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一旦不幸不得不发生贸易战,美国未必比中国更有胜算
兵法云:狭路相遇,勇者胜。对美国参院通过的“2011年汇率法案”,中国须做最坏的打算--同美国打一场贸易战,只有这样,才能让参院的那帮政客们以及美国民众明白,动辄敲打中国是要付出代价的。
自奥巴马上台后,美中贸易战的阴影就一直罩在中国上空,因此,中国不大可能在这方面毫无准备,看看中国商务部长陈德民2009年答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的提问就见端倪。我个人倾向于认为,两国一旦不幸不得不发生贸易战,美国未必比中国更有胜算。对此,可从短期和中长期两个方面来分析贸易战对美中两国的得失影响。
短期中国的失业现象可能会比美国严重
短期而言,贸易战对中美两国影响最大的是就业。先看中国。假如人民币在现有基础上升值28%(这是美国开出人民币升值的条件),对于中国来说,会发生什么?无疑众多出口企业因开工严重不足而破产倒闭,成千上万的农民工突然间愁苦返乡,消费市场猛烈回调,就像2008年和2009年初出现的情形一样。除此外,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数百个产业链条亦难逃厄运,码头沉寂、货轮停航、卡车趴窝、结算停摆、坏账累积,这些行业的工人也要打背包回家。
这幅情景是可想像到的。目前,中国出口企业的平均利润只有1.77%左右。北京大学前不久发布的针对珠三角小企业生存报告也称,今年以来小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同比下滑30%至40%,而平均开工率也降至七成。这种情况下,中国出口企业是难以承受贸易条件出现大变化的,所以,一旦贸易战爆发,出口企业将会大量倒闭,在这些企业工作的农民工将失去工作,整个消费市场都将受到巨大影响,从而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挑战。
对美国来说,情况似乎比中国要好得多。以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罗伯特·斯考特为代表的部分经济学家就认为,只要人民币升值28.5%,就可为美国创造225万个工作岗位,同时将美中贸易逆差减少1905亿美元。考虑到美中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但美国去年对中国出口1000亿美元,中国去年对美出口2800亿美元的事实,美中贸易战看起来中国的确受损要更大。
然而,事情可能并非如此。斯考特的创造225万个就业岗位的推算,只有在一种情形下可能实现,这就是被中国汇率打击的传统产业在美国重新恢复生产。但以美国10倍于中国劳动力的成本,这种可能性近乎于零。事实上,对人民币汇率提高后是否对美国有创造就业的作用,美国经济学家也判断不一。一部分经济学家就认为,压迫人民币升值无助于创造就业,美国消费者还必将承受因此而来的物价上涨的代价。
数据显示,美国失业率、贸易收支状况与人民币汇率本身并没有明显的关联。自2005年中国开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了30%,而同期美国的失业率则从7%升到了9%以上。在2007年至2009年的金融危机间,美国国际贸易收缩了12%,贸易逆差从2007年的6550亿美元下降到2009年的3630亿美元,同期美国却增加了600多万失业人员。而在1983年至2007年,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倍,国际贸易增长6倍,贸易逆差从730亿美元增加到6550亿美元,同期美国却净增4600万个工作岗位,平均年增184万个。由此看来,人民币大幅升值后,美国的失业大军短期内很可能会增加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失业率陡升至两位数。
考虑到两国贸易方式、结构和增速的差异,美国失业率增加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从贸易方式看,中国与美国在一般贸易上基本平衡,顺差主要是加工贸易造成的。去年中国出口总额的50%以上是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60%是外资企业完成的。而这些外资企业,主要又是美国在华投资的企业。从产品来讲,中国对美的贸易顺差主要来自电子信息技术和机电设备类,这些产品占了67%,大部分是在华加工装配的。如中国对美出口量最大的产品是笔记本电脑,一年有1.47亿台出口,里面绝大部分芯片使用的都是Intel或者AMD,大量的零部件也来自进口。一台在美零售价1200美元的电脑,中国企业只能拿到35美元的加工费。如果人民币升值,中国出口不了这些产品,那么相关零部件也进口不了。这样不仅在华美资企业受影响,美国本土企业对中国的出口也会受到巨大挑战。
此外,在服务贸易方面,中国则有很大的逆差,美国的四大会计事务所,保险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在中国都有大量的业务,中国每年也有大量人员到美留学、旅游。虽然没有完整的服务贸易统计数字,但据估计中方的逆差最少在130-150亿美元之间。如果贸易战一开打,美国这部分损失也会造成很多人失业。
从两国贸易增速来看,尽管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市场规模要少于中国出口美国的市场规模,但中国连续多年是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去年同比增长31.3%,而中国对美出口增速为28.3%。两国贸易差距会随着中国内需的扩大进一步而缩小。
因此,虽然贸易战初期中国的失业现象可能会比美国严重,这主要是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比美国严重,但综合统筹这些因素,美国受到的失业损害也不会很轻。
贸易战对美国消费产生的冲击远大于中国
就业问题涉及到宏观经济。虽然就业是收入的来源,就此而言,没有就业就没有消费,但影响消费的因素不单单是就业,还有其他。对此可作进一步的分析。
从中美出口产品的结构看,中国出口到欧美市场的很多产品都是价格低廉的生活必需品,必需品的特点是产品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都比较小,不论在何种情况下,仍然具有一定的出口竞争力和市场需求量。中国近年的出口表明,即使受金融危机影响,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普遍较小,降幅较大的是钢材和汽车等产品,但中国的汽车主要是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出口。因此,假使人民币汇率提高30%,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就要提高30%。
当然,美国也可以不进口中国的生活必需品,转而向其他发展中国家采购,但这样一来只不过是将中国的市场转移到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就业没有帮助。实际上,考虑到中国的商品不仅具有价廉,而且具有物美的优势,且美国对中国的商品需求量巨大,要一下子从其他国家寻找中国商品的替代品,是很难的。换言之,可能会出现替代品供给瓶颈,届时美国还是不得不向中国进口商品,正如美国一些经济学家所言,像沃尔玛这样的大型公司在中国有大量投资,不可能停止在中国的采购。如果这样,美国消费者事实上长期享受中国的贸易补贴从此将一去不复返。
此外,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中,很大一部分是美国企业在中国生产的。如2008年,在华美资企业约有3万家,总销售额为2286亿美元,其中1500多亿美元是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剩余700多亿美元全部出口,大量返销美国。如果贸易战开打,不但在中国销售的这1500多亿美元会受到影响,销往美国的700多亿美元更可能会减少。美国民众的生活水平势必会因为中国商品变贵变少而大大降低。鉴于消费在美国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多数美国民众大手大脚惯了,而中国廉价的商品长期来恰恰对支撑美国的消费起了重要作用,一旦失去中国的廉价商品,消费是否还能扮演美国经济领头羊的作用是大可怀疑的。中国则不能。中国的三驾马车中主要由投资领跑,外需的不足可由投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