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业碳排放不可小觑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3-1-30 9:41:00 东方早报

导读: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最早可以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大决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2011年,上海港成为世界第一个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000万标准箱的港口。

  ◆下一步重点转向现代航运服务业,尤其是高端航运服务业。同时也不能忽视基础的航运服务业。

  ◆人才的问题,一要依托高校实施多渠道的人才培养。二是依托社会培训机构。三是依托企业内部的培训。

  ◆成立一个航运金融行业协会等组织,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做一些政策的呼吁。

  ◆航运业、金融业需要管理协调。

  ◆返税补贴的措施,这是市财政可以做到的事情。

  ◆进一步创新航运功能。比如启运港退税,如何拓展、移植?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最早可以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大决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2011年,上海港成为世界第一个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000万标准箱的港口。

  对于下一阶段的发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目前存在哪些不足?在上海提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又需要做怎样的调整与改变?《东方早报·上海经济评论》近日专访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汪传旭工作室领军人物、上海海事大学管理科学系主任汪传旭。

  发展高端航运服务

  不能忽视基本航运服务

  上海经济评论:现在上海提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你认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汪传旭: 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影响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吞吐量结构的变化,上海本地的吞吐量占整个港口吞吐量的比重会下降,这是因为上海城市经济的转型。同时,吞吐量结构逐渐向一些高附加值货物转变。高附加值、小批量、多品种的货物在吞吐量中会占很大比重。

  第二,就是城市经济转型对集疏运结构的影响。会注重环保、对环境友好一些的集疏运方式,水水中转所占比重会提高,铁水联运比重也会提高。

  第三,就是整个航运产业结构。我想,航运产业实际上也可以分成类似一二三的产业。第一类产业就是前端的港口与运输服务,比如港口装卸和船舶运输这类实体经济产业。第二类就是与港口服务和船舶服务直接相关的产业,比如货运代理、船舶代理等。第三就是再延伸开来的高端产业。当城市经济转型以后,会导致高附加值的航运产业比重逐渐上升。

  上海经济评论:货物吞吐量或许已经不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目标,接下来,你认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重点会在哪些方面?

  汪传旭: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提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当时侧重于建港口、造码头和提升货物吞吐量,偏重有形的指标。

  现在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实际上也面临转型。从上海城市发展的实际来看,单纯追求吞吐量的增长有局限性。吞吐量的增长势必要增加港口资源的配置,而港口资源的配置势必导致土地资源的投入,由于上海土地资源非常稀缺,这也会从客观上决定货物吞吐量的增长空间存在局限性。

  从提升全球航运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单纯的吞吐量增长主要局限于低端的航运服务业,包括港口装卸服务、船舶运输服务,低端的航运服务业附加值比较低,提高竞争力必须提高附加值,航运业附加值越高,证明你对航运资源的控制力也就越高,在全球的航运话语权也会提高。势必不能单纯追求货物吞吐量增长。自然而然,下一步重点转向现代航运服务业,尤其是高端航运服务业。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原来基础的航运服务业,也就是不能忽视货物吞吐量,这不矛盾。

  伦敦是公认的航运中心城市,但从今后发展来看,它作为航运中心城市的地位会逐渐下降,这是我的观点。因为它现在主要是高端航运服务业,而基础的航运服务业在萎缩。它的港口已经在全球百名港口之外了,已经有一些航运机构逐渐向新加坡转移。单纯依靠高端航运服务业就会没有依托。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原因,比如伦敦现在的税收也不算低。

  另外,我想在整个航运服务业的产业链里,大部分基础航运服务业属于实体经济部分,大部分高端航运服务业属于虚拟经济部分。

  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现在国家也强调实体经济业不可偏废。作为航运业,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者也都不能偏废。重点是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同时也不能忽视基本的航运服务业。

  今后关键是软环境

  上海经济评论:你前面提到了重点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上海现阶段的高端航运服务业进入并不足,而基础性的航运服务业则进入过度。什么样的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现状?

  汪传旭:基础航运业附加值低,门槛也比较低,目前包括港口装卸、船舶运输、货运代理还有理货等,大都属于劳动力密集型或者资金密集型行业。像货运代理,基本都是一些简单的纸上作业,对人员要求不高。再比如港口码头服务业,一般企业只要有资金,都能进去。这些都可以依靠简单的人力或者财力投入实现。

  高端航运服务业进入不足是因为高端航运服务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一般人很难进入航运保险、航运咨询、航运仲裁这些行业。这些行业需要懂航运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对人才的要求非常高。

  人才的问题,一要依托高校实施多渠道的人才培养。二是依托社会培训机构。三是依托企业内部的培训。当然,人才一方面依靠我们自身内部的培养,另外一个是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比如伦敦、新加坡、香港这些航运城市的复合型航运人才很多。上海目前也在一些人才计划中将航运业列进去了。

  上海经济评论:怎么解决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不足的问题?

  汪传旭:除了人才,另外是软环境,比如政策、体制、税收,这些方面都需要完善。

  高端航运服务业和软环境密切相关。基本服务业,本身门槛就低,可能要求相对就不高。

  高端航运服务业涉及国际竞争,而国内其他城市的高端航运服务业相对来说基本没有竞争力,这时候上海就要瞄准国际了。强调国际,就对软环境的要求更高,包括与国际接轨的政策,税收、体制、行政服务的制度。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在很大程度上,初期主要是以政府来主导的促进模式。

  上海经济评论:再细分来看,上海在航运金融方面的现状如何?

  汪传旭:从目前来说,上海航运金融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2009年以来,主要是航运金融的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航运金融服务产品的不断涌现和创新。

  在航运金融服务模式方面,逐渐在搞一些创新的模式,像洋山保税港搞了融资租赁,引入了单机单船融资租赁业务,单架的飞机或者船舶,可以专门为这个项目登记一家融资租赁公司,好处是新公司可以和母公司在风险上剥离。还有期货保税交割业务,在洋山保税港区也开展了。还成立了航运产业基金,为航运业提供融资服务。

  航运金融产品也在开拓,上海的保险公司很多,但单纯的航运保险没有专门设立,现在很多保险公司都专门成立了这个业务模式。

  另外,就是航运衍生品交易,这个非常明显。国际上,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实际上也不是很完善、成熟。现在上海依托航运交易所,也开发了几块产品,比如集装箱远期运价交易、邮轮运价指数、沿海干散货运价指数等。

  下一页

本文关键词:航运业,碳排放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