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企业全面亏损 需政府积极救市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2-4-19 16:12:00 中国经济导报

导读:今年3月30日,中国远洋召开2011年度业绩发布会。2011年度公司营业收入689.1亿元,同比减少14.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104.5亿元,同比下降254.4%。

  今年3月30日,中国远洋召开2011年度业绩发布会。2011年度公司营业收入689.1亿元,同比减少14.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104.5亿元,同比下降254.4%。

  中国远洋的两大主营业务――集装箱航运及相关业务、干散货及相关业务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据发布的2011年财报显示,中国远洋的干散货航运业务完成货运量2.6亿吨,同比下降6.18%,实现营业收入233.66亿元,同比下降28.7%,而燃油成本同比增加31.7%。集装箱航运及相关业务货运量691万标准箱,较上年同期增长11.2%,实现营业收入364.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1.8%,而燃油成本同比增加36.6%。油价节节攀升提高了中国远洋的成本投入。

  当然,还有其他因素导致了中国远洋的巨亏。第一是因为航运市场供需失衡,在运力过剩的情况下,使得航运公司的议价能力下降,经营利润也随之下滑。第二是全球经济疲软,导致外贸量萎缩,船运需求下滑,2011年没有新增船舶订单,使得航运业绩严重滑坡,企业的经营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第三是由于中国远洋的远洋运输是以美元结算的,人民币升值导致其所持外币资产贬值,因而在汇率方面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航运业的另一巨头中海集运也出现了巨亏。该公司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282.81亿元,同比下降18.8%;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亏损27.43亿元,而2010年同期盈利42.03亿元,同比下降165.27%。集装箱运输业务收入为266.92亿元,降幅达到20.52%;其中总收入占比达到78%的外贸航线收入同比下降27.1%。公司燃油成本为93.7亿元,同比增长17.2%。

  除了中国远洋和中海集运,其他航运企业大部分也陷入了亏损。

  航运业面临低谷

  全球经济正处于缓慢复苏之中,但是,复苏的进程非常脆弱而且很不平衡。2011年,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经济迟滞的影响,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都出现了回落,导致国际经济贸易持续低迷,这给国际航运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影响和冲击。

  首先是航运市场的需求增速放缓。航运需求是国际贸易的派生需求,航运业对国际贸易量的依赖性极强。随着欧债危机的蔓延,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市场的交通运输量急剧下降,导致国际航运市场的需求减少。

  其次是市场运力绝对过剩。2009年经济开始有复苏的态势,各航运公司开始提前购买船只,争取能以最便宜的价钱买到船只,导致造船订单出现较大幅度增长,而这种争相购买造成了目前运力过剩的现状。2011年,全球新增船舶运力超过2000艘、1.5亿载重吨,运力增长了7.3%,而全球海运量增长预计仅为5.3%。运力供大于求形成过剩压力,导致运价严重扭曲走低。进入2012年,BDI(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连续暴跌,到2月2日,指数已降至651点,创下了历史新低,跌幅达到了66.3%。

  再次是燃油成本的持续上升,导致行业亏损大幅度增加。自3月20日零时起,汽、柴油价格再度提高。燃料占水运运输成本的70%,柴油价格此次再次提高后,运输成本提高,水运利润空间将大大缩水,对于本来就利润很薄的水运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最后,我国航运公司一般的大宗货物如铁矿石等都算是稳定的客户,但近期这部分货主开始进入航运市场,自己组建船队。澳大利亚的力拓、必和必拓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是全世界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三大矿商中,淡水河谷自建船队的力度很大,已于2011年7月14日下水40万吨矿砂散货船,同时还在韩国船厂建造巨轮,将建立一支拥有26艘巨轮的铁矿石运输船队。如果这些大矿商对中国的铁矿运输形成垄断,将有许多航运企业亏损甚至倒闭。

  航运业应力争求变

  航运业作为国民经济运行中不可或缺的战略性服务产业,承担了我国91%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量,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航运企业正面临运价下降、油价上涨、经营成本不断上升、现金流短缺等不利严肃,导致了普遍严重亏损,甚至有些企业已经破产倒闭。

  要制止亏损态势的蔓延,对于航运企业来说,首先要主动调整船队结构以应对运力过剩的困局。一方面可以通过拆解老旧船舶,例如自金融危机以来,河北远洋主动拆解老旧船舶19艘,达232万载重吨。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优化运力结构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比如增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的绿色船队,实现从非生态型经营向绿色文化经营转型转变。

  其次,寻找海运贸易的新兴市场是中国航运业的突破点。商务部日前选取约30个国家作为外贸多元化战略重点突破市场,航运企业可在广泛分布于亚、非、中南美以及中东等一些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的国家和地区中进行选择,加大航线的运力投入,拓展航线市场,并由万箱以上的超大型集装箱船担当跨洋运输重任。

  最后是要加强和货主的协作,与货主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和风险共担的长期运输合同,这样就可以降低揽货和市场风险,通过加强同业间的协作,降低成本。同时,通过加强长期合作的深度,实现船货双方互利共赢。

  当然,航运企业仅靠自身的努力熬过寒冬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有利于航运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积极救市,以解企业的燃眉之急。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加强航运市场宏观调控,防止恶性竞争,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为此,2012年3月22日,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交通运输部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航运企业渡过难关:一是指导航运企业加强风险管理,支持航运企业与大货主签定风险共担合同,降低揽货和市场风险;二是积极鼓励和支持有能力的航运企业兼并重组,规范货主投资航运业,引导货主与航运企业互补共赢,实现航运市场的健康发展;三是加强市场宏观调控,为企业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四是研究振兴航运业政策和措施,争取尽快出台促进航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本文关键词:航运企业,政府,救市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