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 农村公路的最大挑战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2-8-17 10:13:00 四川在线

导读:农村公路能有效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生产和生活资料调入难及农产品运出难等问题,是农村群众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的重要体现。特别是在当前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过程中,农村公路更是农村地区对外联系、发展经济及商贸文化交流的纽带。

  农村公路能有效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生产和生活资料调入难及农产品运出难等问题,是农村群众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的重要体现。特别是在当前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过程中,农村公路更是农村地区对外联系、发展经济及商贸文化交流的纽带。近年来,随着“村通”工程、扶贫路、农民集中居住区道路、产业发展园区道路、加密联网道路等工程的实施,我省农村公路建设得到较快发展。但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推进过程中,管养重视程度不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仍然客观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部分建设完成的农村公路发挥应有的作用。

  “受财力限制,我们村目前的通村公路仅仅是泥结碎石路,虽然比不了水泥路,但已经比以前的机耕道好太多了。为了保持道路畅通,在养护上我们村可以说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8月8日,安岳县大埝乡洋禾村,村支书邓宗强自豪地告诉记者。得益于村里对道路养护的重视,村里的碎石路自2009年建成以来一直保持了良好的通行情况,天晴落雨都能保证村民顺畅出行,也能保障各类农资农产品的运进输出。

  虽然在对道路的养护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邓宗强也不乏对未来的担心,由于资金来源问题,实行了两年的道路养护承包今年还没有找到接手的人。如今村道的养护更多依赖村民的义务投劳:“短时间还行,长期没有专人养护,这种路很容易烂。”

  现状调查

  养与不养 大不一样

  同在大埝乡的新房村比洋禾村幸福:2009年,借助扶贫项目资金,村里建好了一条2.2公里的水泥路。便利的水泥路一建好就成了村民心中的“宝贝疙瘩”。为了养护好道路,除了上级部门的补贴资金外,村里还通过“一事一议”筹集养护经费。承包了村里道路养护工作的吴太荣,更是拿出了十二分的热情兢兢业业地干好工作:“虽然养护经费不多,但我就是村里的人,村里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一条水泥路,我如果没有养护好,自己都过意不去。”该村支书吴程富介绍,自从路通以来,各类收购商直接开车来到地头,村里出产的脆红李、蜜柑销路顺畅,村民受益颇多:“好处不仅如此。修好了路,养好了路,大家生活也方便多了。现在村里需要些什么大件点的东西,给乡上的店子一个电话,直接就送到家门口。各家各户买三轮车的也多了,出行或者拉点东西都很方便。因为道路带来了方便,所以发动大家筹集点养护资金也就相对容易。”

  2011年,由于途经西充县的广南、巴南高速公路施工,该县古楼镇到县城的道路“西古路”被运输材料超重车辆和大型机械设备损坏,给车辆通行带来了不便,给当地的特色水果——充国香桃前期销售造成了较大影响。了解情况后,当地交通部门及时对全路段进行了维修整治,保证了车辆通行,消除了运输对充国香桃销售的制约,当地桃子全部及时完成销售,价格较头年还上涨了20%。

  “道路是黄金通道,坏不得。”这是金堂县三溪镇白庙村全体村民的体会。从2003年修通第一条公路并逐步覆盖了全村后,被称为“脐橙之乡”的白庙村里,3500亩脐橙一度卖得红红火火。但从2009年开始,路面老化,出现了开裂、沉陷,果子运不出去,价格不高,销售疲软。

  “可以说,是新的道路养护机制让白庙村村道重新通畅起来。”该村道路管养人员周武光介绍,交通好了之后,去年来白庙村收购脐橙的车辆络绎不绝,加上三溪镇创3A景区成功,不少原本外出打工的人也纷纷返乡创业。今年,白庙村已有农家乐和乡村酒店10多家,预计每家年收入至少5万元左右。

  问题解读

  管养之困 缺钱缺人

  “十一五”以来,我省农村公路建设取得史无前例的成就。5年里,全省农村公路完成投资600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2.7万公里。到2011年底,全省农村公路里程达到26万公里,比2007年底增加9万多公里,完成投资、建设里程和农村公路总里程均居全国第一。农村道路通畅通达率大幅跃升,截至去年底,全省已实现90.2%乡镇通水泥(油)路、98.4%建制村通公路和53.7%建制村通水泥(油)路。

  相比农村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却显得相对滞后。“十一五”以来,我省落实了县级人民政府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主体责任,明确了养护资金的标准和筹资渠道。2011年12月29日,全省农村公路工作现场会在南部县召开。会议决定将在我省开展为期3年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按照活动安排,未来3年,我省县道经常性养护率将提高到100%,乡道提升至60%,村道提高到50%。截至当年年底,我省有3400多个乡镇建立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这其中,既有机构运行良好,发挥效果出色的,也存在仅仅挂了一块牌子、有名无实的情况。

