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放缓 海运探底 弱势难改

www.jctrans.com 2012-1-10 16:46:00 中国水运报

  发达国家经济受主权债务危机影响,金融市场起伏不定,特别是欧元区除德国外,失业率居高不下,需求出现了下降。而新兴国家经济体通胀持续高企,影响了经济增长速度。由于近期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全球经济风险上升,WTO将今年全球贸易增长6.5%下调到5.8%,其中,将发达国家经济增速从4.5%下调至3.7%,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从9.5%下调至8.5%。贸易增速下滑对全球航运带来了较大冲击,再加上航运自身的运力过剩现象非常突出,2011年全球航运处于极度低迷,其衰退程度甚至超过2009年的金融危机。

  2011年全球干散货运输市场回顾与展望

  作者:陈弋

  经历2010年全球经济恢复性上升,2011年全球经济增速开始放缓。发达国家经济受主权债务危机影响,金融市场起伏不定,特别是欧元区除德国外,失业率居高不下,需求出现了下降。而新兴国家经济体通胀持续高企,影响了经济增长速度。由于近期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全球经济风险上升,世界贸易组织(WTO)将今年全球贸易增长6.5%下调到5.8%,其中,将发达国家经济增速从4.5%下调至3.7%,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从9.5%下调至8.5%。贸易增速下滑对全球航运带来了较大冲击,再加上航运自身的运力过剩现象非常突出,2011年全球航运市场处于极度低迷,其衰退程度甚至超过2009年的金融危机。

  运力供需严重失衡 国际干散货运价跌到10年前

  受经济放缓不利因素影响,全球大宗商品需求减速,以及整个航运业的运力过剩现象严重,被视为全球经济先行指标的波罗的海国际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继续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上领跌。 2011年全年国际干散货运价指数(BDI)日均1548点,较去年的平均值大幅下降了39%,也较航运业最衰退的2009年大跌了43%,为10年来最低水平,三大主力船型运价指数均出现较大跌幅,其下降幅度依次为:巴拿马型船平均运价指数1749点,较去年下降了44%;超灵便型船平均运价指数1377点,较去年下降36%;海岬型船平均运价指数2237点,较去年下降了36%。

  总体运价跌回到十年前水平,航运公司的成本也逐年上升,特别是占经营成本大头的燃油价格近10年来飞涨。2002年国际原油价格每桶最高不超过30美元,而如今价格已处于100美元关口,是当年价格的3倍多,其他高涨的还有船员成本、造船成本。巴拿马型船的运营日均成本在一般1.7万美元至2万美元之间,而目前的租金已下跌到1.3万美元,运力集聚的太平洋区域甚至在1万美元以下,市场可谓惨不忍睹。由于运价大大低于运营成本,船公司出现大面积亏损。韩国第二大干散货船公司Korea Line年初就宣告破产,我国从事国际远洋的最大公司——中国远洋集团,其旗下的两大上市公司分别出现了巨亏和业绩大幅下降,国际上一批中小船企由于资金链断裂或面临倒闭。航运业的衰退程度已经超过金融危机时期。

  国际干散货海运市场探底的背后是运力的供需关系出现了重大逆转,首先从运力的需求来分析。经过去年的恢复性增长, 2011年,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对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的需求出现了降温,尤其深受债务危机的欧元区需求出现了负增长,著名航运咨询机构克拉克松根据前11个月的数据推算,预计2011年欧元区全年进口矿石1.15亿吨,较去年下降了3%,而去年增速却高达43%。进口量较大的亚洲区域(除中国外)增速也明显下滑,预计进口增速为3%,较去年的32%增速已大幅放缓。预计全球海上矿石贸易量为10.5亿吨,增速为6%,较去年放缓了5个百分点。全球矿石增速下滑的情况同样也反映在其他大宗商品上,全球焦煤海上贸易出现了5%的负增长;全球动力煤增速较去年下滑了7个百分点;全球谷物仅较去年增长了2%。

  在需求增速明显下滑的同时,全球船队的规模却在大幅扩大。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后国内外船价进入下行通道,而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各项救市措施,主要是增加流动性,给船东及投资者提供了低成本扩张的资金来源,不少船东和投资者误认为航运的高增长尚未结束,纷纷下订单“多造船,造大船”,为日后航运市场运力过剩埋下了隐患。据克拉克松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1月底,全球干散货船队规模已达到6.08亿载重吨,预计全年将达到6.17亿载重吨,较去年底增长777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4%,运力供应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运力需求增长的速度,国际海运价格的大幅下跌已成必然。

