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程物流网 - 资讯中心 >> 学院 >> 论文集锦 >> 其他综述 >> 正文

其他综述

  • 跨国公司与中国物流行业

    www.jctrans.com 2005-9-28 13:34:00 研究院商务信息部

  •   一、中国物流是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70年代末期, “物流”概念从日本引进中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转变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现代物流在中国起步,跨国公司带来的物流理念和技术,对于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世纪的这几年,中国物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正在成长为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

      第一,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强劲的物流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2003年,中国国内产生总值突破11万亿元,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2004年以来,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GDP增幅预计在9%左右,进出口总额有望突破1万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生产资料销售总额都将达到新的高度。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我国物流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需求基础。近年来出现的煤电油运的紧张状况,从另一个角度表明了中国物流发展的明显差距与巨大潜力。

      第二,中国政府重视物流发展。2003年,全国政协把物流作为经济发展专题,对全国物流发展状况做了专题调查,并向国务院写了专题报告。温家宝总理、黄菊和曾培炎副总理都对调查报告做了重要批示。2004年8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九部委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并由发改委牵头,商务部等13个部门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参加,正在组建“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系会议”。国家发改委对全国物流发展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也进行中,商务部积极推进物流领域对外开放,有利于现代物流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逐步形成。

      第三,中国物流企业群体快速成长。这几年,中国多种所有制、多种运作模式和多种服务方式的专业物流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如马士基、UPS、联邦快递、香港嘉里、台湾大荣等较早进入的跨国和港台物流企业已经落地生根,正在抓住机遇,加速扩张:中远、中储、中海、中邮、中铁、中外运、招商局物流等国有物流企业经过成功转型,正在做大做强;一批新兴的民营物流企业如广东宝供、天津大田、黑龙江华宇、北京宅急送等在物流市场崭露头角。这些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在竞争中联合,在联合中发展,逐步成为物流市场运作的主体。

      第四,出现了现代物流加快发展的行业和区域。制造企业积极引进现代物流管理思想,把物流业务从核心业务中分离出来,实行业务外包或与物流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物流需求首先从电子、医药、烟草、家电、汽车等行业释放,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物流发展迅猛,一些开发区、保税区、口岸地区利用产业聚集的优势,引进借鉴国外物流理念,整合物流资源,成为现代物流加快发展的重点区域。

      第五,涉及全行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稳步推进。一是标准化工作全面启动。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全国物流标准化信息委员会自2003年8月成立以来,组织各方面专家,提出了《物流标准化体系表》,列出急需制、修订的400多项物流标准,正在逐步落实。《物流企业分类与企业咨询评价标准》有望明年初正式颁发。二是物流统计信息工作走上正轨。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的指导下,已由中国物流信息中心起草了相关的统计制度,按照这个制度测算的统计数据已开始向社会发布。三是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工作进展较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在全国25个省区市设置了培训点和考试点,已有5000多人取得了初级或中级物流师国家资格职业证书。此外,《中国物流年鉴》《中国物流年度发展报告》和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中国物流与采购网”等为全行业服务的基础性工作都在稳步扎实推进。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统计,1991-2002年,反映物流需求规模的全社会物流货物总值从3万亿元上升到23.3万亿元,增长6.7倍,年均增幅20.4%。2003年全国社会物流货物总额达29.5万亿元,同比增长27%(按现价计算)。从社会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例关系来看,1991年社会物流总成本相当于GDP的24%,2003年这一比例缩小到21.40%。

      我国物流发展很快,形势很好。但从总体上来讲,仍处于起步阶段,地区发展不平衡,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物流企业还不多。中国的物流业,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起步,还需要在学习借鉴中发展。

      二、跨国企业对中国物流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一,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新的物流需求。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和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进一步加快。《2003年世界投资报告》资料显示,全球64000家跨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共有87万家子企业。截止到2004年8月底,中国就已经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94025家,合同利用外资10369.2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450.29亿美元(2004年9月25日《国际商报》)。目前绝大多数大型跨国企业在中国都设立了至少一家子企业,中国正被许多跨国企业纳入其价值增值链的重要环节。世界500强中,近400家在中国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国际上50家最大零售企业三分之二已经进入中国。

      由于跨国企业着眼于从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和对全球客户需求做出灵敏反应,力求做到全球供应链总成本的最低,因此,跨国企业往往要求拥有一个好的生产系统、采购系统和物流系统,跨国企业的这种要求,对中国物流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92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新起点,当时外资企业的工业产值只占全国总产值的7.1%。到2002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33.4%。这就产生了大量新的物流需求,而且大部分需要高端的物流服务,促使中国物流规模的扩大,物流质量的提升和物流环境的改变。

