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缘何剑指中国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2-11-8 8:53:00 东方早报网

导读:11月7日,奥巴马成功连任美国总统,中国暂且走出了美国鹰派代表、共和党人罗姆尼获胜可能激生的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阴影。先前罗姆尼在竞选过程中曾声称,如若竞选成功,将在上任首日宣布中国为汇率操纵国。

  11月7日,奥巴马成功连任美国总统,中国暂且走出了美国鹰派代表、共和党人罗姆尼获胜可能激生的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阴影。先前罗姆尼在竞选过程中曾声称,如若竞选成功,将在上任首日宣布中国为汇率操纵国。从竞选落败的罗姆尼也受到很多美国民众拥护就可看出,保护主义,特别是针对中国的保护主义,在美国并不缺乏市场

  实际上,中国的确正受到保护主义的冲击。商务部前不久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2年秋季)》就指出,中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贸易救济调查55起,增长38%,涉案金额243亿美元,增长近8倍。另外,据英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的“世界贸易预警”项目监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40%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针对中国。

  中国为何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这个问题可分解为两个问题:一是保护主义缘何逆潮涌动;二是保护主义缘何剑指中国。实际上,这两个问题息息相关。

  先看第一个问题。全球范围内,保护主义抬头的根本原因有三:首先,全球经济增长失速导致国际贸易国内化。据IMF预测,2012年美国和欧元区的增长预估值为2.17%和-0.21%,均低于1980年以来2.62%和2%的年均增速。增长放缓导致就业形势严峻,美国和欧元区最新失业率高达7.9%和11.6%,当局在保增长、促就业方面面临极大的内部压力。在总需求萎缩的背景下,为了将更多需求留在国内,欧美国家国际贸易国内化的倾向日趋明显。

  其次,政策救赎透支乏力导致以邻为壑。金融危机和经济失速背景下,全球经济复苏的整体利益规模正悄然缩水,国际贸易总量增速明显下滑,据IMF预测,2012年全球贸易增速仅为3.2%,不仅远低于前两年的5.8%和12.5%,还低于1980年以来5.68%的贸易扩张均速。在次贷危机和债务危机连番冲击后,全球各国政府的政策菜单大幅缩水,财政政策受制于债务风险,货币政策受制于可用空间,使用保护主义大棒保护自身的国际市场利益成为必然选择,给竞争性货币贬值和贸易保护主义培育了温床。

  另外,合作约束形同虚设导致博弈失衡。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国际贸易,理论上能带来集体利益改善的结果,却未必符合每个国家的个体利益和当前诉求。而个体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很大程度上还要归因于合作约束的无效或缺失。一方面,WTO规则不具有硬约束,允许成员国利用其有关协议反击遭到的不公平待遇,为部分国家以公平之名行保护主义之实留下了余地;另一方面,G20等多边沟通协作机制大多流于形式,缺乏实质内容,难以对保护主义形成有效制约。

  再看第二个问题。日趋抬头的保护主义往往剑指中国,原因有五:

  其一,中国经济的增长引人艳羡。1980年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10.01%的高速增长,年均增速排名全球184个有统计的经济体的第三位,中国2011年的经济规模是其他9个年均增速排名前十国家GDP总和的47倍。如此庞大的经济规模和如此迅猛的经济增速都充分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也引起了欧美国家高度关注,在其内部增长压力急需向外排解的背景下,鹤立鸡群的中国更易成为保护主义施压的对象。

  其二,中国出口的增速高企招人诟病。2012年,中国出口增速预估值为8.8%,高于同期全球出口2.85%的增速;1980年以来,中国出口的年均增速为13.73%,更大幅高于全球出口5.71%的年均增速。尽管中国出口的规模和增速过大很大程度上和中国以加工贸易为主有关,但在以邻为壑的背景下,保护主义根本无视出口量大利薄的特性,而将体形较大的中国出口视作打击目标。

  其三,中国出口商品数量、种类众多,较为醒目。尽管随着中国出口结构调整,2012年1-9月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低于整体出口增速0.4个百分点,但纺织品、服装、家具、鞋类、箱包、塑料制品、玩具的出口总量依旧较大,欧美超市中遍布中国商品的现状没有改变。这虽然给欧美居民提供了生活便利,但容易给微观阶层带来一种“中国渗透”的直觉,并使其在经济萎靡背景下对中国出口保有敌意,而选民政治则进一步导致这种微观压力转化为宏观层面针对中国的保守主义行动。

  其四,中国制造的外部非议依旧较大。随着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刘易斯拐点临近,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正悄然缩小,人力成本不断上升,2008-2011年,中国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4.5%,制造业农民工月收入年均增长15%。尽管如此,欧美国家对中国制造的传统印象并没有根本改变,非议中国出口企业滥用低廉劳动力、缺乏技术创新、依靠政府补贴,进而不断对中国制造施加反倾销、反补贴的保护主义压力。

  其五,中国企业的反制相对不足。由于刚进入高速成长期和快速崛起期,大部分中国出口企业对WTO规则和欧美国家法律、法规和市场环境缺乏充分了解和掌握,在保护主义冲击下,往往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依法力争的能力,更缺少相机而动的反制策略,进而使保护主义肆无忌惮。

  顺着逻辑链条进行分析,全球经济的失速调整、欧美政策的以邻为壑、中国经济的醒目增速、中国出口的量大利薄、中国制造的内涵不足与中国企业的内功不强,共同构成了保护主义肆虐、中国受伤的背景和原因。

  有鉴于此,为实现中国外贸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应对保护主义的严峻挑战,中国有必要做到:

  一是以我为主,中国经济需要以自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化解外部冲击,培育内生增长动力,减少对外部需求的依赖;二是以退为进,中国经济需要在主动放缓增速的过程中实现增长质量的提高,不盲目追求不可持续的过高增速;三是顺势而为,中国外贸需要顺应全球经济失衡调整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外部环境,将更多的眼光投向新兴市场,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到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四是创新发展,中国出口企业需要把精力更多地从规模扩张、市场渗透转向技术创新和品牌树立,提升自身竞争力;五是据理力争,中国出口行业和出口企业需要更好地掌握应对技巧,适时适度使用反制手段,削弱全球保护主义的可能冲击;六是包容并蓄,中国宏观和微观阶层均需要更深、更广地融入到全球市场之中,加强国际间的沟通协作,夯实互利共赢的基础。

本文关键词:贸易保护,市场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