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程物流网 - 资讯中心 >> 学院 >> 论文集锦 >> 物流标准化 >> 正文

物流标准化

  • 物流信息标准化研究

    www.jctrans.com 2005-5-13 14:32:54

  •   1、物流信息标准化的意义

      标准化是指行业或专业领域各分工、各部门或各单位之间为了有效协作、实现共同目标,在质量监管、生产过程、技术平台、服务水准等诸多方面制订统一遵守的规则和标准并予以执行,完成在这些行业或专业领域协调一致的行动和有效的沟通与整合,促进整个行业或领域的发展。标准化是社会化分工的必然结果,只要有分工就有标准化的需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标准化是企业实现跨国战略、纵横全球的基本门槛和必然选择。根据IDC的调查报告,70%以上的IT经理提出会采用标准化的产品,因为这样会大幅度降低总体成本,而世界品牌的戴尔计算机公司正是抓住用户的这一需求,大举开发国际认证的标准化IT产品,在全球获得发展商机,并能以很快的速度进入国际市场。中国的许多企业虽然在拓展全球市场中不遗余力,但由于缺乏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产品、标准化操作方式、标准化组织管理,结果在国际市场上始终处于徘徊、观望的地位,2001年肯德基在中国要停止销售土豆泥,原因就是在全球范围内肯德基的土豆供应跟不上,而作为传统土豆生产大国的中国土豆又不适应西方标准,没有通过国际标准认证,其结果使中国失去了三亿元的商业机会。

      显然,标准化是行业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前提和基础。同样,作为连接生产、库存、运输、批发、分销、零售的现代物流产业,要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物流活动的协调,根治上下游企业之间物流活动中的重复操作、准确性差、可靠性低等问题,提高整个物流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削减物流资源占用和成本开支,提升上下游企业乃至供应链整体竞争能力,关键在于解决单一企业或系统的信息孤岛问题,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起快速、及时和透明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机制,实现3 000多不同产业的信息互联互通,而其基础就是物流信息标准化,即必须制订出不同物流系统之间信息交流与处理的标准协议或规则,作为跨系统、跨行业和跨地区的物流运作桥梁,以顺利实现企业间的物流信息数据的交流、不同地区间物流信息的交流、供应链系统间信息的交流、不同物流软件系统的信息交流等,最终完成物流系统集成和资源整合的目的。

      2、物流信息标准化体系

      物流信息标准化体系主要由基础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以及单项标准组成,构成如图1所示的3层次结构,其中基础标准为第一层,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处于第二层,各单项标准处于第三层。下面就几个关键的物流信息标准进行介绍。

      2.1 物流术语标准

      物流用语常常因国家、地区、行业、人员的不同而具有不同含义,在传递物流信息时可能引起误解和发生差错,因此,必须统一物流专业术语,为物流信息交流提供标准化的语言,这是物流信息标准化的基础工作。2001年8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中国物流学会颁布施行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收入并确定了当前物流领域已基本成熟的145条术语及其定义,为我国物流信息标准化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2 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标准

      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标准是物流信息标准化工作的一个专业领域和分支,核心就是将大量物流信息进行合理化的统一分类,并用代码加以表示,构成标准信息分类代码,便于人们借助代码进行手工方式或计算机方式的信息检索和查询,这是物流信息系统正常运转的前提。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由三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次为门类,第二层次为类别,第三层次为项目。美国从1945年起就开始研究标准信息分类编码问题,1952年起正式着手物资编码标准化工作,经过6年的时间完成了国家物资分类编码。我国从1979年起着手制定有关标准,到现在已经发布了几十个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特别是干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分类与代码,基本做到了数据元与分类代码齐备,构筑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代码体系,而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尚处于建设和开发中。

      2.3 物流信息采集标准

      对物流信息的采集方法、手段、格式等进行统一规定,如在条形码标准中,对使用条形码的种类、使用范围以及每种条码的排列规则、起始符、终止符、数据符、校验符和空白区等参数进行规定,并统一条码的阅读和处理程序标准等;在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的电子标签(TAG)标准中,对电子标签的信息存储格式、外形尺寸、电源形式、工作频率、阅读方式、有效距离、信号调制方式等进行统一规定;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标准中,对覆盖范围、可靠性、数据内容、准确性以及多用性等指标进行规定。

      2.4 物流信息传愉与交换标准

      对物流信息的通信协议、传输方式、传送速度、数据格式、安全保密、交换程序等进行统一规定。如在电子数据交换(EDI)标准中,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对数据格式和报文标准进行了制定,在联合国的UN/EDIFACT标准基础上制定了流通领域的EANCOM标准;通信标准在ISO-OSI国际标准化组织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