      第二,跨国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加快了中国物流业升级。跨国企业在物流方面的投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使与采购相关的物流业快速起步。全球500强之首的沃尔玛,2002年2月把全球采购中心从香港迁到深圳;同年10月,上海分部挂牌运作。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2001年采购中国商品100亿美元,2002年120亿美元,2003年达到150亿美元。2002年,全球日用化学品巨头联合利华公司在上海也建立了全球采购中心,预计5年内联合利华中国公司的出口额将超过5亿美元。福特汽车每年在中国采购汽车零部件价值超过10亿美元。日本国内的制造业更是掀起一股纷纷“向中国转移”之风,例如松下集团提出要在中国国内完成采购过程。

      二是在中国寻求物流合作伙伴。如美国联邦快递1999年与天津大田合作成立了大田联邦快递有限企业,到2001年11月业务已经扩展到中国210个城市,经营额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保利集团与佐川急便联手投资1000多万美元,在深圳成立保利佐川急便有限企业。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新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上海新天天大众低温物流有限公司。上海航空公司与日立物流、香港正大船务公司在沪组建现代物流企业。

      三是外资企业投资中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中国逐步成为全世界引进外资最多的国家,其中物流领域是外资最感兴趣的领域之一。据交通部提供的数据,2003年,外商投资中国道路运输业共57个项目,其中53个获批。合同金额7.6亿美元,实际投资额3.787亿美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1.38倍和2.18倍。2002年,交通部批准了厦门象屿保税区惠建码头有限公司经营海上国际集装箱港口装卸、仓储和中转业务的申请。2003年7月,青岛港集团与英国铁行、丹麦马士基和中远集团合作经营前湾码头的项目,总值7.8亿美元。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开放和物流业地位进一步提升,外资投入中国物流市场的高潮开始显现。

      第三,跨国物流企业的介入,加剧了物流市场的竞争。中国巨大的潜在物流市场,特别是中国物流业比较落后,加上中国加入WTO做出的承诺,已经吸引着众多来自亚洲、欧洲和美国的物流服务供应商的进入。最近几年,世界前10强物流企业纷纷进军中国,抢占中国物流市场。在2002年全球500家大公司中,有20多家在中国开展专业物流业务。像马士基物流的业务已经覆盖了中国几乎所有的重点货物流通区域。其他大型物流企业也纷纷抓紧部署全球物流发展战略,如海陆企业早在1997年就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全资第三方物流企业,其目标是在中国提供支持跨国经营的综合物流服务,包括进出口货物的运输、跟踪、仓储及相关增值服务等。2003年,卡特彼勒物流宣称,将在中国针对目标客户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

      跨国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物流业带来多重影响。短期看,跨国物流企业服务的对象主要还是在中国境内的跨国企业,因此对中国物流企业的冲击还不算太大,但已经显现。但从长远看,如果中国物流企业不能从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标准、服务范围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的提升,其面临的市场压力和挑战将会越来越大。据美世管理顾问的调查,外资企业的物流业务80%以上是交给国外的物流企业去做的。因此国外的物流企业会凭借手中的市场订单,通过联合、并购逐步渗透,达到整合国内的物流资源,建立起覆盖目标市场的物流网络。目前外商、外资进入中国物流业的重点领域,是涉及国际物流或国内市场那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的采购、供应链管理等业务项目,以及物流管理信息技术、快递、集装箱多式联运等,这些领域正是中国物流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或今后的发展方向,可以预见,中国物流企业要想在高端市场与跨国物流企业竞争,其挑战性是相当大的。

      第四,跨国企业的运作模式,对中国物流起到了很强的示范作用。跨国物流企业先进的运营理念和兼具标准化、个性化的物流服务模式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很强的示范效应。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跨国企业物流业务都有不同程度的外包。目前跨国企业物流外包业务中项目最多的是仓储保管,其次是中转运输、市场配送以及代为报关,再次是物流信息管理、物流系统设计、包装加工和条码采集等。调查也显示,在华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大多数企业希望能够得到物流过程管理服务和物流信息管理服务。

