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物流”助力中远“走出去”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2-5-15 10:29:00 中国水运报

导读:今年“两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在回答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提问时,温家宝总理说道:“最近美国码头工人协会授予我‘美国工人最佳之友奖’,这个奖与其说是授予我的,不如说是中美经贸互利共赢的一个范例。”

  经过十多年全球布局,中远已成为巨型跨国“航母”企业。

  刘青山

  今年“两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在回答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提问时,温家宝总理说道:“最近美国码头工人协会授予我‘美国工人最佳之友奖’,这个奖与其说是授予我的,不如说是中美经贸互利共赢的一个范例。”

  电视机前,中远集团董事长魏家福看到这一幕,颇感骄傲。

  “温总理提到的这一奖项,是今年3月2日美国国际码头工人协会副总裁威廉·麦克纳马拉颁发,并由中国驻美大使张业遂代为领奖的。应该说,这一奖项的颁发,与中远‘走出去’战略有着直接联系。”魏家福说,2002年,正是由于中远的及时介入,历史悠久的美国波士顿港口避免了倒闭的命运,9000名工人也因此保住了工作岗位。

  2000年5月,出任中远总裁不久的魏家福和中远领导班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当时的中远正经历着世界航运业的低谷,各方面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而中远当时尚未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按照此前的规划,中远要“下海、登陆、上天”,也就是全面多元化发展。很明显,在诸多领域缺乏优势的中远根本无法在这条道路上看到未来。

  作为掌舵者的魏家福感受尤为明显。船长出身的他,请来了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泊溪为首的60多位专家,为中远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8个月时间,李泊溪捧出了厚厚的几本报告,并且凝练出了两句话,即“从全球航运承运人向以航运为依托的全球物流经营人转变,从跨国经营向跨国公司转变”。

  研究显示,物流链条中,中间航运环节的投入占60%,平均收益只有6%;而两头的仓储、物流,投入只有6%,回报却有20%。基于这一认识,中远管理层达成一致意见,从2000年开始把核心主业调整为“航运+物流”。

  为了加快向物流巨头的转型,中远开始在全球加快布局运营码头的步伐。中远以“借壳上市”开路,角逐资本市场,推动企业“走出去”工作的双轮发展。1993年10月5日,中远通过在新加坡“借壳上市”,顺利地进入了国际资本市场,同时也成为中国国企进入海外资本市场的“第一人”;2005年6月30日,标志着中远团体航运主业旗舰的中国远洋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2007年6月26日成功完成了A股发行。目前,中远已在境内外控股和主要参股中国远洋、中远太平洋、中远国际、中远投资、中远航运、中集集团、招商银行、招商证券等8家上市公司。

  如今,中远已成为世界上集装箱制造规模最大的企业;中远旗下的中远太平洋已成为全球第五大码头运营商,在全球19个港口拥有32个码头公司的权益,投资、管理和运营着超过140个泊位。中远目前有海外员工4400多人,其中国内外派人员不到10%,不少当地员工被聘为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甚至总经理。

本文关键词:航运,物流,中远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