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程物流网 - 资讯中心 >> 学院 >> 论文集锦 >> 贸易研讨 >> 正文

贸易研讨

  • 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

    www.jctrans.com 2005-10-6 12:36:00

  •   一、加工贸易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技术不断涌现,产业结构调整出现新的动向,加速了国际分工形式的变化。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与部分国家和地区签署的双边合作协定加速了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的融合,加工贸易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1、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并向高级化发展,促进产业链加速向中国延伸

      90年代以来,全球产业结构开始了新一轮调整,主要表现为:(1)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趋于下降,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所占比重已达65%,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第二产业在经济中仍占有重要位置。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发达国家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和信息密集型服务业,以适应“新经济”时代人们对知识型服务业日益增长的需求。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着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中国家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般的技术型产业。

      国际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发展,促进了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低端产业加速对外转移,我国具有承接这些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具备一定基础的制造业等,这些都促使国际产业链以加工贸易为主要形式不断向我国延伸,从而为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产业内分工成为国际分工主要形式,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成为加工贸易主体

      同原有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间垂直分工形式相比,今后的产业分工越来越表现为生产过程在不同国家间的分布,在生产环节上进一步深化国际分工,中间产品在国际间的流动增多,表现出产业内贸易的形态。在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不断推动下,加工贸易将作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推动国际分工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

      跨国公司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目前全球贸易额中约有1/3是在跨国公司内部实现的。出于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考虑,跨国公司利用各国的优势,将越来越多的产品通过分布在不同国家的子公司,在产品的各个阶段或各个部件上分工进行生产,整个生产过程在各个国家间流动进行,各子公司之间的关系具有了加工贸易的特征。

      国际分工形式的变化及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增加有利于我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更高地层次上参与到国际分工中去,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的技术、管理手段、营销渠道等,成为我国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凸显中国市场潜在的优势,加工贸易被赋予新的内涵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现了更大程度的市场开放,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等等潜在的优势得以进一步显现。中国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产业、不同企业的资金、技术、产品、人员等向中国转移。仅以外商投资为例,2001年至2004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项目数激增了32.7%,合同外资金额激增了50.2%。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中国与更多的国家开展区域经济合作,表明中国在多边和双边领域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原来加工贸易“大进大出”的特点将有所变化,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加工贸易的概念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首先,加工贸易国内采购率不断提高,“大进”将演变为进口与国内采购并重;其次,加工贸易产品的销售将更加重视国内市场,“大出”将逐步转变为出口与内销并重。这些将会日趋模糊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外商投资企业与一般外商投资企业的界限。在我国未来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工贸易将不仅是一种主要的贸易形式,还将是我国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有效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手段。从这个意义和高度而言,加工贸易将涉及到生产、流通等各个领域,所包含的内容将更加广泛。

      4、来自周边国家的竞争压力加大,加工贸易发展面临挑战

      在加工贸易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处于被选择的劣势地位。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尚未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产业链较短时,加工贸易具有明显的“无根工业”或“飞地工业”的特点。即在外部条件发生变化,如工资水平上涨后,极易发生迁徙。而一旦发生迁徙,发展中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形成将会减慢,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参与国际分工的进程将被阻断,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外商投资、就业等众多关系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域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周边国家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劳动力成本低、素质不断提高,比较优势日益凸现,与我国形成了有力竞争。如越南为吸引外资制定了比我国更为优惠的政策措施,且劳动力成本更低,对我国产生了较大的竞争压力。因此,单纯依靠劳动力成本低廉,无法保证加工贸易持续稳定发展。在加工贸易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有效地防止加工贸易的“外流”,才能促进加工贸易稳定健康发展。

      二、加工贸易发展现状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加工贸易从小到大,发展很快,1980年,加工贸易总额仅为16.7亿美元,到2004年增加到5497.29亿美元,增长了328.18倍。加工贸易主要表现为:

      1、外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民营企业发展迅速

      近些年来,外资企业加工贸易发展非常迅速。1996年外资企业在占整个加工贸易的比重为64.5%,贸易额为945.7亿美元,到2004年上升为81.86%,贸易额上升为4500.17亿美元,九年间比重提高了17百分点,贸易额增长了2.4倍。同期,国有企业绝对额保持增长,但所占比重比1996年下降了13.36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却发展非常迅速。1996年,民营企业加工贸易额为20.8亿美元,所占比重仅为1.4%,到2004年达到284.54亿美元,九年间提高了12.68倍,所占比重上升为5.18%。从加工贸易规模也可以看出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良好。1996年民营企业加工贸易额仅相当于外资企业的1/45、国有企业的1/24。到2004年,民营企业加工贸易规模上升为外资企业的1/16,国有企业的2/5。民营企业的增长速度不仅高于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增长速度。但尽管如此,外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所占比重持续提高,其在对外贸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表明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外资企业的投资。

      2、加工贸易以技术密集型出口产品为主

      1991年以前,我国的加工贸易发展主要以发展“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1992年以后,随着跨国公司对我国投资的增加,加工贸易的产业特点发生变化,技术档次和分工档次逐步得到提高,加工贸易开始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逐步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

      加工贸易出口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例不断提高,2004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达到45.09%,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明显快于非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增幅。2004年加工贸易方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达到%,非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仅为%。

