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程物流网 - 资讯中心 >> 青岛 >> 经贸物流 >> 正文

经贸物流

  • 青岛保税港区打造蓝色经济区核心政策功能区

    www.jctrans.com 2011-11-29 11:03:00 大众日报

  •   青岛保税港区这一国内最前沿的开放区域,在青岛的发展以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青岛保税港区管委主任王怀岳表示,将以世界眼光谋划发展全局,以国际标准加快保税港区开发建设,立足本土优势抓好功能政策突破,最大限度地发挥保税港区辐射带动作用,将青岛保税港区建设成为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政策功能区,为山东扩大开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功能支撑。

      “十二五”期间,青岛保税港区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将充分对接蓝色经济区和西海岸经济新区战略,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将高端制造项目的加工环节向产业配套区倾斜,采购、订单、品牌营销、管理运营等环节向政策区域集聚,形成“前店后厂”发展模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打造“四个中心”: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东北亚重要的国际物流中心、东北亚重要的临港航运服务中心、大宗商品国际交易定价中心,强力吸引国际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资源快速集聚,形成强大的创新创造示范带动能力和功能辐射放大效应,成为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新引擎。

      争取到“十二五”末,实现生产总值1000亿元,外贸进出口300亿美元,各项税收200亿元;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800万标箱,其中中转箱量300万标箱;服务业增加值占青岛市10%以上,年营业收入过亿元服务业企业达到30-40家;各类市场交易额突破5000亿元。

      高端市场集群构筑新特色

      近日,青岛保税港区第10家专业化交易市场——青岛国金贵金属交易所开始试运营。

      “我们做的是黄金现货交易,与招远金矿合作,保证充足的黄金供应。”国金贵金属交易中心董事长孙晓阳说:“截至11月14日,平均每天交易额在4亿元左右。明年上半年正式运行后,估计日交易量可达上百亿元。”

      青岛保税港区发挥保税港区政策优势和港口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天然橡胶、棉花等大宗原材料进口业务,进一步巩固青岛作为全国重要的原材料集散地地位,着力打造大宗商品国际交易和定价中心。创新“美元挂牌、保税交易”模式,搭建一批大型现代流通市场平台,积极推进以电子交易为平台的现货交易向期货交易发展,高端市场集群迅猛发展。

      青岛国际橡胶交易市场是青岛保税港区成立最早的市场。针对我国天然橡胶对外依存度达75%却没有话语权的被动地位,青岛保税港区依托便捷的港口条件和山东天然橡胶使用量占全国50%等优势,发起建设国内第一家实行保证金封闭运行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青岛国际橡胶交易市场,采用首创的“美元挂牌、保税交易”运作模式,开展进口天然橡胶即期现货和远期现货交易。经过多年运作,目前已发展会员600余家,其中国际会员约80家。天然橡胶累计交易量780万吨,交易额过200亿美元。成为与日本东京工业品交易所、新加坡商品交易所齐名的世界第三大天然橡胶交易机构。橡胶交易价格被国家确定为进口胶的一级参考价,使“青岛价格”变成了“中国价格”。

      青岛保税港区目前基本形成了以橡胶、棉花市场为龙头,带动矿权矿产品交易、化工品、油品、有色金属等其它专业市场齐头发展的特色市场产业集群。

      针对初具规模的市场集群,保税港区不断完善专业综合配套政策,引进了棉花、轮胎、乳胶、橡胶、塑料五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其中,棉花检测实验室年检进口棉位居全国首位,占到全国的50%以上。对青岛保税港区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推动市场群发展、完善国际交易市场体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青岛的各大大宗商品市场几乎都集中在青岛保税港区,这里有着适合市场发展的区位优势和政策环境。”青岛保税港区管委主任王怀岳说:“我们将加快高端市场集群发展,推动农产品、建材、铁矿砂、纸浆等市场建设,争取到‘十二五’末,各类市场交易额突破5000亿元,成为国内各专业领域重要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

  •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 关键词 海运运价 船期查询 优势航线 货代服务   【RSS】 【打印】 【收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