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程物流网 - 资讯中心 >> 新闻频道 >> 海运新闻 >> 正文

海运新闻

  • 航运业面临深度调整 合作共迎航运复苏

    www.jctrans.com 2009-7-12 12:30:00 航运交易公报

  •   6月底,众多航运界人士齐聚“国际航运大会2009”,共同探讨安然度过金融危机之法。与会人士一致认为,在航运业面临深度调整与转型之际,合作是抵御金融危机最好的方法。

      全球经济下滑导致了国际贸易的大幅下跌,作为贸易派生产业的航运业也受到非常大的冲击,流动资金严重短缺,货量大幅萎缩,运价跌至历史低谷。在经历了历史上最长也最为繁荣的一轮增长期后,航运业无疑面临着深度调整与转型。6月24日-26日,众多航运界人士齐聚上海,出席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国际航运大会2009”,与会人士一致认为,航运业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安然度过危机。

      全球贸易正经历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期”

      全球经济下滑导致了国际贸易的大幅下跌,从一季度的数据来看,贸易大国进出口几乎全部出现了两位数以上的下跌,美国下跌27%,日本下跌35%,欧元区下跌25%。对出口依赖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同样不能幸免,中国下跌21%,巴西下跌21%,南非下跌28%,新加坡下跌33%,韩国下跌29%。如此大的跌幅中,既包括商品价格下降的因素,但也有贸易量下滑的影响。从航运业的实际情况来看,集装箱货运量率先大幅萎缩,很多班轮公司的舱位利用率都不足80%;散杂货和油轮运输量也有所下降;全球范围内的港口和码头吞吐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有些中转港的降幅甚至达到20%。这都是全球航运界当前面临的严峻现实。

      中海集团总裁李绍德表示,目前,我们正在经历“黎明前最黑暗的时期”。世界经济和国际货物贸易的复苏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由于各国联手应对金融危机的力度较大,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实体经济初步探底企稳,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衰退趋向放缓。我们看到,作为市场风向标的全球股市已经持续增长了三个多月,发达国家的指数涨幅基本都达到30%左右,新兴市场国家更是高达50%以上。国际原油价格已经从低谷时期的30美元/桶重新回到了60美元/桶以上。在实体经济领域,各主要经济大国的工业生产有所好转,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都出现了持续的反弹,中国和印度两大发展中国家已经重新回到50%以上,意味着制造业已经恢复正向增长;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工业库存也开始下降。另外,多数国家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出现回升,美国、英国等一些经济大国的回升幅度很明显。这是前期各国政府大力推行救市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的结果,也是恐慌退去市场日渐恢复正常的表现。

      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认为,从最近二十年推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真正动力来看,全球化并未到达顶峰时期,信息化的脚步也没有停止,发达国家的资本和管理没有就此消失,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和广阔市场也没有消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没有造成伤筋动骨的破坏作用。因此,一旦恐慌结束,实体经济仍然具备重新好转的基本条件。

      航运需求前景日益改善

      根据历史经验,航运业对实体经济有三至六个月的滞后期。随着各国实体经济的逐步触底企稳和贸易融资的逐步解冻,国际货物贸易量也将企稳并出现缓慢回升,航运需求有望逐步回升。值得关注的是,BDI已有明显好转,但是集装箱班轮运输指数还在下降。

      对于航运业的未来,李绍德认为“我们一定要充满信心”。信心首先来源于对市场趋势的正确判断。航运业由于拥有运量大、运距长、运费低廉、节能环保等优点,必定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重要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经济全球化仍是大势所趋。国际产业转移已经演进为产业链条、产品工序的分解和全球化配置,对低成本的追求是跨国公司进行全球产业要素配置的动力,只要运输成本低于国际化分工带来的成本下降,经济全球化就不会出现逆转。

      新兴市场国家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还没有完成,对经济增长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仍将保持长期稳定的增长,也为航运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一季度,在全球经济急剧下滑的情况下,中国和印度的GDP增速仍然分别高达6.1%和5.8%,中国的铁矿石进口量仍出现同比增长,就是明证。

