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程物流网 - 资讯中心 >> 青岛 >> 经贸物流 >> 正文

经贸物流

  • 青岛保税港区打造蓝色经济区核心政策功能区

    www.jctrans.com 2011-11-29 11:03:00 大众日报

  •   青岛保税港区于2008年9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9.72平方公里,设计建设21个码头泊位,由1992年获批的2.5平方公里青岛保税区、2004年获批的1平方公里青岛保税物流园区和我国北方最大外贸集装箱口岸——青岛前湾港三大片区组成,是我国第一个按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整合、政策叠加”要求形成的保税港区,是助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加快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全面提升青岛、山东乃至沿黄流域九省区开放水平的重要引擎。

      封关运营实现新跨越

      青岛保税港区自2009年9月封关、2010年11月投入运营以来,充分发挥税收政策优惠、进出境手续便捷、贸易管制宽松等功能政策优势,为外向型企业和沿黄省区提供了一个开放发展的重要平台。

      青岛保税港区坚持“经济园区化、园区集约化”发展导向,积极构建高端高质高效的产业结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全区累计实现生产总值338.19亿元,年均增长15.76%;外贸进出口总额161.76亿美元,年均增长20.22%;各项税收131.1亿元,年均增长20.92%,单位面积产出率位居全国同类园区前列。

      2011年1-10月,全区实现生产总值87.5亿元,同比增长18.6%;外贸进出口64.33亿美元,同比增长54.64%;各项税收43.01亿元,同比增长32.77%。

      开放质量稳步提升。全区生产性项目用地投资强度为431万元/亩,土地产出率为788万元/亩,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经验做法被国土资源部在全国推广示范。

      投资项目集聚集群。与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累计吸引5700家企业投资进驻,其中世界500强项目33个。

      港口业务突飞猛进。在青岛保税港区功能政策带动下,2011年1-10月,保税港区一期实现进出口货运量6528万吨,青岛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87.55万标箱,同比增长9.8%。

      “境内关外”功能政策凸显新优势

      近日,我省首票出口监管袋直通货物——青岛松下电子部品(保税区)有限公司经流亭国际机场出口到香港和台湾的两票货物,在青岛保税港区保税仓储区海关现场顺利通关,标志着青岛海关试点开展空运进出境货物监管袋直通业务正式启动。这也是继青岛保税港区1号闸口实行24小时进出口货物直通关之后的又一项海关监管模式的重大改革。

      黄岛海关丁雪梅介绍,海关监管袋直通业务实现了空运进出境货物的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实现了内陆海关与空运口岸的“无缝对接”,单票平均物流费用有望减少到之前的十分之一。

      正式封关以来,青岛保税港区通关环境不断优化,通过实施全省启运港退税、无纸化通关、直通关、24小时通关、分送集报、集约查验等优惠政策,使单个集装箱平均物流成本由原来的600-800元降低到200元左右,通关时间由3天缩短至1天甚至更短。为腹地外向型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利润空间、拓展国际市场搭建了有力平台。

      青岛保税港区加强区域政策、功能的探索与研究,积极吸引国家政策试点倾斜。成功实现国际商品展示、国际烟草转运两项重大功能的突破,其中日烟国际烟叶跨国采购、转运项目的引进,使国际物流产业进入了境外烟叶仓储转运这一全新的业务领域,在全国保税港区中尚属首例。

      青岛保税港区积极开展“外国籍干线船舶中转业务”试点。吸引马士基、普洛斯、东方海外、中鲁丰、龙船长航运等30多家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跨国物流巨头、国际知名港航企业入区经营。其中投资额5亿美元的青岛前湾新联合集装箱码头公司,吸引了美国总统轮船、海丰国际控股、阿联酋迪拜环球港务集团、香港泛亚集团等“四国八方”航运巨头的加盟,青岛港由此成为颇具实力的万国码头,有效地提升了保税港区航运市场规模和国际中转比例。预计全年中转箱量增幅将达50%以上,突破180万标箱。仅此一项可为港口产生25亿元的收益,为青岛带来近200亿元的综合经济效益。

      “四个中心”引领新飞跃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新坐标。做足蓝色经济这篇文章,成为当前青岛保税港区谋求科学发展的最迫切愿望之一。

      

  •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 关键词 海运运价 船期查询 优势航线 货代服务   【RSS】 【打印】 【收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