  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可能维持低速,大宗商品需求量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主要是中国和亚洲地区,受外围市场需求减速,内部通胀因素困扰,对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的需求无法实现以往的高增长,增速回落的可能性较大,但也不排除国际价格低于国内同类商品,引发的进口增多现象,价格因素或许成为明年大宗商品贸易量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同时明年市场的运力过剩压力依旧十分突出。据克拉克松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1月底,全球干散货船订单持有量为2.1亿载重吨,占到船队总规模的35%,而明年正是集中释放期,如果没有有效放缓运力运营的措施,消化这些新增运力需要二到三年时间,2012年国际海运市场继续低迷不可避免。

  沿海市场两次探底 政策利好盼回暖

  2011年沿海运输市场呈现“前高后低,年末跳水,两次探底”的局面。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海运市场低迷拖累以及运力过剩严重等因素影响,今年沿海运输市场总体十分低迷,其严重程度已超过2009年金融危机海运业最衰退时期。上海航运交易所数据显示,全年仅6周指数保持在1500点以上,其余时间均在1500点以下,预计全年周平均为1365点,较去年下降了近一成。12月23日,沿海综合运价指数已降至1139点,而去年同期为1478点,2009年同期为2110点,为近十年来同期最低水平,沿海运价已退回到2002年水平。其主流航线秦皇岛到上海、广州的煤炭运价已跌至30元/吨和40元/吨以下,全行业处于严重亏损。

  由于海运景气度大幅下滑,一些上市海运公司业绩大幅滑坡,有的在三季度已出现亏损,第四季度经营就更困难了,全年业绩翻绿已成定局,整个航运业业绩下行的风险在急剧加大,近期已出现某些小航运企业资金链断裂的严峻局面。 

  今年沿海运输市场出现二次探底,其低迷深度和广度均超出预期,其主要原因在于:

  南方火力发电量增速放缓。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贸增速下降,特别是下半年国家货币紧缩政策的效应逐渐显现,以及外贸加工业向内陆省份转移步伐加快,南方沿海城市经济减速,工业增加值、外贸进出口等经济指标增幅减少,影响煤炭需求。

  随着澳大利亚煤炭产量逐渐恢复,国际煤价下半年来持续下跌,而国内煤价受成本及人为因素推动,却持续上升,形成内外贸价格倒挂,下半年的煤炭进口潮一浪盖过一浪,挤压了内贸煤炭需求。今年11月份我国煤炭进口2214万吨,为历史天量,较之去年同期的1389万吨大增60%,而11月全国港口内贸煤炭发运量不足5000万,增长接近“零”,进口占了内贸量45%,对内贸煤炭挤出效应非常明显。

  国际海运市场低迷,出现了远洋越跑越亏的局面,阻碍了国内有远洋资质船舶出洋运营,加重了沿海运力压力。

  运力过剩是目前市场低迷的最主要因素。金融危机期间虽然沿海运输市场经历一波杀跌,但不久被4万亿救起,不少船东又大肆低成本扩张,中国成为全球第一造船大国,其中不少是国内船东订单,全社会盲目扩张运力,而目前正赶上全球经济放缓,国内调控收紧,引发运力供需严重失衡,航运业进入低迷也就在所难免。 

  多数机构预计明年我国的GDP在8.5%,虽然增速下滑,但仍可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再加上近期国家“限煤价提电价”政策,有利于提高电厂采购内贸煤炭积极性,给沿海运输市场带来长期利好,从而缓解进口煤炭压力。预计今年我国港口内贸煤炭发运量能达到6.5亿吨,同比增长19%,如明年保持10%的增长速度,内贸煤炭也能超过7亿吨,需求还是有保证的。 

  当前,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主要来自运力的增长。数据显示,由于前几年运力订单逐步释放,2012年运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依旧非常突出,运力供需压力能否逐渐缓解,主要取决于船东们能否采取措施放缓和拆散老旧船的进度,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总体仍不容乐观。 另外还要看铁路运能的释放程度。今年大秦线预计运量在4.3-4.4亿吨之间,高于2010年4.05亿吨,按照其设计标准已达到极限,明年还有多少提升空间,尚有较大不确定性,如运能释放有限,将对“西煤东送” 形成压力,用外贸进口来替补,将对沿海运输产生负面影响。

  综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目前运价已在底部,随时有反弹的可能,明年1月份受“限煤价提电价” 政策利好,春节储煤季节性因素提振,市场有可能迎来修复性反弹。但总体来看,由于远洋市场难有好的改善以及国内运力过剩问题仍非常突出,明年弱势格局一时还难以改变。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