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抢抓机遇 快速驶入“深蓝时代”
www.jctrans.com 2011-6-27 15:53:00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十二五”开局之年,正当沿海省份纷纷推进蓝色经济之时,作为我国第一个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的龙头城市,青岛市近期紧锣密鼓地出台了一系列抢抓蓝色经济发展先机、争当蓝色经济发展“排头兵”的举措,快速由陆域向海域拓展发展空间,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海洋经济驶入“深蓝时代”,为青岛的历史进程打上独特的“深蓝印记”。 国家政策助力本土优势 2011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国务院批复明确指出,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聚集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核心区域以青岛为龙头。“这充分说明青岛市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肩负的重大责任和国家、山东省对青岛市未来发展寄予的殷切期望。”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表示。 “建设蓝色经济区,青岛市有条件也有责任走在前列。”李群认为,国家政策的支持使青岛的先天本土优势更加彰显。作为全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青岛的城市区位和自然条件优越,近海海域广阔,海洋生物资源丰富。青岛拥有近海海域1.22万平方公里、滩涂面积375.3平方公里、海岛69个、天然港湾49处、海岸线711公里。青岛海洋渔业、港口物流、船舶制造、滨海旅游等产业具有传统优势,海洋生物制品、海洋药物、海水淡化等新兴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青岛市经济总量约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30%,海洋产业产值约占25%,拥有一定的基础优势。 不仅如此,青岛市海洋科研力量雄厚。青岛海洋科研教学机构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约占全国1/3,并拥有海洋领域的两院院士19位,承担着全国50%以上的国家级海洋科研项目,海洋科技优势在全国无出其右,我国海水养殖的5次浪潮都在青岛市始发。 近年来,我国陆地资源日渐紧张,向海洋挖潜力、求发展成为中国拓展发展空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一环。我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并以沿海200公里范围内不到30%的陆域土地创造了7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 在山东拔得中国蓝色经济“先行区”头筹之后,青岛市计划到2015年基本建设成为我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聚集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尽显蓝色经济“龙头”风范。 超前眼光描绘蓝图 今年以来,山东、浙江、广东三省陆续纳入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如何才能抓住历史机遇,不落人后?作为国际性开放城市,青岛市注重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谋划未来,提升蓝色经济发展高度,加速蓝色经济由“浅蓝”变“深蓝”。 促进特色鲜明、科学高效的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成为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同时也将成为推动青岛市蓝色经济快速驶入“深蓝时代”的强力引擎。 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任振刚介绍,青岛市政府已组织130多名专家开展14个蓝色经济重点课题研究,组织200多名专家开展18个专项规划编制。在未来5年蓝色经济区规划实施中,青岛市计划将6000亿元资金投向300多个项目,具体包括董家口港口及临港产业区、胶州湾西海岸经济区、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胶州湾东海岸现代服务业区、鳌山海洋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示范区等5个功能带动区。 在宏伟的青岛市规划里,“蓝色粮仓”、“蓝色硅谷”等概念体现了青岛超前的发展眼光,成为青岛市独特的“深蓝印记”。 青岛市优化发展海洋第一产业并拟构建“蓝色粮仓”、建设国家“海洋牧场”适应了陆域资源日渐紧缺的形势要求。按照该计划,青岛市将提升五大产业(水产苗种业、海水养殖业、远洋捕捞业、水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渔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海水养殖基地和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2010年,青岛市海水养殖与海洋捕捞占海洋渔业总产值的比例为75.1∶24.9,海洋捕捞还有很大潜力可挖。”青岛市海洋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青岛市打造“蓝色硅谷”体现了科技先行的先进理念。据了解,目前欧美发达国家仍然掌握着海洋产业的核心技术,我国相当一批企业甚至是龙头企业在核心技术上几乎是空白,还在生产低端产品,市场份额很低,缺乏国际竞争力。在青岛,海洋科技基础研究人才、应用技术开发人才的比例为3:1,只有20%的成果在本地转化。 “青岛市要发挥本土海洋科技优势,争取国家支持,建设海洋科学城,下最大决心打造中国的"蓝色硅谷"。”李群表示,青岛市正立足海洋科技资源优势,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研究成果产业化体系,构筑海洋高端人才高地。 当前,青岛市正在加快建设海洋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潜基地、海洋科考船等海洋科技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重点突破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洋仪器仪表装备制造、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等一批关键技术;同时,依托中国海洋大学等高等院校重点发展与蓝色经济相关的学科专业,创建技术成果产业化体系和人才培养、引进机制。预计到2015年,青岛市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将达到2.5%,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贡献率提高到65%左右。 抢抓落实争占先机 宏伟蓝图要靠科学的实践变成现实。青岛市科学布局、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抢抓蓝色经济战略先机,快速推进蓝色产业发展,力促“深蓝之城”早日实现。 产业发展离不开项目支撑。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西湾造船基地,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的施工工地上工程车辆来往穿梭,一派火热景象,该基地将成为武船重工促进发展方式转型的新基地。 此外,新的青岛国际机场的选址立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中国首只蓝色经济概念投资基金在青岛设立,基于云计算产业发展基础的中国“北方数据中心”也在青岛启动。 “时不我待,机会稍纵即逝。”青岛港口投资建设集团副总经理张浩表示,董家口港区是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五大区域之一,其西防波堤主体工程已于近日完成,比规划提前半年,目前已开工和确定入驻项目总投资额超过400亿元。 从整体上看,要把蓝色经济区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青岛既有优势但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目前青岛市海洋产业仍然存在产业链短、配套不完善的问题,青岛市造船业龙头本地配套率仅为30%左右;2010年青岛海洋产业增加值仅占青岛地区生产总值的10%,总量依旧偏低。 与企业快速推进蓝色经济区项目发展相呼应,青岛市政府有关部门开始了机制创新。青岛市将对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制度,并拟推行行政区划和体制改革创新。同时,青岛市将出台财政税收、投融资、海域海岛和土地使用、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大力发展蓝色经济。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可以想见,随着蓝色经济区建设逐渐推开,青岛市将以其蓝色经济产业结构合理、蓝色科技创新带动明显、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国际海洋强市形象,赋予自身一张内涵更加丰富的“深蓝之城”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