      不同的标准,如对于食品杂货采用UCS标准(uniform communication Standards,即统一通信标准),对于大多数商人采用VICS标准(Voluntary Inter-Industry Standards Committee,即自发的行业内通信标准委员会)、对仓库采用WINS标准(Warehouse Information Network Standards,仓库信息网标准)、对运输经营者采用TDCC标准(Transportation Data Coordinating Committee,运输数据协调委员会)、对汽车行业采用AIAG标准(Automotive Industry Active Group,即汽车行业行动小组);通信方式采用点对点(PTP)、增值网络(VAN)和报文处理系统(MHS)三种方式等。我国在EDI方面应用较多的有《贸易数据元目录标准数据元》GB/T15191-1997、《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的电子数据交换代码表》GB/T16833-1997、《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的电子数据交换的语法实施指南》GB/TTI 6703-1996等标准。

      2.5 物流信息记录与存储标准

      对物流信息的记录、存储和检索模式等进行规定。如对存储介质、存储形式、存储过程、数据库类型、数据库结构、索引方法、压缩方式、查询处理、数据定义语言、数据查询语言、数据操纵语言、完整性约束等制定统一标准。目前有关的标准有1508571一2:1988(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现已成为我国国家标准GB/T 16505.2一19%)的《信息处理系统一开放系统互连文卷传送、访问和管理第2部分:虚拟卷存储器定义》、150 3788: 1976(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现已成为我国国家标准GB/T6550一1986)《信息处理交换用9磁道12,7毫米宽63行毫米调相制记录磁带》等。

      2.6 物流信息系统开发标准

      对物流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制造、安装检验、运行和维护到软件引退(为新的软件所代替)等建立起标准或规范,如过程标准(如方法、技术、度量等)、产品标准(如需求、设计、部件、描述、计划、报告等)、专业标准(如职别、道德准则、认证、特许、课程等)以及记法标准(如术语、表示法、语言等)。目前有关的标准有ISO 5807(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现已成为我国国家标准GB/T1526-1989)的《信息处理一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网络图和系统资源图的文件编制符号及约定》、150 8631:1986(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现已成为我国国家标准GB/T 13502-1992)《信息处理一程序构造及其表示的约定》、ISO/IEC10165-1:1993(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现已成为我国国家标准GB/T17175.1-1997)《信息基础开放技术互连一管理信息构造第1部分:管理信息模型》等。

      2.7 物流信息安全标准

      为防止或杜绝对物流信息系统(包括设备、软件、信息和数据等)的非法访问(包括非法用户的访问和合法用户的非法访问)而制定的一系列技术标准,如物流信息系统中的用户验证、加密解密、防火墙技术、数据备份、端口设置、日志记录、病毒防范等。当前我国的有关标准有GB/T18019-1999《信息技术一包过滤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GB/T 18020-1999《信息技术一应用级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GB/T 15277-1994《信息处理-64bit分组密码算法的工作方式》、GB/T 15278-1994《信息处理一数据加密物理层互操作性要求》、GB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一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5851-1995《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一带消息恢复的数字签名方案》等。

      2.8 物流信息设备标准

      对交换机、集线器、路由器、服务器、计算机、不间断电源、条码打印机、条码扫描器、存储器、数据终端等一系列物流信息设备所制定的通用标准和技术规范,现有的标准如GB/T15533-1995《信息处理系统一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GB/T14715-1993《信息技术一设备用不间断电源技术条件》、GB9254-199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等。

      2.9物流信息系统评价标准

      对物流信息系统产品进行测试、评价的统一规定和要求,现有的标准如GB/T17544-1998《信息技术一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GB/T17917-1999《商场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要求》、GB 1 5532-1995《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GB 13423-1992《工业控制用软件评定准则》、GB/T16260-1996《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等。

      2.10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管理标准

      对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的质量控制、过程管理、文档管理、软件维护等一系列管理工作所制定的统一标准。现有的如GB/T16680-1996《软件文档管理指南》、GFT 12505-1990《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GFT 14394-1993《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B/T8567-1988《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等。

      3、物流信息标准化的实施

      中国现代物流刚刚起步,物流信息化也刚刚起步,大力推进物流信息的标准化,是少走弯路、提高效率、促进中国物流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

      3.1 做好物流信息标准化的基础工作

      在物流信息术语、采集标准、技术标准、传输标准、处理和开发应用标准等方面密切注意国际标准,跟踪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积极采用国家标准,与国际信息化标准组织合作,做好物流信息标准化的基础工作。

      3.2 实现相关行业标准的统一

      物流信息涉及3 000多种相关行业,如包装行业、装卸行业、仓储行业、运输行业、生产行业、商业行业、机械行业、医药行业、电子行业、烟草行业、能源行业、信息行业等,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标准,因此必须对国家现行的各种与物流信息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对已经落后于信息发展水平的标准尽快淘汰,并代之以新型标准,对通用性较强的物流信息技术和装备的标准进行全面梳理,并进行适当修订和完善,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制定出跨行业、跨地区的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标准。

      3.3加强物流信息标准化工作的协调和组织工作

      采用国家主导、统筹规划、联合实施的原则搞好物流信息标准化工作的组织与协调,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中国物流学会为桥梁,连接政府、科研院所与物流企业,集合各方力量,研究解决带有共性的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标准,2003年准备成立的全国物流标准化委员会,是这项工作的良好开端。



  •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 关键词 海运运价 船期查询 优势航线 货代服务   【RSS】 【打印】 【收藏】 【关闭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