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继龙:通用航空梦与痛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2-7-26 9:21:00 时代周报

导读:目前,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仍存在以下挑战:低空未全面开放、通用机场太少,飞行员与专家紧缺,国际技术壁垒森严,国内外通用航空产业竞争激烈等。

  64岁的唐继龙现在很忙,日程表排得满满的,频频受邀出席全国各地举办的通用航空发展论坛、战略研讨会。

  唐是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用航空委员会副秘书长,重庆直投高级顾问。但他还有一个更响亮的身份:民资申办国内通用航空公司第一人。

  他创办的重庆市首家通用航空企业—三峡通用航空公司(下称“三峡通用航空”)1995年注册,是国内首个以自然人身份申报的通用航空公司。但这家公司在苦撑13年后,已于2008年10月黯然收场—适航证亦被民航主管部门注销。

  “创办三峡通用航空公司时,我一直在挫折与失败的历史夹缝中艰难地前行,经历了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的阵痛。”唐继龙7月23日接受时代周报专访时表示,目前国家高度重视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让该产业正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回忆自己十余载坚守的寂寞,对比如今在政府主导下通用航空的蓬勃发展,唐继龙唏嘘不已,泪眼婆挲。

  十年一梦

  唐继龙从1996年开始筹办通用航空公司。当时他的身份,是重庆大学教授、重庆市作协副秘书长,还兼任空军驻渝办副主任。偶然听闻国家即将出台允许民营资本发展通用航空的消息,激起了这名空军老兵搏击长空呼啸翱翔的美妙感觉。

  1996年10月,《通用航空企业审批管理规定》(民航局53号令)出台,向社会开放通用航空的领域。不久,“重庆三峡通用航空公司筹备处”的招牌出现在空军驻渝办事处,幕后操作者正是唐继龙。

  尽管53号令向民间资本敞开了大门,但准入标准苛刻,程序繁琐。唐继龙于1997年11月18日向地方政府申请立项,得到时任重庆市常务副市长的王鸿举批示:“这是一份令人感兴趣的项目。”同年12月31日,唐拿到立项批复。接着,为准备繁琐的申报材料,唐继龙先后跑了军队和地方41个部门,160多个不同层次、类型的办公室,盖了50类次、共计100多个公章。

  1998年4月,唐继龙向民航西南管理局递交了筹备许可申请,但直到2001年才获得批复。2005年3月29日,民航西南管理局给三峡通用航空颁发“飞行经营许可证”。

  同年8月30日12点,两架“运五”机从成都新津机场起飞,至重庆万州机场,接受最后的验证飞行。“考试”历时一小时,所有科目全部通过。

  2005年9月16日,唐继龙从民航西南管理局手中接过“运行合格证”。在历经唐继龙近十年的奔波后,三峡通用航空终于具备了飞机上天的资质。

  13年的坚守与等待

  但三峡通用航空的飞机迟迟未能飞起来。唐继龙说,在创办三峡通用航空过程中,资金是最让他困扰的事。

  三峡通用航空100万元启动资金,主要来源于7家私企的风险投资和唐所有的积蓄。“银行不愿意贷款,因为重庆没有自己的航空企业,他们没有向航空企业贷款的经验。”

  后因审批部门一再拖延项目批复,投资的私企们失望撤资,唐继龙举步维艰。

  唐继龙一度找到力帆集团。2000年5月,唐与力帆集团老板尹明善达成合作意向,合资成立三峡通用航空,注册资金1200万元,力帆持股60%,唐继龙持股40%。但好景不长,在与力帆的合作中,双方出现分歧,更看好足球和汽车的力帆于2001年10月撤资。

  力帆之后,唐继龙面前又出现另一个机会,2001年10月,江苏航空产业集团在民航局的推荐下找到唐继龙。江苏航空产业集团为国有航空集团,计划进军通用航空,但苦于无“牌照”,出价1000万元并购,以清除这一障碍。最终,唐继龙本人立志于开辟重庆市场的理想,令双方最终未能达成协议。

  而没有强大财力支撑的唐继龙只能苦苦守候,2002年10月,他终于找到投资方—重庆金宇集团。这是一家从事房地产、装饰、广告业的民营企业。

  2003年,唐继龙购置了两架二手“运五”飞机,并在万州机场设立了基地。三峡通用航空2005年获得运营资格后的3年时间里,竟没有接到一单业务,两架飞机一直静静地停在万州机场。

  “主要是那位搞建筑的老板投机不投资,买来的飞机老旧、安全性能低,即使有业务也不敢接(害怕出安全事故)。”唐继龙说。

  此后,为拓宽融资渠道,唐继龙曾继续在国内多方寻找投资伙伴,甚至向沙特、美国等抛出橄榄枝,但总是只见刮风不见下雨。

  2008年,由于飞机没有达到规定的飞行时间,三峡通用航空的适航证被吊销。当年10月,唐继龙被迫关闭公司。那一刻,他心情沉重,仰天长叹。

  在这漫长而艰难的13年里,唐继龙时常感到孤独。在他的眼中,通用航空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但因国家不重视,政策不支持,没有人愿意与他合作,扶他一把。

  唐继龙说:“我曾用三句话概括通用航空过去遭遇的尴尬:与社会无法交流,与人们无法沟通,与生活无法对话。”

  春天来了

  在三峡通用航空关闭之后,唐继龙投入了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的工作,以该协会通用航空委员会副秘书长的身份,专门为协会做行业发展规划与建议。

  为此,他在全国各地奔走,调研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现状,然后写成协会的报告,向民航局提出政策建议。

  近几年时间里,他还经常组织、参加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论坛,与业内人士和专家交流、探讨通用航空产业的现在与未来。

  2009年2月,唐继龙与数十个院士、专家集体出现在一次通用航空产业论坛上,商讨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大计。论坛之后,他们联名向高层领导提出书面建议,呼吁国家大力支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也许是这样的上书起了作用,此后,通用航空被视为一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写入了国家“十二五”规划。

  2009年3月,重庆市政府决定建设空中救援基地后,唐又开始为此而奔波,协助政府选址、立项,做方案。2010年4月,唐受聘为重庆直投高级顾问,为该公司规划设计通用航空全产业链积极建言。

  重庆通用航空公司已注册成立,目前正获准筹备。“现在重庆市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是政府主导唱主角,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非常大,效率高,这是我创办三峡通用航空时无法想象的。”这让唐继龙感到莫大的慰藉,因为终于看到接力棒有人接了。

  目前,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仍存在以下挑战:低空未全面开放、通用机场太少,飞行员与专家紧缺,国际技术壁垒森严,国内外通用航空产业竞争激烈等。

  “但是,随着国家把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纳入战略性规划,这一切的阻碍都将逐渐消失。”唐继龙说,通用航空产业的春天已经来临,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唐继龙

  目前,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仍存在以下挑战:低空未全面开放、通用机场太少,飞行员与专家紧缺,国际技术壁垒森严,国内外通用航空产业竞争激烈等。

  “但是,随着国家把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纳入战略性规划,这一切的阻碍都将逐渐消失。”唐继龙说,通用航空产业的春天已经来临,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本文关键词:通用,航空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