      中国经济可能会率先复苏。随着国家刺激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正在逐步显示效果,投资和消费稳定增长,工业生产回升态势明朗,房地产市场和汽车消费市场的回暖迹象也愈发明显。另外,出口也出现低位企稳迹象,出口额连续三个月出现环比上升,5月份的采购经理人指数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也升至50.1%,进入扩张区间。虽然外贸出口在短期内出现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不大,但对于继续萎缩的可能性还要有预案准备。中国经济的复苏对航运业,尤其是对干散货船和油轮运输将会产生较大的正面影响。

      李绍德预计“世界经济和国际货物贸易将在2010—2011年前后逐步复苏”,因此,航运业的需求前景也将日益改善。

      合作是抵御危机的最好方法

      魏家福认为,尽管经济和贸易最终必然会复苏,航运需求将会重新明显增长,这个趋势无可逆转和阻挡,但是,需求的复苏是否能够带动航运市场的复苏,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有赖于整个航运业的共同努力。“航运价值链除了船东、货主和码头之外,还包括修造厂等等。我们倡导合作双赢,不仅仅是船东和码头要合作交流,船东和修造厂也要建立对话机制,比如说船厂对船东在高价位时订造的船舶主动降点价,船东也让点价、不撤单、延迟交船,这样对双方都有益。”

      “我们相信,通过航运业内的合作、航运业与上下游产业的合作,必定能推动航运业春天的早日到来。”李绍德同样表示,合作是航运业抵御危机的最好方法。中海集团本着“大合作”的理念,继续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加强与客户之间的长期合作,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延伸服务和增值服务,实现“双赢”或“多赢”;深化与海运业同仁的广泛合作,建立长效的市场协调机制;与港口码头、物流业者和其他上下游企业共建更广泛的合作空间。

      上港集团副总裁黄新表示,“上港集团通过提升服务水平,降低作业成本,与船公司和其他行业参与者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以求共度难关。”例如,在货运需求低迷之际,通过支线喂给,是提高大型船舶装载率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船公司采用中转模式进行航线经营。“上港集团为配合船公司大船化经营和发展中转业务,投入了先进的装卸设备和码头作业管理系统,极大提高了船舶装卸效率,减少了船舶在港时间。”他表示,上港集团将今年定为“客户服务年”,对广大客户作出了效率和服务质量两方面的承诺。

      “去运能化”迫在眉睫

      金融危机之前,航运业形势一片大好,导致整个行业急速扩张,新造船订单大幅增加,这为今后的船舶运力供给埋下了隐忧。现在大量的集装箱船停航、油轮成为海上储油仓库都是运力过剩的表现。这次金融危机,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新订单的生成,提早避免了航运危机的发生,但船舶交付数量在未来三年仍会明显增加,这有可能导致贸易好转之后的运力供给增长继续快于需求增长,继而对整个航运业的重新复苏和繁荣产生抑制作用。因此,魏家福呼吁“整个行业要及时拆解老旧船舶,控制运力的明显扩张,积极促成航运供需关系的平衡。”

      李绍德认为“当前航运市场最主要的矛盾仍然是供过于求”,希望航运公司能够加强合作,共同控制运力规模的过快增长,尽快完成“去运能化”的过程,使市场成长得更加健康。

      “全球运输处于买方市场,船东将越来越希望把一些老船拆除,至2014年前,全球将有4300艘船被拆除,有些只有12年船龄的船也被送拆了”,美国船级社副总裁Jim Lieberwitz分析说,“今后几年全球新造船订单中,有25%将用于替代旧船”。

      Jim Lieberwitz指出,即使旧船拆卸增多,由于累积订单庞大,今后七年时间里,世界主要船队运量也将保持每年5.5%的增长。至今年年底,全球总运能约为10亿载重吨,而到2014年底,这个数字将达16亿载重吨,在2011年会有35%的运能处于过剩。Jim Lieberwitz列举一组数字标明,2007年全球总计1.1亿载重吨的新船进入市场,2008年为9050万载重吨,下降1%,而今年新船进入量将锐减六成。2012年后,差不多23%的新船订单将被取消。

  •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 关键词 海运运价 船期查询 优势航线 货代服务   【RSS】 【打印】 【收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