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航空发动机水平到底如何?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2-12-27 15:09:00 大公网

导读:首先是航空发动机技术本身的极端复杂和研制的极端艰难。现代先进航空发动机技术与先进芯片制造技术并立,是现代工业的王冠,是难度最大、最考验一国综合经济、技术实力的产品。

  涡扇6于1965年9月完成方案论证工作,开始技术设计,1966年5月投入试制, 1968年6月首台试验机开始台架运转试车。"文革"期间研制进度受到一定影响,历经"三下四上五转移",初步达到成熟阶段。1980年10月,性能达到设计指标。1982年10月通过24小时飞行前规定试车。整机试车共334小时。后因歼-9、强-6先后下马,涡扇6失去使用对象,于1984年正式停止研制。)

  WS6系列是个还未成熟就已经大大落后的型号,即使硬着头皮支撑,要用上恐怕到1990年代中期以后了。加之,时逢国家政策从"临战"转向经济建设,政策环境大变,军事科研战线收缩调整......所以,让其下马也还不算荒唐。(命苦不能怪政府,命背不能怨社会呀)

  但对耗尽20年青春心血的科研人员来说,这种打击是毁灭性的。20年,既没有预先的科学研究,也没有先进的制造技术,还要受政治运动影响,科研人员硬是把"无米之炊"已经做到了"夹生饭"的境界,当家人决定这锅饭不煮了。不仅因为宴席取消,还因为饭虽没熟,就先馊了。

  其实,整机与发动机互扯后腿,最终同归于尽的事还不止一次。

  据说,当年在"涡扇6"总结大会上宣布消息时,台上台下哭成一片......

  许多人随后就出国了。

  这又是另一个问题:人才匮乏外加流失。

  这个无须多说,人往高处走嘛。 

  上面谈到的种种原因有时还相互加强,形成某种恶性循环:水平底,导致领导信心不足,所谓"崇洋媚外"、"造不如买";进一步导致资金外流,水平更底;研制周期加长,夜长梦多,夭折几率大增、人才流失......

  好在,"穷则变、变则通","吃N堑,长一智",前面提到的许多问题,在延拓多年后,在一再付出沉重代价后,终于得到逐步缓解和重视。

  19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也逐步开展了航空发动机的先期预研并开始出成果;在国家经济实力大增的基础上,各项重点工程的投入也有较大增长(当然还大大不够)。

  继"昆仑"研制成功后,"秦岭"也终于生产定型(说一句,现在的"秦岭"也已不全是"斯贝"MK202的国产化了,多少有点改进);"太行"跌跌撞撞,好歹也开始批产前冲刺了;"天山"WS13、"泰山"WS12(这哥两个似乎有点重复,网上资料语焉不详,我怀疑是一回事)接近成功;可用于巡航导弹、无人机的5~10千牛推力级涡扇发动机(即WS500)研制成功;AL-31系列的必换核心部件实现国产......

  最高兴的是,推重比10一级的发动机验证机已经台架试车(这个是千真万确,100%自研的核心机)......

  (看着这么多眼花缭乱的型号,在奇怪科研单位一会儿颗粒无收,一会儿稻谷满仓的同时,我们还是应该对中国的科技人员有更多的信心和鼓励;中国航空发动机落后不能怪他们无能,实在是条件太不利了)

  让我们一起来关心、祝愿中国的航空发动机事业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一路走好!

  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和工艺是工业制造皇冠上的明珠,是综合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极为重要的指标,它也是以美国为首西方大国死死卡住我们脖子,制约我们高技术发展,包括由此带动的庞大产业链,乃至国防,国家尊严,安全等领域都受到严重挑战!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和工艺突破了,西方列强在华攫取的高额垄断暴利的日子也就到头了,立马走人。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看西方列强脸色的历史就此结束了,国家统一的硬条件自然也具备了!中国的高中学生教育阶段别再分文科生,理科生,美术生,艺术生。改一改理科学不好了学文科,文科学不好了学美术,美术学不好了学艺术的怪现象,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差距在科学技术上,在政府的民主公正透明,廉洁奉公,在公民的科学素养,道德素养上。 

上一页

本文关键词:航空,发动机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