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进口猛增三倍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3-2-18 10:36:00 新华网

导读: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粮食产后损失惊人,每年的粮食损失浪费量大约相当于2亿亩耕地的产量,比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省一年的产量还要多。

  与各大高级酒楼会所的一宴数万元乃至数十万元相比,在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却有另外的一幕。1月18日,一名老人在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的垃圾堆里捡拾还能食用的菜叶。据了解,每天都有数十人来到这里,他们来回穿梭在各个运菜的货柜车旁和垃圾堆之间,寻找和捡拾还可以食用的蔬菜。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粮食产后损失惊人,每年的粮食损失浪费量大约相当于2亿亩耕地的产量,比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省一年的产量还要多。

  据测算,中国粮食产后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达700亿斤以上。

  任正晓具体分析指出,中国农户存粮约占全国粮食年总产量一半左右,由于储存设施简陋,缺乏技术指导服务,损失比例约8%左右,每年因虫霉鼠雀造成损失400亿斤以上。中国粮食物流方式落后,运输等环节损失损耗逾150亿斤。成品粮过度追求亮、白、精,低水平粗放加工,加工环节每年造成口粮损失130亿斤以上。

  此外,请客吃饭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消费方式,造成餐桌浪费更是触目惊心,有关方面估算每年餐桌浪费食物价值达2000亿元。

  任正晓说,中国粮食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近年来粮食进口量持续增加,每年进口的谷物和大豆在1000亿斤以上,而每年又白白地损失浪费上千亿斤粮食。“如此对比令人痛心。”

  任正晓表示,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反对浪费,从更深意义上等同守住耕地红线,更事关坚守中华民族勤劳节俭文化的道德底线。必须转变粮食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动科技进步,以减少流通环节损失为重点,完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改变落后的粮食收储方式和消费方式,进一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全民参与的节粮减损机制,加快建设节粮型社会。

  中国粮食进口猛增三倍 是否坚持“红线”引争议

  在粮食进口上,中国一直采取较为保守的政策,甚至在2011年以前,中国仅允许进口少量的优质大米和小麦,而玉米进口量近乎为零。但是,这三种谷物的进口在2012年前11个月却出现猛增,净进口量已达到940.4万吨。那些忧虑的人们已经预警,中国的粮食自给率将受到威胁,并可能突破中国政府早前制定的粮食自给率须保持在95%以上的政策“红线”,就在人们争议是否有必要坚持这个“红线”时,来自国外的担心正日趋严重,中国的粮食需求将导致全球粮食供应短缺?

  每年重金属污染1200万吨粮食 3成大米铅超标

  近日,国家环保部一份文件引发了国内公众对土壤污染的强烈关注。这份文件指出:我国有3.6万公顷耕地土壤重金属超标,由此每年造成的“粮食污染高达12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人民日报称粮食自给率超95% 安全基础牢固

  姜长云认为,通常用粮食自给率,也就是当年粮食产量占当年粮食消费量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水平。一般认为,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粮食自给率在100%以上,就是完全自给;在95%―100%之间,属于基本自给;在90%―95% 之间,是可以接受的粮食安全水平;一旦小于90%,粮食供求的风险就会增大。

本文关键词:粮食,进口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