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迷局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3-3-4 9:28:00 中国产经新闻报

导读:3月20日至21日,中日韩三国在东京召开自由贸易协定谈判预备会议,旨在为今年三四月份召开的第一次谈判会议做准备。这也是最近一年来,中国方面再次单独对外抛出关于三国自由贸易协定进展的消息。

  3月20日至21日,中日韩三国在东京召开自由贸易协定谈判预备会议,旨在为今年三四月份召开的第一次谈判会议做准备。这也是最近一年来,中国方面再次单独对外抛出关于三国自由贸易协定进展的消息。不过关于本次谈判预备会议,中国方面再也没有任何消息公布,而记者注意到,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这一话题在日本和韩国媒体几乎找不到任何相关报道,似乎只是中国一头热!

  刚刚过去的2012年对于中日韩三国所在的东北亚地区的确不太平:中日与日韩围绕岛屿等领土和领海问题在外交领域展开了多轮攻防;岁末,随着日本自民党政府上台并推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战争”也已经打响,韩国甚至被认为是这场即将到来的国际货币危机中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2013年中国农历新年一过,朝鲜半岛的一次核试验又为东北亚地区的政经形势增添了新变数。

  近日,日本主流媒体关注的财经焦点是日本希望加入今年10月份启动的由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0.00 0.00% 资金 研报]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和本月已经启动的欧盟和美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区谈判。尤其是后者不仅将取消关税,而且将涵盖投资、政府采购、非关税壁垒、知识产权、环保与劳动、竞争政策、国营企业运营方式等新一代贸易规则的全部,极有可能成为高层次的事实上的国际规则。对于还没有摆脱百年来形成的“脱亚入欧”思维的日本来说,欧美主导的新国际贸易规则事关重大。

  “安倍是一个国家主义者,不能完全认为是走亲美路线。同时也应该看到中日之间的经济关系已经非常紧密,双方都需要对方”。日本日中研究所研究员吉田阳介博士用并不悲观的语气阐述着本轮中日政治关系紧张风波对中日经济关系的影响。与2012年中国国内媒体对于两国经贸关系的大篇幅报道不同,日本主流媒体对此多处以冷处理。与2005年的中日关系风波相比,“抵制日货”式的思维和言论并没有再次在中国国内引起轰动,而在2005年的那轮风波中,时任丰田总裁奥田硕曾公开表示,中国的汽车产业离不开日本的机床和零部件,不必担心中国出现的抵制日货声音。

  事实上,日本与美国和德国是全世界很多产业所离不开的“上游”材料、元器件和生产装备以及精密测试仪器的仅有提供者。与日本式的自信不同,处于中日之间“三明治”式状态的韩国心态颇为复杂。与中国媒体和网络上到处流传着的三星电子赶超苹果神话般的成就不同,韩国媒体对来自中国的产业竞争颇为敏感,经常就中韩之间的产业竞争力进行对比报道,甚至每年都会对比在出口方面中国超过韩国的产品数量。或许是韩国政府即将换届,对于上周的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贸易协定谈判预备会议,韩国国内媒体未做任何报道,反倒是出现了《三星也对中国的发展直冒冷汗》、《主力产业会在5年后被中国超越吗?》式的报道和评论。而与此同时,港台媒体也经常出现为中国大陆与韩国的关系抱打不平式的报道,一方面,韩国从双边经贸合作中掘取巨大利益,另一方面韩国又在安全事务领域强化与美国的同盟关系。

  著名产业经济学家白益民对记者表示:“日本的自信是理所当然的,很多产业的核心技术可不是一二十年能追赶上的。中国在推动三国FTA也是顺理成章的。不过,韩国方面所谓的主力产业会在5年后被中国超越的话题有些水分。中国的海尔和长虹5年后能超越三星电子吗,实际上现在差距比二三十年前更大。我通过与韩国中小企业团体交流发现,虽然韩国政府在扶持大财阀方面和日本有相似之处,但韩国大财阀和国内中小企业的关系并不好,远不是日本式的协作关系。韩国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生态环境也不如日本,因此韩国大财阀只能依靠政府补贴从国外获取核心技术,并不是日本财团式的产业组织者。”

  曾有学者指出,在国际关系历史上存在一个“三角”规律,即在三边关系中最强者倾向于和最弱者联合打压次强者。中日韩之间的“三国演义”在2013年相信会更精彩!

本文关键词:自由贸易,贸易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