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滞胀

www.jctrans.com 2012-5-21 10:45:00 21世纪网

导读: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增速为8.1%,创下2009年二季度以来新低。而3月CPI数据3.6%的同比涨幅也超出此前市场预期,意味着“负利率时代”卷土重来,通胀再现抬头迹象。

  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增速为8.1%,创下2009年二季度以来新低。而3月CPI数据3.6%的同比涨幅也超出此前市场预期,意味着“负利率时代”卷土重来,通胀再现抬头迹象。一边是经济增幅超预期的下滑、经济增长速度连续六个季度放缓,一边是物价超预期反弹、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同比涨幅连续21个月超过3%。中国经济似乎走到“两难”境地,于是关于滞胀的讨论甚嚣尘上。

  滞胀是指经济增长停滞、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同时并存的经济现象。一旦陷入滞胀宏观调控将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为刺激经济增长而实行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但由于实体经济缺乏投资热点、失业得不到有效缓解,过剩的资本不仅会推高商品价格而且会涌向虚拟经济领域,导致资产类价格暴涨使通货膨胀更加难以控制;而为了稳定物价实行紧缩性的政策,则会因为投资和消费不足使经济增长陷于停滞。

  那么,“滞胀”梦魇将会不会在中国重现呢?目前来看,这种可能微乎其微。

  首先,目前中国的经济数据不支持滞胀的说法。根据中国往年高增长的具体情况,GDP增速放缓至6%以下,年平均CPI增速超过10%以上,才能视之为滞胀。而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8.1%,速度并不低。而且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根本变化,未来仍将保持适度较快增长。3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确实出现了反弹,但从全年来看,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还具有较多的有利条件。

  第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回落,除了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导致需求增长放缓的因素以外,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中国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一些积极信号显示经济有望回升。

  房地产调控政策及刺激消费政策的退出对短期内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影响。但长期来看,有利于经济的平衡发展、实现可持续增长。此外,一些数据也显示二季度中国经济有触底反弹的可能。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3%,较3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这是制造业PMI指数连续第五个月回升,创13个月新高。

  4月份绝大多数行业PMI指数回升到50%以上,其中在制造业21个行业大类中,有16个行业PMI指数高于50%,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PMI指数继续高于全国制造业平均水平;前一阶段发展较为低迷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钢铁行业PMI指数也已回升到50%以上。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其他数据更让市场看到更多的积极信号,例如电力、钢材等主要产品日均产量均比去年四季度回升等。

  最后,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使通胀外在的货币条件得到一定控制;粮食八年丰收,主要农产品供应比较充足;绝大多数工业品还是供过于求,3月份PPI同比下降0.3%,对CPI传导的压力有所减轻。因此,通胀仍在可控范围内。

  虽然中国出现滞胀的几率很小,但是并非就可以高枕无忧,滞胀风险却是客观存在的。就经济增长而言,虽然最近十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仍保持在年均10%的高位,但是粗放型和环境破坏型的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转型,经济减速已成必然。2012年以来投资尤其是政府为主导的投资增速低于预期,导致中国经济在短期内承受的增长压力比较大。对于连续多年习惯高增长的中国经济来说,低于8%的增速可能会给社会带来许多不适。

  此外,中国4%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也无法反映就业市场的真实状况,隐性失业不容忽视。就物价水平而言,通胀的抬头趋势也值得警惕。长期较高水平的通胀仍有存在的基础,在未来三五年内,中国的平均通胀率极有可能会从过往十年的2%-3%,上升到4%-5%

  鉴于短期内控制通胀的有利因素增多,目前的政策仍倾向于保增长。如果国家能够适时适度推出一些预调微调政策措施,全年经济增长有望保持在8%以上。预计政策调整时间窗口将在二季度打开,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松动资金供给将是大概率事件

本文关键词:GDP,CPI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