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程物流网 - 资讯中心 >> 学院 >> 论文集锦 >> 物流标准化 >> 正文

物流标准化

  • 物流永恒的夙愿——信息标准化

    www.jctrans.com 2006-1-10 9:36:00

  •   随着人流量的加大加快,信息流的更快更全,物流市场会有什么变化呢?

      物流行业经过前几年有点疯狂的迅速发展之后,经过今年上半年的低谷之后,是否应该进入一个自觉自律而且更先进更全面的境界了呢?量的堆积到了质变的时候了吗?“物流”这个名词是否也应该从概念走向实质了呢?

      条形码是基础

      当条形码第一次落户中国的时候,恐怕大多数人也和我一样是在超级市场里买东西,看到那个扫描仪“的”地一声就把商品的价钱显示出来觉得很神奇,而且每个商品的条形码在我的眼里好像也差不了多少,几条黑的线,有的粗点,有的细点,代表着不同的品种和不同的价钱。有了这些黑的白的线条之后,在超市里购物可以更方便快捷。至于条形码的其它作用恐怕没有几个人会认真地想过。

      试想一下,一个超市里所有的商品都没有条形码,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是不是每一个商品都要标明价格,这样收款人员才知道价钱;在收款的时候要输入一至五位数的商品价钱;这些或者还可以操作,只是花费更多的人力和让购物者等候更多的时间而已,反正中国的工人酬劳低,中国人也有大把的时间。那么在后台的管理上呢?几万种物品甚至上十万种货物的超市的一个管理者如果想知道每天每种物品的销售情况、库存情况;每周的每月的每季度的每半年的等等的情况,该如何是好?该怎样得到这些数据?该怎么样保证这些数据的准确性?

      这样一看,超市是因为有了条形码的介入才得以快步发展起来,或者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条形码就没有今天这样大规模的超市。

      回头来看一下物流企业的发展。

      当物流这个名词第一次进入中国人的耳朵的时候,大多数的国人想到的就是物资的一种流通,包括一些行业内部的工作人员。物资的基本流通只要借助于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就可以实现了,只要把货物从乙地运送到甲地就完成了整个过程。这也是中国最初的物流,只是从国家的物资局下放到了民间的运输队,由政府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

      到了上个世纪的最后两年,物流被赋予了更多更广泛的含义。第三方物流蓬勃发展,大型仓库、大型配送中心进一步完善,流通的范围更广泛,到了这个时候条形码已到了呼之欲出的时候。当笔者站在一个几千平米的仓库的门前时,看不到边的一排排一列列的货柜,数千、万种整齐排列的商品按着某种规则排放着,它们是哪些商品?它们分别来自哪里?它们是哪天到的货?它们是多少?它们存放了多久了?它们还将再存放多久?它们的生产日期?它们的保质期?它们的去向?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由谁来回答?仓库管理员吗? 物流企业发展到这里,不得不采取更科学更标准的比人工更准确的另一个体系来达到上述的要求。就像超市一样,条形码的应用已到了非用不可的地步。有了这种商品唯一代码,一切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有了条形码的加入,物流信息标准化已成为可能。

      市场需求是动力

      并不是有了条形码,物流行业就一步登天地达到了信息标准化。一个行业的信息标准化还需要很多条件的成熟。一直到现在,我国许多所谓的物流企业其实质也只是运输公司,只是把货物从乙地运送到甲地而已,对信息标准化的要求并不是十分的迫切和必须。

      在中国普遍人工较低的情况下,似乎可以不用这些高科技的东西,不用节省人力。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节省人力是最没有效益的工作。其实信息标准化并不仅仅是节省人力物力那么简单。一个小的仓库可以用一个人来管理,一个再大一点的仓库可以增添人手,再大一点也可以再增添人手,可是当一个仓库大到不是可以用增加人手或是即使增加了人手也不能达到效果的时候怎么办?而且仓库发展到今天,它的作用并不单单是一个存储的房间那么简单的一个概念。仓库管理者需要更好地了解整个仓库的具体情况,每样货品进出仓的时间和更为详细的资料,管理者需要从中取得一些决策时必要的数据,这并不是人工可能准确地提供的。

      有着物流背景、专为物流信息化研发软件的新易软件公司的黄总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并不认为每个物流公司都有必要花费那么多的钱来做一个信息系统。对于那些还是以运输为主的企业如果要求信息标准化可能为时过早。但有些公司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不采用自动化处理不能完成工作,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的时候就有必要去做。比如一个饮料的仓库对自动化的要求就不如一个日用化工类的仓库对自动化的要求那么迫切。因为饮料就那么一些品种,批量也较大;日用化工类一方面品种多而且出货量可能很少,这就要求一种更为先进更有效率的工作方式。并不是每个企业都需要,但有需要的企业一定得用才能解决最终的问题。”

      可是要实现整个行业的信息标准化还需要太多的东西,要真正地实现整个行业的信息标准化不仅仅是有一套软件系统就可以解决的。

      新易公司用了半年时间为物流企业做了一个软件系统,包括仓储、运输、分销、订单等。有了这一系统,仓管人员也好,领导者也好,都可以更快捷准确的知道当日的详细情况而不必要进行漫长的记录、统计与计算。但这一软件也只适用于企业的内部,并不能和一些财务软件或是管理软件兼容,也不能共享,也许很多软件公司,无论是仓管还是财务还是管理软件,大家可能都想共享,都想与其它家兼容,只是没有一个机制,没有一个平台。在国外,这几年出现了一种名为:“web services”的平台,也许这也是中国的发展方向。