  “交通上有一个说法,道路是‘三分建七分养’。再好的路,建好了不养也寿命不长;一般的道路,养护到位也能充分发挥自身作用。这个道理并不难懂。”省公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村公路点多、线长、面广,有限的公路养护资金无法满足实际养护投入需要。不少乡镇因受经济条件制约,加之部分乡镇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导致管理养护的实际效果参差不齐,破损路面得不到及时维修,影响公路的通行效果使用寿命,甚至引发各类交通安全隐患,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专项资金不足,无专人负责,缺乏经常性养护,义务投劳为主在乡村道路养护中屡见不鲜,养护效果不尽如人意也就不难理解。安岳县交通局农建股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该县而论,村道日常养护资金很大程度依赖各村自行筹集:“和各乡镇各村的财力以及工作力度有关。富裕的、重视的,群众支持力度就大,管养效果就好;管养不到位的地方,好不容易修了路,很快就烂了,群众意见大,相关工作就更难开展了。”

  优选样本

  依靠群众 破局前行

  今年6月11日,金堂县三溪镇白庙村设立了该县首个村一级的公路管理养护办公室,以便进一步探索农村公路“有人管养、有钱管养和有效管养”的举措。“修好的路还要村民自己维护?”在白庙村,村民一度将此当做笑话,觉得是“没事找事”。然而,亲身见识了管养与否的巨大差别后,如今在白庙村,养护好公路已成为每个村民的自觉意识。白庙村的常设管养人员共有6名,虽然都是“兼职”,但管护人员从选拔到考核,都是村民议事会上100多号成员一票一票投出来的。“每个月,村民议事会还将进行2次投票考核,凡是3次不合格的人员就要‘下岗’。”白庙村村支书邱述权介绍,村里除了对道路管养人员有“四个无”的要求,即路面清洁无坑凼和垃圾,路肩无堆积,水沟和桥涵不堵塞,安全警示标志标牌无缺漏,同时也要求村民对途经本家院落和土地的路段轮流进行养护。去年,在村民的齐心协力下,全村用在管护道路上的支出仅3万余元。如今村民们都会主动互相提醒,“要确保道路的干净、通畅!”

  在泸县,一个概念在当地交通运输系统被反复提及:公路不养护,三年、五年就坏了,养护好了,二三十年都可以用。得益于对养护的重视,泸县做到了有路必养,乡村道路路况和路貌保持良好。“镇道镇养护、村道村养护、县政府补助”是泸县镇村公路养护工作的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从2010年开始,该县将农村道路养护的战线前移,在全县19个乡镇成立了交通运输管理站,人员、设备均配置到位,肩负起乡道的养护、维修和管理,同时指导、协调和监督村道养护工作。该县的村道专职养护人员基本都是各条村道所在地的村民,他们既是村道的受益者,又是村道的守护者;虽然待遇不高,但大家都带着高度的责任心,兢兢业业做着事。

  该县云锦镇桂花村的支书胡运治介绍,村道养护每公里每年县里有1000元的补助;全村3000多人,按照村民“一事一议”决定,每人每年收取5元养护费;新建住房的村民,再按照每平方2元的标准交纳养护费用,每年村里能筹资1万多元用于村道养护:“基本够用,如果有大的问题,我们报告后,镇里的交通运输管理站会来处理。由于养护到位,我们村里的路修好后,一直运转很顺利,群众反响十分好。”

  在南江县长赤镇,当地树立“建设一条成功一条、发挥效益一条”的信念,积极探索建养管新机制。为避免出现公路管养不到位,“前面修、后面烂,三年修、两年坏”的局面,该镇坚持凡是修好一条路,均成立一个道班,把农村低保人员和部分闲散人员作为固定人员参加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并以集体收益和政府公益性岗位作为报酬,从而使农村公路建设和管养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公路管理和养护成为常态。参与农村公路养护工资低,为了养护好新修的农村公路,该镇华山村村支书何文映主动与道班签约,带头当起了农村公路养护员。

  采访札记

  因地制宜关键在“人”

  路修好后,最大的挑战是养护,只有养护跟上,农村道路才能长久保持良好运行状态,更好发挥交通带动作用。养护对农村公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中资金投入的重要性也人所共知。因此,不少地方将管养工作的滞后全部归咎于资金投入的不足看似无可厚非。然而,洋禾村的例子显示,资金固然重要,但并非没钱就必定要无所作为。仅有泥结碎石路的洋禾村无疑是经费缺乏的,但当地发动得力,群众拥护,道路养护工作的局面可谓良好。

  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资金充足条件下开展养护工作肯定有诸多便利,但资金不足地区只要充分重视,积极发动群众,也是大有可为。群众理解了,除了资金筹集的便利外,更可以义务投劳、爱路护路,形成全民养护的良好局面。大环境如此之后,相信不管钱多钱少,农村公路养护也不难有所建树。

本文关键词:公路,养护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