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程物流网 - 资讯中心 >> 学院 >> 论文集锦 >> 物流标准化 >> 正文

物流标准化

  • 现代物流的关键—标准化

    www.jctrans.com 2008-6-11 9:31:00 互联网

  •   该系统建立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市场(e-marketing),在这个虚拟市场中,主要产品是物流服务,客户(电子商务的交易双方)与物流代理商以多对多的方式进行物流服务的交易活动。物流代理商作为系统中供应链的重要一环,根据物流一体化原则,对客户、运输企业、配送中心,仓储企业等进行着统一的调配管理。

      供应链并不是一条线,供应链系统中有众多的供应商(物流代理商),供应商的供应商(物流服务提供企业)和众多的客户(物流服务的需求企业),实际上组成了一个“供应网络”。物流代理商,作为供应链中极为重要的中间环节,对其上下游企业进行着统筹管理。对于其上游企业——专业化物流服务提供企业,物流代理商要与其建立起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必要时将虚拟供应网络变成现实链接,为客户提供满意的物流服务;对于其下游企业——物流服务需求企业,物流代理要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为其提供最优的物流解决方案。

      通过建立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平台,可以有效地解决基于Internet的综合物流代理模式的技术实现问题。在具体实现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物流标准化问题。

      以往,物流企业各自为政,推出的多是企业级系统。作为物流网络系统中的三个基本单位:物流企业、物流客户、物流中心都没有考虑“大系统”的信息编码标准要求。物流客户以自己为核心,让物流中心按照自己的标准行事;物流中心制定自己的标准,要求客户和物流企业遵循;物流企业自己制定标准、或者同时执行几套客户和物流中心的标准。国内物流领域由于没有公共数据的接口行业或国家编码标准,造成了电子化的物流网络相互不能兼容、数据不能交换、信息不能共享的局面。

      亟待建立现代物流总体规范

      由于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起适应物流发展和物流运作的标准发展规划和标准体系,物流非标准化装备、设施和行为仍然相当普遍。

      我国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各个物流作业环节使用的设备,如各种运输工具、包装容器、托盘、集装箱、仓库等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还没有形成有利于物流活动的标准化体系,同时,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一些流通环节,缺少必要的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特别是没有形成一个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这种状况,不仅导致了物流系统作业环节增加,物流速度降低,物流事故增加,物流成本上升和服务质量降低,同时也影响了物流活动的质量、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以及国际物流活动的通畅。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有了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撑,将原本分离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采购、运输、仓储、代理、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我国的物流企业信息技术应用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因此要进一步加快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步伐,在各个层次上都要恰当地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物流一体化管理。在物流的整个过程中,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递一定要以标准化为基础。

      企业要在物流管理中建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货物跟踪和信息交换系统,迫切需要物流标识系统、物流数据采集系统、物流信息交换系统等方面的系列标准。另外,由于物流过程中产品分类、数据库的格式、类型和长度都不一致,标准化工作滞后。而且,我国的情况是,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在建立自己的商品信息数据库,形成一个一个的“信息孤岛”,严重地影响了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的运作。因此,急需制定物流过程中消费单元数据库规范和物流节点数据结构规范,在此基础上建立我国的物流服务系统。

  •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 关键词 海运运价 船期查询 优势航线 货代服务   【RSS】 【打印】 【收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