      黄总说:“要真正地实现物流信息标准化,我觉得只要市场有需要,上游的供应商有要求,下游的卖场有需要,比什么都有力量使物流行业达到信息标准化。市场是最主要的推动力。不管是香港还是国外的情况都是这样,在市场的需求下自然而然达到这一目标。”有了市场的需求,物流信息标准化成了必然。

      政策是关键

      有了条形码这个基础,有了市场需求这一动力,物流信息标准化已是大势所趋。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广东分中心条码管理部副主任郭龙祥说:“并不是哪一个单位或几个单位应用条形码就可以达到信息标准化。也并不是某一个行业或是几个行业的应用一些系统就可以达到信息标准化。这是一个供应链的问题。物流企业要真正地实现信息标准化是要从上游到下游全方位的信息标准化,才能最终实现整个行业的信息标准化,一条供应链的信息标准化。一个企业或是一个单位可以达到企业内部的信息标准,就像每一个大型超市都有自己的内部编码,可这并不能与其它企业或是超市兼容共享,因此要做到全行业的信息标准化必须要有全行业的参与,必须要有一个共享的平台。”

      是的,如果只是其中的某一企业达到了信息标准化的建设,并不能代表行业的发展水平。而在中国,行业发展的不平衡是有目共睹的。

      有了条形码的加入,物流信息标准化的建设有了可操作性。记得当时ISO系统刚引入的时候,很多企业并不明白这个系统的作用,一些有识的企业领先一步走上了认证之路。到了WTO谈判的后期,大部分的制造企业才快马加鞭地赶着认证注册。因为市场有需要、因为客户有要求、因为国际市场有这个标准,所以制造企业必须得认证,必须得有一个可以进入市场的相同的标准。那么在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呢?这个标准由哪个机关来制定?

      郭副主任说:“对于物流行业的编码工作也是这两年才提出来的,最近我们中心也做了一些工作,到一些物流公司去了解实际情况。但要真正地做到统一标准并不是你我在这里一两句话就可以解决的。但是我相信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物流信息标准化也一定是必由之路。也只有相应的政策法规的出台,才能使物流行业真正地在一个即定的范围内在一定的规则下达到信息标准化,也只有这样的信息标准化才是真正可以实现的,可以普遍推广使用。”

      当然要真正地达到信息标准化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各不同软件公司的软件之间的共享与兼容、各个行业的条形码的统一与同步发展等等一系列问题都等待着解决。我们相信市场的力量也相信政府会很快地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

      有了政策的规范,物流信息标准化才有了保障。

      中国的物流行业已经从一个量的累加到了一个质的变化的阶段,信息标准化将是质变的重要标志。非典的突然袭击让中国的物流行业学会了思考。思考会是个痛苦的过程,但一定是个必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许多物流企业将不复存在。

      一个行业的大洗牌之后定将有新游戏规则,有了这样一个蜕变,中国物流与世界物流接轨的日子指日可待,中国物流人这个长久的愿望也终于可以实现。

      相关链接

      条码应用的优越性

      1. 可靠准确。有资料可查键盘输入平均每300个字符一个错误,而条码输入平均每15000个字符一个错误。如果 加上校验为位出错率是千万分之一。

      2. 数据输入速度快。键盘输入,一个每分钟打90个字的打字员1.6秒可输入12个字符或字符串,而使用条码,做 同样的工作只需0.3秒,速度提高了5倍。

      3. 经济便宜。与其它自动化识别技术相比较,推广应用条码技术,所需费用较长低。

      4. 灵活、实用。条码符号作为一种识别手段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有关设备组成识别系统实现自动化识别,还 可和其他控制设备联系起来实现整个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同时,在没有自动识别设备时,也可实现手工键盘输入。

      5. 自由度大。识别装置与条码标签相对位置的自由度要比OCR大得多。条码通常只在一维方向上表达信息,而同一 条码上所表示的信息完全相同并且连续,这样即使是标签有部分缺欠,仍可以从正常部分输入正确的信息。

      6. 设备简单。条码符号识别设备的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无需专门训练。

      7. 易于制作。可印刷,称作为“可印刷的计算机语言”。条码标签易于制作,对印刷技术设备和材料无特殊要求。

      无线数据采集系统

      无线数据采集系统是无线技术、移动计算技术、条码数据采集技术的结合,以RF(无线)手持条码终端为主,包含登陆点、DT800无线终端、条码打印机等软硬件,并广泛应用于物流领域的商业盘点、仓储出入库管理、货物检验、定货管理、工业生产线管理、邮政分拣,登单,接收,无纸化挑单,信息录入(查询)处理等各个环节,还能保障物品运输,配送,仓储等各环节的顺利进行,是供应链物流系统内快速、准确采集物流信息,达到信息流与物流的完美结合的重要工具。

      采用无线条码手持终端机,使得仓库管理人员在任何地点都可以及时通过无线传输得到由MRP/ER库P系统传来的出入预报通知,根据手持终端机的提示进行出入库操作。同时利用条码技术一一扫描货物上的条形码,校验货物的准确性。

  •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 关键词 海运运价 船期查询 优势航线 货代服务   【RSS】 【打印】 【收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