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业如何过节不爆仓?

www.jctrans.com 2012-12-5 14:42:00 《商界》

导读: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光棍节促销,天猫[微博]和淘宝经过支付宝[微博]发生的交易额高达191亿元。据阿里官方消息,当天有2.13亿左右的独立用户访问,初步统计产生至少7000万个包裹。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光棍节促销,天猫[微博]和淘宝经过支付宝[微博]发生的交易额高达191亿元。据阿里官方消息,当天有2.13亿左右的独立用户访问,初步统计产生至少7000万个包裹。而在11月12日,交易额仍比正常交易日高出30-40%。7000万或8000万以上的包裹,要在此后时间陆续投递。紧接着,各媒体披露快递企业爆仓的消息,来自网络的照片不乏包裹堆积如山、人山人海密集分拣的场面。

  每逢促销季,对那些主要业务集中在电商领域的快递企业,都是一次如山倒、如抽丝的“大考”,加车、加人、加场地、加班……

  加人、加车应对订单量暴涨的方案,对包裹在快递公司内的流转通路而言,仅是表象,是最不费脑筋的运营方式,尽管增强了包裹的流动和疏散能力,但未触及实质。到底如何从根本上能够做到充分应对电商促销季的订单量暴涨,如何应对持续增长的市场规模。笔者在此不讲具体的案例和数据,只简略说点儿常识,可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帮助分析最根本的问题。

  一个输水系统,要顾及入水、流通管道、出水口几个环节的问题,还要考虑意外的漏水问题——这也是快递公司要应对各种促销季爆仓状况的着力点—增强包裹在体系内的流速,以及流出速度。多数公司的内部产能不足以应对“双十一”这类促销季的订单量,所以大众更多的看到的是——临时招募人手、延长工作时间、延缓派送时限等解决办法,这是“末”,而不是“本”。

  快递作业的几大环节,粗略拆分一下—揽收、中转、分拣/包装、派送。从几大环节出发,订单量暴增导致爆仓,从硬件看,是人员、设备、场地够不够用的问题;从软件看,是流程、分工、信息系统是否匹配的问题。任一环节出现瓶颈,都会影响包裹在体系内的流转速度。如果场地足够、分拣够快、转运够快、末端派送能力临时扩充到位……想必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只是短期的成本/收益的问题。

  去年此时,笔者在某问答社区分享过类似的问题,当时有个争议,有一位自称做过快递的朋友说没有别的方法,就是大规模招人,增扩人手—这只是表象,或者说是一叶障目。一个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形态,人的绩效是有上限的,错误是没下限的。如前所述,扩招人手的原因,从本质上说,是用最不用动脑筋的方法解决“包裹流动性”的瓶颈,但,瓶颈何止于人力!其根本在于“流通管道”的畅通和科学的流动机制。网友曾分享几张图,是某快递公司在广州的分公司现场,直观看来,一是场地紧张,二是缺乏机械化设施,而临时加增的人手未必是熟练工人。跟堵车一样,收费站通过慢、主路上出车祸、雨雪天低速行驶,都会成为拥堵的原因。

  每逢促销季,这些问题都会出现,短期的应对的方法是加人、加车、加场地,官方说法是各种“预案”、各种“沟通”、各种“动员”,而人力越来越贵,企业们不敢贸然用价格浮动来调节订单。根本解决之道,在笔者看来,既是着眼于未来—推行机械化作业、电子化作业、保持作业流程的持续优化。这才是根本之道,也会是长效机制。

  (作者网名MJ勺子,某物流集团前任副总裁,在营销管理、战略设计方面建树颇丰,对互联网、电子商务及新商业模式有较多关注。)

本文关键词:快递业,爆仓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