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总体需求不足,新的增长潜能不明显。受此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16日,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12年进出口总值38667.6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6.2%。进出口增速从两位数下滑至个位数。目前,我国已出台了系列措施来优化外贸结构、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本报记者日前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
问题一:
答:当前的外贸环境确实难言乐观。商务部统计显示,2012年前10个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31615.7亿美元,同比增长6.3%,其中:出口增长7.8%,进口增长4.6%。10月当月出口1755.7亿美元,增长11.6%;进口1435.8亿美元,增长2.4%。
2012年的外贸增速较往年出现大幅回落。根据现有各种情况分析,2013年的外贸形势会略好于2012年,但整体环境变化不大,外贸增速将略高于2012年。但应清醒地看到,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依然面临诸多外部风险,如美国经济复苏乏力,财政悬崖负面影响难以避免;欧元区经济仍将面临衰退危险,主权债务危机形势依然严峻;日本经济再陷衰退,内外需求疲弱;新兴经济体增速普遍回落,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动荡。这些外部挑战短期内难有大变化,世界经济增长的动能依然缺失。而且在治理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同时,由于普遍采取了不同的财政刺激政策,肯定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包括下一步的资产泡沫问题,债务风险问题和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等。
总而言之,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总体需求不足,新的增长潜能不明显,全球经济仍将持续处于波动、调整之中,新的景气周期在中期难以形成。
自2012年以来,我国外贸形势严峻,进出口增速较往年的两位数增长出现大幅回落,连续多月在低位徘徊。这背后隐含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问题二:
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依然没有散去,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仍未见根本好转,下行风险增大。那么,我国的经济增长前景如何?
答:事实印证,这次危机符合长周期规律,现在4年多过去了,还没有出现回升的明显迹象。现在仍难以判断世界经济何时能实现可持续的增长,有人认为是2016年,有的说是2018年。我们分析研究认为,2016年前很难恢复到危机前的状况,因为危机前世界经济增速是4%,2012年勉强维持了3.3%。但全球经济增长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数据显示,经合组织(OECD)国家经济增长十分乏力,主要还是靠新兴经济体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支撑。亚洲新兴经济体的GDP增速平均还能维持在5%以上。在判断世界经济增速的时候,经常用一个2、4、6的格局,即发达经济体增速维持在2%左右,发展中经济体4%左右,新兴经济体6%左右,这个格局在危机前维持了若干年。现在有一个好的动向是非洲经济强势增长,2011年增长超过6%,2012年没有大的回落,撒哈拉以南地区尤其如此。我对美国经济的增长前景并不特别悲观,理由是,美国的调控能力,资本运作能力以及美元的优势地位,决定美国经济不会出现进一步衰退。对于外部环境,我们的结论是2013年略好于2012年,整体变化不大。但中国经济开始触底反弹,新的增长点有待培育。我们提出,扩大内需,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慎用投资拉动。中国的这些政策方向是对的,但也要注意到,转向内需支撑的增长模式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期间从稳定经济增长的角度考虑,还需要形成投资、消费、出口协调发展的格局。因为,消费受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制度决定,尚需通过深化改革才能形成活力,此外,过去几年在应对危机时,我们采取了众多的措施,提前释放了一部分潜在的消费能力。现在问题已很清楚,关键在于能不能坚持。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