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见成效

www.jctrans.com 2012-10-22 15:04:00 重庆市人民政府

导读:自2003年船型标准化工作启动以来,经过10年来的不懈努力,重庆船舶已达4500艘、运力556万载重吨,分别是2003年的1.5倍、6倍,标准化船舶数量和运力分别达47.4%、69.8%。

  自2003年船型标准化工作启动以来,经过10年来的不懈努力,重庆船舶已达4500艘、运力556万载重吨,分别是2003年的1.5倍、6倍,标准化船舶数量和运力分别达47.4%、69.8%。船型标准化工作的强势推动,促进了重庆水运大跨越、大发展,对重庆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起到了五个方面的明显作用。

  一是助推了水运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重庆水上运输主要指标以20%以上的速度高位增长。2011年,全市水路货运量、港口吞吐量、货运周转量分别达到1.18亿吨、1.16亿吨和1557亿吨公里,分别是2003年的6.2倍、6倍和11倍;周边省市货物中转量占全港吞吐量的40%;全市95%以上的外贸物资通过水运完成,水路货运周转量占各类运输总量的62%;全市集装箱、化危品、滚装以及豪华旅游等专业化运输产值达到41.5亿元。

  二是大大优化了水上运力结构。2003年以来,全市累计淘汰各类非标准船舶3000余艘,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船舶占主导地位,干散货、集装箱等船舶均以5000吨级为主力船型,全市10万吨以上运力的企业发展到10家,货运船舶平均吨位全国内河第一,长江干线货船平均吨位达到1800吨;水上普通客船向豪华邮轮转型,促进了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的形成。

  三是有效提高了三峡船闸通过能力和过闸效率。船型尺度的优化、船舶大型化进程的加快,直接增加了单位过闸载重吨位。2011年,三峡船闸每闸次的通过量达9705吨,是2003年每闸次3140吨的3.1倍。

  四是明显降低了水运成本。与2003年前相比,目前建造标准化船舶所需钢材,单位载重吨节约了40%以上;日常运行所需船员,单位载重吨减少了70%。

  五是有力提升了船舶环保性和安全性。全市船舶平均单位能耗,由2003年的7.6千克/千吨•公里下降到2.6千克/千吨•公里,降幅高达65.8%;全市水上交通已连续111个月未发生重特大事故,船舶航行更加安全。

本文关键词:重庆,内河,船型标准化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