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程物流网 - 资讯中心 >> 学院 >> 论文集锦 >> 交通运输 >> 正文

交通运输

  • 2006交通运输形势总体向好

    www.jctrans.com 2006-1-9 8:44:00 浙江物流网

  •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将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宏观调控政策也将保持连续性与稳定性,这既有利于运输生产的本源性需求继续扩大,为运输生产增长奠定重要的基础,又可促使运输生产形势继续趋好、客货运输需求平稳增长。

      依据交通运输需求与经济同步增长 在宏观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的良好环境下,预计2006年交通运输需求总体上将与经济同步平稳增长,随着部分交通建设项目的竣工投产,虽然运输能力有所扩大,与2005年相比,运输紧张、突出的供需矛盾将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有所缓解,但是运输供给能力结构性短缺、煤电油运形势总体偏紧的状况还难得以根本改变。

      首先,2006年宏观经济形势仍呈平稳快速增长态势。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总体上仍处于经济增长稳定期,而且拉动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较强,所以仍处在高位增长区域,经济增长率仍将保持在9%上下。全国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促使客货运输需求继续趋旺,充裕的客流、货源成为交通运输形势总体良好的基础。

      其次,随着国家强化宏观调控,促使经济运行更趋协调平稳,煤电油运供应紧张的突出矛盾虽然在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但随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推进,加大对与煤电油运等关联度较大行业的调控,改善生产节奏,促使其加强协调、均衡、衔接,不仅可避免出现突出抢运,而且由此产生的运输紧张状况也会有所缓解。

      第三,交通供给能力将会有所提高。随着近年交通建设的加快,一批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可在新的一年里竣工投产,有利于交通运输供给能力的提高。尤其是涉及煤、油、矿等大宗物资的运输能力,通过进一步挖潜、改造、扩能,将使煤电油运供应紧张的突出矛盾进一步得到有效缓解。

      对2006年交通运输形势的判断是:运输形势总体向好,运输紧张状况会有一定改善,但不排除部分运输方式、部分地区、部分时段、部分领域仍将存在运能偏紧、不能适应需求的状况;保煤运、保重点物资运输将是交通部门的长期任务,需要交通和生产部门之间加强配合、协调与衔接,进一步对现有设施挖潜、改造、扩能、提效,通过改善运输组织和管理,交通运输保障能力有望好于去年。

      交通运输供给能力明显提高

      一、大秦铁路作为煤运的主要通道,按2亿吨能力扩建工程已于2005年竣工,运量也已突破2亿吨,2006年在此基础上仍有进一步扩能的空间,可达2.5亿吨至3亿吨,可使运能再增加25%至50%。

      二、侯月铁路作为又一条亿吨级煤运通道,已基本形成,2006年煤运主通道的作用将全面发挥。

      三、我国最大煤炭输出港——秦皇岛港煤五期工程将在2006年年初建成投产,可新增吞吐能力5000万吨,全港装船能力在2006年可达1.8亿吨,煤炭装船能力比2005年增长1/3以上。

      四、西煤东运二通道装船港——黄骅港二期工程已于2004年10月竣工投产,全港装船能力达到6500万吨,在外航道整治完成后,将继续进行煤码头扩容,在匹配卸车、装船和航道能力后,全港煤炭吞吐能力可达1亿吨,比目前能力增长近1/3。

      五、随着我国北方煤炭装船港和南方煤炭卸船港码头泊位扩建改造的完成,港口煤炭通过能力有所提高,2006年年初可达到6.73亿吨,其中北方九港达到4亿吨,均比上年有较大增长。

      六、除湛江港20万吨级矿石码头已于2005年年末正式投产、大连港30万吨级矿石码头将进一步发挥作用之外,曹妃甸港区一期25万吨级、日照港35万吨级矿石码头的竣工投产,使进口铁矿石接卸能力大幅上升,接卸矿石能力不足的局面可大大缓解。

      七、我国最大的集装箱枢纽港——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可新增吞吐能力300万TEU,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的这一实质性突破,将使我国尤其是上海港在2006年集装箱运输登上更高的台阶。

      预测货运量预计全年将超过186亿吨 2006年我国经济仍然处于新的增长周期平台上,投资、消费、出口三大因素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依然较大,虽然三大因素所起作用会有所变化,增速也会比2005年有所下降,但都居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在此推动下,国内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将继续扩大。主要依据分析如下:

      一、投资增长的动力和基础仍然存在,再加外资、社会资金供给充裕,在建规模基数较大的惯性,2006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仍将保持较高的水平,保守估计增幅在20%左右。投资的平稳增长必将拉动投资类原材料需求的增长,可为运输生产提供坚实的基础货源。

