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或成为船舶行业复兴元年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2-4-12 13:55:00 中国钢铁现货网

导读:据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报道,船舶工业2015年一年的销售收入,将是“十一五”期间销售总收入的两倍。3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

  据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报道,船舶工业2015年一年的销售收入,将是“十一五”期间销售总收入的两倍。

  3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规划》中提到:2015年船舶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2000亿元,出口总额超过800亿美元。而刚刚过去的“十一五”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船舶业实现销售总收入超过6000亿元,船舶出口额突破400亿美元。

  在整个船舶行业尚未从2008年开始的低迷期中走出的当下,《规划》为经历着“彻骨寒”的中国船舶工业指明了怎样的回暖术?2012年是否会成为船舶行业复兴的元年?

  大洗牌寒风凛冽

  中国船舶行业的寒冬源自一个温暖的春天,2005年,中国船舶行业迎来了一个迅猛的发展态势,在当时全球的船舶市场都处于行情好。利润高的情形下,受全球火热的造船氛围影响,大量中国企业将目光锁定在了船舶行业。

  使得大量企业趋之若鹜地投入船舶行业的另一原因,是大量国外订单飞一般地投向国内,引得中国船舶在国际市场上需求的空前扩大。

  2005年,中国的劳动力资源、钢板成本、配套资源成本都远低于世界主流成本价格,这让中国船舶生产行业成为了外国大客户一致看好的“新船坞”。

  与此同时,船舶行业的火热也引起了船舶企业所在地方政府的目光。火爆的船市让他们认为船舶行业就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解决当地就业的那剂良药。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许多企业、项目纷纷上马,大量民企进入船舶行业,行业空前火热。

  而作为这个行业第三方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是看到了国内船舶业巨大的市场潜力,积极融资给船舶行业。

  这三个方面的因素促进了中国船舶业迅猛、超常规发展。而这种超常规的发展所带来的产能过剩使得大量中小船企得不到订单或是被习惯性撤单。一时之间,烂尾船、烂尾厂、烂尾单成为了中国船舶行业中的普遍现象。中国船市也由此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忽兴忽衰。

  国际航运业独立咨询公司Clarkson(克拉克松)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造船订单总量为5896艘,是2006年以来最低值,总价值3367亿美元,而当年全球新签造船订单量为1214艘,比2010年下降48%。船厂完工量为2489艘,为创纪录的1.513亿DWT(载重吨)。Clarkson指出,2011年可能是本轮造船周期的顶峰,目前还没有2014年之后交付的新造船订单,现有订单也越来越多地面临延期和取消的危险。以今年2月1日为准,Clarkson的新造船价指数7个月持续呈现下降趋势,记录为137.6p,与1年前相比下降3.1%。

  在国际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的船舶业低迷程度大大加深。以造船大省江苏为例,2011年前10个月,累计出口各类船舶120.2亿美元,同比增幅较2010年减少了将近五成。

  在内外不利局面下,船舶行业优胜劣汰的大洗牌已经开始。但是这种大洗牌对中国船舶行业长远来看,利大于弊。

  造船强国韩国、日本在早些时候也经历过和中国一样的市场萎靡,而如今看来,那时候市场上进行的并购重组、优胜劣汰其实从根本上推动了韩日船舶行业的升级换代。

  这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可让分散的船舶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战略上的联盟,优势互补,形成一致对外的竞争机制,提高船舶企业的国际话语权。通过优胜劣汰,日本最终形成了四大造船厂,而韩国的六七十家船厂最终重组为四大船厂。而这种升级过后的大型船企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中是很有优势的。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整个生物界存在的基本法则,船舶市场也不例外。中国船舶行业大洗牌浪潮在所难免。

  政策力推

  在船舶行业低迷的时候,国家出台《规划》以求在“十二五”期间,将中国船舶行业变大为强。

  其实,就中国船舶行业而言,国有大型船舶企业和民营中小型船舶企业生存的方式并不相同。国营船厂依托于政府的大型项目、资源支持以及采购计划,生存环境较为乐观,基本上处于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之中。

  民营中小船企没有国企船厂那么多的国家订单,在这种情况下,民企更多面对的是国际市场订单。在全球船舶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尽管订单总量偏少,但是并不是国际订单完全消失,其数量还是比较可观的。

  现在大部分国际订单非常要求民企的技术实力以及融资实力。民营中小企业一方面技术往往难以达到世界先进要求,另一方面融资渠道以及抗风险能力较少、较弱。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家大型银行纷纷采取谨慎投资的态势,对于民营中小船企的贷款力度也大为减少。

  此次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的《规划》提出了很多助推船舶业发展的想法和举措。例如培养50个以上满足最新国际规范要求、引领国际市场需求的知名品牌产品;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造船基地打造成为世界级造船基地,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前10家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进入世界造船前十强企业达到5家以上;培育5~6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工装备总承包商和一批专业化分包商等等。“中国的造船业不仅仅是市场化的简单节点,它更是中国重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位业内人士说。

  下一页

本文关键词:船舶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