6过渡技术设备,并推进自主研发以及设备提供商研发的关键设备、软件和系统在现网应用;继续深化下一代互联网现网试点,形成新型业务开发和运营模式,为规模商用做好网络等全方位储备;促进物联网、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型业务研发和现网试验及应用,加快发展融合类业务应用;在加快IDC升级改造的同时,继续加强与国内主流网站的合作,协助其网站迁移,丰富IPv6内容源;在国家相关部门的统筹下,部署下一代互联网络安全保障系统,做好网络地址及域名系统的规划和管理;积极参与下一代互联网国际和行业标准制定,形成相应的企业标准,加强IPv6在现网部署相关核心技术的研究。

  2003年以来,中国电信作为承建单位之一,全程参与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承担了北京、上海、广州等七个核心节点和上海国际交换中心的建设,规模及投资在电信运营商中居首位。依托CNGI网络,中国电信开展了宽带接入、智能家居等业务试验。在应用示范方面,2009年,中国电信在湖南长沙进行了“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下一代互联网应用实践,在国内首次开发部署的基于IPv6的物联网应用湖南农业综合监控系统,成功应用于湖南农科院良种果茶培育繁殖中心,被评为“2009年中国农村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2010年,中国电信在“上海世博会”上推出了基于IPv6的M2M动力环境监控、蓝光高清IPTV以及高清全球眼视频监控应用;2011年,在广东深圳“大运会”推出了基于IPv6的智能化大运村、无线宽带即拍即传、宽带互联网视听等应用。在现网试点方面,2010年至今,中国电信在湖南长沙、江苏无锡等局部区域开展了重点业务现网试点。目前,试点区域已具备有线、无线宽带及IPv6 VPN接入能力,各有一个星级IDC支持CP/SP IPv6内容托管。在产业链推进方面,与多家CP/SP合作开展业务迁移试验;与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校、主流通信设备厂商建设联合实验室,重点攻关IPv4、IPv6过渡技术和产品;积极与法国电信、日本NTT等国外运营商,开展IPv6技术、网络发展和业务运营经验等方面的交流。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电信在IPv6过渡技术、接入认证等方面形成了大量创新成果,向IETF、ITU-T、BBF和CCSA等国际国内标准组织提交大量标准并获得数十项专利。2010年4月,中国电信因在IPv6方面的卓越成就,获得了全球首家IPv6 enabled ISP认证。2011年6月8日(全球IPv6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官方网站实现IPv6迁移,成为国内首家提供IPv6访问的运营商门户网站。

  结合政策和产业链环境以及企业自身业务发展需求,中国电信初步制定了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目标、演进路线。在“十二五”期间,按照试商用、规模商用、全面商用三个阶段组织实施。启动了围绕对内、对外两条主线的系统推进工作,对内积极开展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试点等工作,对外积极配合国家相关规划的制定,加强与国外运营商、设备商、CP/SP、高校、科研机构等产业链合作。

  中国电信同时表示,下一代互联网发展需要网络、内容与应用、终端三大领域共同向IPv6过渡,但目前解决IPv4地址枯竭问题的关键过渡技术有待进一步成熟和现网验证,可使用的IPv6内容和应用仍不丰富,终端对IPv6的支持能力有待完善。建议尽快发布国家层面的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演进路线及具体措施,尽快推进从根本上解决IPv4向IPv6过渡的关键技术(涉及网络设备、网关、终端和支撑系统等各个层面)标准化工作,根据国内IPv4地址枯竭紧迫情况适当提前下一代互联网试点和规模商用时点。通过设立重大项目、财税杠杆和专项基金等手段,支持产品研发、现网试验和部署。通过行动指引和政策激励,引导产业链各方(运营商、设备制造商、CP/SP、终端)力量共同推进。 

本文关键词:电信,互联网,产业发展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