      二、工业生产对经济增长仍居主导地位,工业生产的稳步增长,带动了工业性原材料消费的稳步上升,能源、原材料及制造业产品产销数量都会有所增长。

      2005年煤炭生产可能突破20亿吨,2006年煤炭产需增长速度预计保持10%左右,煤炭产量将达到22亿吨,比上年净增2亿吨,按产运系数0.6计算,煤炭运量将增加1.2亿吨;

      2005年油品消费量可达3亿吨以上,而全国原油产量继续维持在1.8亿吨左右的水平,预计2006年原油进口量将在2005年原油进口1.3亿吨的基础上再增10%以上;

      2006年电力装机规模与2005年相当,仍将投产7000万千瓦左右,电煤供应仍将面临持续偏紧的局面;

      2005年钢材消费量突破3亿吨,铁矿石进口将达2.4亿吨以上,虽然钢材、进口铁矿石价格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大幅波动,需求有所降温,但随着钢铁产能的扩张,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材料,生产仍有增长空间,预计2006年钢铁生产增幅在10%上下,随着我国钢铁冶炼原料从以国产矿为主向进口矿为主的趋势日渐明朗,只要钢铁生产增长,铁矿石进口也将随之增加,按钢铁生产增长10%测算,2006年铁矿石进口量将接近3亿吨;

      水泥产量2005年接近10亿吨,随着供过于求的日趋显现,市场需求量也在趋缓,但2006年由于固定资产投资仍有两成左右的增长,与之关系密切的水泥产量也将小幅增长,产量将保持在10亿吨左右; 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产品产量的持续增长,为交通运输提供了数量大、运距长、跨区域的基础货源,成为铁路、港口运输生产重要的增长点。

      三、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06年世界贸易量将增长7.4%,高于2005年。由于世界经济仍将保持适度增长,因此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不会有太大的减弱。虽然外贸进出口形势日趋严峻,但随着积极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优化出口贸易结构,促进国际贸易的基本平衡,外贸进出口预期还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据商务部发布的报告,2006年对外贸易进出口将突破1.6万亿美元,增幅预期在15%。其中,在进口方面将继续增加紧缺资源和原料性商品与中间投入品,弥补国内资源、原材料供应方面的缺口。在出口方面,商品结构将得到改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已成为新的支柱,对集装箱运输需求增加较快。

      综观经济发展态势,尤其是大运量的工业部门和进出口贸易的加快发展,货运需求仍将旺盛,而且依然主要集中在煤炭、石油、矿石等大宗货物的运输方面,特别是煤炭作为重点物资运输中的重中之重,继续呈现偏紧状态,煤炭运输紧张状况企望彻底缓解不容乐观。 货源充足为运输生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总体形势会好于去年。虽然煤电油运持续紧张的突出矛盾比上两年有一定程度缓解,但作为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瓶颈”制约因素,难以在短期内完全消除。预期2006年主要运输方式全年货运量将超过186亿吨,比2005年预计完成增长5.4%;货物周转量将达81285亿吨公里,比2005年预计完成增长7.9%。

      客运量预计全年可达192.65亿人次 2005年是摆脱非典影响、旅客运输全面复苏的一年,不仅实现了平稳快速增长,而且2006年在此基础上,将会延续旅客运输平稳增长的态势。

      客运需求增长的态势依旧。由于“春运”、“暑运”、“黄金周”等客流高峰期继续存在,仍将保持较高的增幅。

      客运增长趋高是必然之势。历史数据表明,在1991年至2002年的12年间客运量年均增速达6.3%,在未来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这一趋势将继续保持相当一段时期。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因消费层次的提升等因素,居民更多地趋于旅游等非实物性消费,出游需求已进入持续增长期,国内游、出境游以及入境游等的规模将不断扩大。旅游作为客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2006年不仅国内旅游人数将突破12亿人次,而且随着旅游目的地国家的大幅增加,我国居民出境旅游人数也将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境外游客赴我国旅游已进入持续高涨期,将在2005年突破1亿人次的基础上,再创新高,为客运的快速增长注入利好的因素。

      2006年客运形势看好,增量有望再创新高。预期2006年主要运输方式全年客运量可达192.65亿人次,旅客周转量将达18399.5亿人公里,分别比2005年预计完成增长4.3%和4.8%。

  •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 关键词 海运运价 船期查询 优势航线 货代服务   【RSS】 【打印】 【收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