      不过,由于中国的物流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现代化的、综合的物流体系还远未形成,不存在与发达国家相类似的完善的供应链和物流体系,因此许多跨国企业对一部分物流业务采取了自营的方式,自己投资建立起覆盖全部产品的生产企业、采购和分销网络。像麦当劳,面对着把面包、肉类和相关食物运输到中国各地连锁店的繁重任务,面对中国缺乏铁路和公路的冷藏运输能力,就着手建立起自己的运输企业,以确保稳定的产品供应。又如,作为在中国最成功的外国企业,同时,也是少数几个业务遍布中国的企业,可口可乐选择了扩展自身资源,发展独立的物品分销体系,以确保它们在准确的地点得到准确的物品。可口可乐组建了自己的车队,用于灌装厂方圆50公里内的货品运输,而面对零售网点的更远范围的运输,则通过外包车队完成。这种趋势一直随可口可乐的发展而持续到今天。目前,差不多50%的可口可乐货品都是通过可口可乐自身进行运输和实体配送。

      三、趋势与建议

      1.趋势

        第一,中国物流产业将会迎来更快发展的新阶段。经过20多年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这几年的大力推动,中国物流无论在需求基础、供给能力、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还是在思想观念、人才准备、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等“软件”方面,已经具备了加速发展的环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一步对外开放,也对物流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物流货物总值的增长将在20%左右,第三方物流也会获得相应增长,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会有所下降。

      第二,跨国物流企业将会加快在中国发展的步伐。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到2004年12月11日,涉及物流的大部分领域将全面开放。跨国物流企业将借机扩大在华业务。在运作模式上,会更多地选择独资的形式;在服务对象上,将不再局限于国外企业;在投资地域上,将会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域。

      第三,跨国企业将倾向于自建物流系统。在中国目前物流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一些成功的跨国企业已经意识到,在地域广阔的中国建立起理想的仓储设施和运输机构,尽管短期投入很高,但这种短期高投入的稳健策略及应变措施是一种着眼于长远的战略投资行为,因为一个自身可控的稳定物流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在中国经营的成功程度,在物流分销体系方面的投入,最终可换来可靠的销售网络和经营业绩。

      第四,中国物流市场将面临重新洗牌的格局。随着中国市场全面开放和跨国企业的发展,原先属于国内物流企业拥有的一部分市场份额将被跨国物流企业占据,中国物流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就中国物流业而言,跨国企业引致的全球物流竞争对中国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企业还是物流市场建设都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直接表现为物流基本服务能力、物流增值服务能力和物流价格等方面的综合竞争。因此,那些拥有完备物流网络、物流成本较低、能够对客户需求做出灵敏反应的物流企业将赢得客户的青睐,并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相反,那些不具备网络规模优势、运营成本高昂和对市场不能做出灵敏反应的物流企业将逐步被兼并、重组或直接淘汰出局。

      2.相关的政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仍然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扩大开放。现在,港口建设、公路建设比较快,对外开放是重要的推动力量。而铁路和物流枢纽建设相对滞后,各种运输方式缺乏有效衔接,成为物流发展的“瓶颈”。特别是铁路建设严重滞后于其他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占全社会运输总量的比重逐步下降,这对整个物流体系的完善是不经济的。因此,要特别研究铁路建设对外开放的政策,加快引进资金和技术,解决铁路运输的制约。

      第二,注重物流标准的开放与对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国际贸易量增加,中国物流正在融入世界。而在物流标准方面,我国与国际上的标准不尽统一。比如物流器具的标准、信息标准、服务标准等等。这样,就会出现货物多次装卸搬倒,增加了物流成本,影响了物流效率。因此,必须加强物流标准方面的国际合作,促使我国物流标准与国际通行标准相对接。

      第三,加强人才培训和技术交流、管理创新。中国的物流发展,需要人才,恃别是国际物流的发展,更需要国际型的物流人才。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如出国培训、引进师资和教材、证书互认等。物流技术和管理也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在这些方面也应该扩大开放。

      第四,积极探索物流企业走出去的途径。中国制造的产品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但物流服务走出去的很少。不仅国内企业在国外的物流服务由国外物流公司承担,许多进口产品的物流服务也交给国外物流公司。国家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国内物流企业,随着企业和产品走出国门,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国际竞争。

      第五,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监管水平。健全、完善的物流环境,是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比较优势的减弱和税收政策的规范统一,物流环境越来越重要。而我国的物流环境,既有硬件方面的不足,也有“软环境”的制约。比如,行业分割、地区封锁、政出多门、监管错位等等。为此,要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监管水平,努力营造统一高效的物流环境。

      文章作者:安徽省商务厅

  •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 关键词 海运运价 船期查询 优势航线 货代服务   【RSS】 【打印】 【收藏】 【关闭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