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揭秘马士基:全球视野远行船2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2-9-24 11:04:00 商学院

导读:从A.P.穆勒到马士基,两代掌舵人分别负责了公司发起壮大、加速跨越两大阶段。其中,从一个有限地域企业变身为跨国集团,马士基是毫无疑问的全球视野远航者。

  PART2 事:全球视野远行船

  马士基业务策略:时刻谨慎、大胆出击

  从A.P.穆勒到马士基,两代掌舵人分别负责了公司发起壮大、加速跨越两大阶段。其中,从一个有限地域企业变身为跨国集团,马士基是毫无疑问的全球视野远航者。

  “多年以来,大家都说越小越好,但对于丹麦来说,掌握一些巨型的、经济强大的、足够与不景气的市场抗衡的大企业很有必要。我们不想成为一个纯粹的小分支社会,为此,丹麦必须在国内拥有自己的强大企业,并且有勇气在国际社会上展示自己。”

  A.P.穆勒-马士基集团的副总裁保罗·斯万霍姆

  果断争取开石油开采权

  公司最大的一次赌博,是冒险将巨资投在丹麦地下的石油开采上。安娜依然记得为石油开采权父亲要应付时而要价太高的谈判,并且与政治家们艰辛对抗。

  从纯粹的商业角度看,父子二人当然希望能找到石油,但是这的确是一项风险很大的投资。马士基最初反对涉入该领域,他害怕进展不顺利,也担心资金消失在无底的黑洞里,这将置航运业务于危险境地。这也是父子之间产生较大争议的唯一一次。

  事情缘起于1959年,一家德国石油公司表示有意向开采丹麦海域的石油,然而古尔夫石油公司(Gulf)和埃索石油公司(Esso)先后进行了大量尝试都无功而返,最终都放弃了在该海域开采地下石油的打算。时任丹麦首相的社会民主党人士H.C.汉森告诉A.P.穆勒这位航运巨头,要想让丹麦海域的石油开采权掌握在丹麦人手中,就必须由马士基公司亲自出马。于是A.P.穆勒设法拉拢古尔夫石油公司作为合作伙伴一同参与北海石油的开采,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丹麦人自己并不具备开采石油的专业技能。

  马士基却对此事感到有些不安。当时对此并不表示赞同。“那个时候,父亲大概已经83岁了,健康状况也不好,公司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作为公司的主要管理者和主要负责人,我担心将石油开采作为公司的主营业务会带来风险。我一直记得古尔夫和埃索石油公司都曾试图开采石油,但都是以失败告终。而我们自己对石油开采也是一无所知。最初,我们询问壳牌公司是否愿意和我们一起开采北海的石油,后来又转向埃索和英国石油公司(BP,British Petroleum),得到的都是否定的答复,而我本人当时就在会谈现场。最后,我们找到古尔夫石油公司,他们的CEO起初也是不同意的,但是后来他说:"好吧,我愿意和你们一起合作。"这是一个关键性的答复。”

  马士基一直试图说服A.P.穆勒,直到他认识到父亲的这一举动是出于对国家利益的考虑。“父亲所要维护的是国家利益,只要他下定决心参加这一项目,所有人都会跟着去做,包括我自己,这是明摆着的事情。”在1864年到1920年德国占领北石勒苏益格地区期间,他父母的家族就曾饱受痛失家园之苦。父亲不敢想象丹麦领土上的石油被德国人开采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马士基也不敢想象。

  即便如此,当石油谈判出现不利的变化时,并不仅仅涉及一笔数额庞大的资金,同时也对马士基的心理产生了很大刺激:政治家们对马士基和公司从事石油开采的动机产生了怀疑,当政府后来想重新启动谈判协议的时候,马士基认为政治家们违反了承诺,内心受到了深深的伤害。

  从长远来看,马士基在谈判期间没有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而只是坚定不移地抓住自己的权利。几次事件中的艰辛对抗,都给公司的形象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但是马士基的反应方式并不令家人吃惊:“A.P.穆勒公司广为人知的一个事实是,当某人和我们谈判的时候,要说话算数。我父亲是从他的父亲那里学来的,那也正是我祖父所执着追求的东西。既然签署了协议,双方都应该遵守。”安娜说。

  当然,即便这个时候尚不具备高超的技巧,日后的马士基其实掌握了丰富的会谈艺术,比如在会谈中,马士基经常会谈及集团存在的重要问题,按照惯例,只要马士基做出合理的解释,参议员们就会更加愿意倾听公司的商业优势,更加愿意支持公司的商业活动。再如,在会议上,马士基喜欢发挥主角的作用,因为这样他可以把控整个会议的进程和内容。

  1962年,A.P.穆勒在丹麦获得了从丹麦地下开发并提炼石油和天然气的独家权利,为期50年,后来又续签到2042年。进军石油行业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决定,为此,A.P.穆勒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该部门后来为马士基集团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针对石油开采权的整个处理过程,对马士基来说不是最困难和最令人气愤的。最糟糕的是他的父亲受到严厉指责,针对A.P.穆勒的指责焦点如前所述,围绕石油开采权和二战中马士基公司扮演的角色。影响广泛的严厉指责一次出现在1972年的瑞典纪录片中,一次是1999年的《贝林时报》。马士基心如刀绞,他不知道如何应对记者的蜂拥而至,但也从来没有迫使家庭中的任一个人去表明立场,一直都是一个人在战斗。

  集装箱业务谨慎上马

  与此单打独斗不同,当为公司的未来发展而考虑整合集团下属所有公司时,马士基就娴熟地借助起外力来,特别是在筹备合并1912造船厂和斯温堡造船厂期间。过程当然保持马士基一贯的谨慎风格。不过,最典型并且至今对公司影响深远的谨慎举措,发生在马士基完全接手公司后的最初几年里,这位公司新老板遭遇到了巨大挑战,伴随石油危机,引发领导层纠结是否转向集装箱业务。

  集装箱货物航运理念是由美国人马尔康.P.麦克林提出来的。他拥有一家大型卡车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他提出了简单但革命性的想法把顾客的混合货物放在一个大的、相同规模的箱子里打包。箱子用卡车运输到最近的航运港口,然后把箱子卸到轮船上,最后装有货物的轮船把货物运到离接货者最近的港口。箱子在港口卸到卡车上,由卡车把货物运输到接货者的家门口,集装箱的使用意味着时间更短、更便宜的港口储存以及更加容易的装卸。

  起初集装箱的尺寸是8英尺,后来是10英尺。直到1970年才研制出20和40英尺集装箱标准。在今天,这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但在当时,集装箱的发明促使了世界贸易的革命。要不要开展这项业务,老船主A.P.穆勒曾经犹豫了好一段时间,其他公司在1960年就有进入到集装箱业务中的。直到1974年,在犹疑了七年之久后,马士基终于做出决定开展集装箱海运业务,并且发出了第一只集装箱运输船“斯温堡·马士基号”。

  至此,公司的守旧派仍然在讨论马士基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否太早,而支持者则觉得延误太久。从1939年加盟玛丽·马士基号油轮开始,在马士基公司工作的时间超过15年,后来作为马士基最为信任的顾问之一和公司董事会成员之一的托尔斯·迪林,则是众多认为做出决定的时机正好的人员之一。他说:“我认为由于我们没有过早转向集装箱,因此节省了一大笔钱。在这种业务开展之前,必须有一个全球普遍接受的标准。”此外,物流必须到位。

  下一页

本文关键词:马士基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