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假因素”消退 干散货运价触底反弹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2-3-15 15:30:00 经济观察网

导读:3月9日,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上涨1.48%,至824点,为连续第12个交易日走高。随着“中国长假因素”逐渐消去,国际干散货海运市场的快速杀跌情绪基本得到控制,市场开始触底缓慢回升。

  记者 康怡

  3月9日,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上涨1.48%,至824点,为连续第12个交易日走高。随着“中国长假因素”逐渐消去,国际干散货海运市场的快速杀跌情绪基本得到控制,市场开始触底缓慢回升。 

  资深航运专家陈弋表示,尽管如此运价回升,但运价仍处历史底部,与1986年8月的运价水平相当,而当时的各项经营成本要低的多,特别是燃油价格、船舶成本和人员成本已今非昔比,航运企业大幅亏损仍在继续。 

  整个2月份,所有船型运价在弱势中翻红,在粮食和煤炭需求回升的提振下,巴拿马型船运价上涨相对较快,其四条航线日租金月底报收在6684美元,上涨了一成半,而大灵便型船和海岬型运价跟随其后,但涨幅均不到一成,特别是海岬型船市场自上个月自由落体式下滑后,至今还在底部盘整,上升缓慢,其四条航线日租金月底才触及到6000美元,租金水平还不及巴拿马型船和灵便型船,大小船租金形成倒挂。 

  从运价的区域来看,本月太平洋区域运价出现了触底反弹,尽管三大船型运价仍在历史低位,但较上月已有一定程度改善,太平洋往返灵便型船日租金回升到8848美元,较上月同期的4000美元,翻番还多,而大西洋区域运价继续下沉,海岬型和巴拿马型船大西洋往返日租金已探低到4000美元历史低位,市场极度疲软。 

  陈弋分析说其主要原因是大量闲置运力从太平洋开始涌入大西洋,而南美的粮食等大宗货物比预期少,造成运力大量运力囤积,运价下滑。 

  克拉克松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月1日全球干散货运力已达到6.214亿载重吨,较去年底增加了840万载重吨,净增了1.4%,而需求增速却呈现下降走势,据国际钢协统计,2012年1月份59个全球产钢国粗钢产量为1.17亿吨,同比下降7.8%。 

  其中:中国粗钢产量为5210万吨(中钢协估计值),同比下降13%,是拖累全球钢铁产量的主要原因。2月中旬中国的钢材价格创下了2010年2月来最低水平,钢材市场低迷,显示国内的钢材需求依然不足,今年 1-2月份我国铁矿石进口1.2亿吨,较上年同期增长5.7%,增速较去年月均的10.9%已明显下滑。 

  陈弋认为,上述数据显示,钢价疲软已导致国内钢企减少了对铁矿石的采购量,而前一阶段铁矿石价格的跳水更加重了钢企观望情绪。 

  第二大货种——煤炭也同样存在类似困境,由于国内煤价连续下滑,与国外的煤炭价格差距缩小,电厂对进口煤热情有所降温,影响了外贸煤炭的进口速度。随着节后工厂陆续开工,大宗货物的需求会逐步释放,但由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基本格局未变,国际干散货市场还需在低迷中忍受煎熬。 

本文关键词:干散货,运价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