      3、加工贸易产业加工环节增多,产业链延长

      随着加工贸易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技术水平、人员素质、原材料质量不断提高,加工贸易的国内配套增多,1993年我国进料加工方式加工贸易的国内配套值[1]为41.6亿美元,2004年国内配套值已达到776.89亿美元。1993年来料加工方式加工贸易的国内配套值为25.1亿美元,2004年这一数字已提高到126.21亿美元。表明我国国内加工环节不断增多,国内的配套能力不断提高。

      我国加工贸易增值率不断提高表明我国加工贸易产业正在不断升级。80年代中后期我国加工贸易增值率[2]只有15%左右,90年代后期,增值率已达到50%上下。说明我国加工贸易已经走出仅仅收取廉价加工费的阶段,加工贸易的产业链正在逐步延长,我国产业在全球化产业链条中的位置也在不断提升。

      4、加工贸易的人才需求日趋高级化

      在加工贸易不断向高级化发展的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也日趋高级化。表现在:(1)对企业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术工人的需求增加。据统计,我国技术工人中高级以上技工所占的比重仅为3.5%,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高达40%。一线技术力量的下降,不仅导致了生产质量和效益的低下,而且还严重削弱了企业的技术转化能力。影响了加工贸易在我国的深入开展。(2)对企业研发人员提出更高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科研发展“重基础研究,轻应用研究”,造成我国企业的研发能力普遍不足,不仅表现在资金投入不足,也表现在研发人员的储备、及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如何充分发挥等问题上。要促进加工贸易深入发展,并最终实现从OEM向ODM、OBM的转化,就必须为加工贸易企业提供更多的人材资源,实现从研发到生产,从产品到人员的全面配套。(3)对企业管理人员提出更高要求。为适应全球化发展,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更强的质量管理意识和创新意识,以适应加工贸易和企业自身发展需要。

      5、加工贸易对国内市场的重视程度增强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正逐步取消对外资企业内销的限制,中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进一步加深,国内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国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加工贸易产品最终销售环节,面向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倾向将进一步增强。从目前情况看,加工贸易企业与一般贸易企业,加工贸易产品与一般贸易产品的界限正在淡化,有些企业既有自有品牌产品的生产,也利用过剩生产能力从事加工贸易产品生产。一些具有加工贸易性质的产品也可在补缴相应税款后,进入国内市场销售。

      三、加工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加工贸易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加工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我国加工贸易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

      1、内资企业所占比重偏低,且多从事低附加值的产业

      1996年外资企业在占整个加工贸易的比重为64.5%,2004年上升为81.86%,提高了17百分点,内资企业所占比重则从35.5%下降为18.14%,下降幅度较大,且内资企业多从事低附加值的产业,其特点是配套比例低,产品附加值低,参与加工环节少。而外资企业多从事的是高端产品生产,且配套比例高,基本上加工的重要环节均为外资企业所占据。

      2、我国劳动力等商务成本不断上升

      我国加工贸易产业主要聚集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等东部地区,这种产业聚集效应促进了当地制造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逐步攀升,同时,东部地区所需的劳动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中西部地区,这些劳动力多数不具备加工贸易企业对熟练技术工人的技能,从而产生结构性需求矛盾,成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障碍。此外,土地价格不断上涨也对加工贸易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3、内资企业缺乏产业核心竞争力

      产业核心竞争力包括产业的基础生产能力、技术水平、技术工人素质、企业管理水平等多方面。由于我国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的工业体系,国际竞争力不强,因此,产业核心竞争力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

      根据我国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显示,到90年代中期,我国大中型企业普遍技术水平比国际水平落后5-10年,从设备状况来看,制造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仅占全部产业设备的24.6%。产业技术水平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内资配套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制约了内资企业配套产品供应能力的提高,也制约了通过发展加工贸易提高国内产业的技术水平。

      技术工人素质不高也制约了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高级技工只占3.5%,与发达国家产业工人中高级技工占40%的比例相差甚远,而技师和高级技师更少,只占1.5%。技术工人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低,不仅影响产品的质量,还降低劳动生产率。据欧洲一些国家统计,工人技术水平每提高一级,劳动生产率相应提高10-20%。而我国许多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仅及美国的1/10。

      4、政策环境制约因素不可忽视

      为了促进加工贸易国内产业配套能力的提高,延长加工贸易在国内的产业链条,促进加工贸易企业采用国内产品,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深加工结转、出口退税等。但这些政策措施在实施中出现无法适应加工贸易发展的状况,如现在普遍实行的手册对手册、凭相关文件办理的结转方式比较适合于采购渠道单一、产品简单的加工贸易企业,如生产服装、鞋帽等的加工贸易企业,对于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的加工贸易企业非常不适应,对加工贸易企业通过结转方式进行国内采购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再如出口退税中的“免、抵、退”存在的问题、产品深加工结转退税问题和采用国产原材料退税问题,其中,长期以来实行的加工贸易企业使用国产原材料及零部件不退税政策,降低了采用国产原材料及零部件的积极性。这些都对加工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四、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

      我国加工贸易日益发展壮大,各项方针政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总体上是正确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在保持总体政策稳定的前提下,继续稳步推进加工贸易发展,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克服和解决目前面临的制约因素。

      1、制定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20多年来,加工贸易对发展我国经济和促进对外贸易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有必要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支持的政策措施。同时,针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结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国际产业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指导目录,鼓励内资企业进入国际化产业链中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环节,逐步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制定优惠政策措施,促进加工贸易的产品国产化率

      积极研究解决不适应鼓励加工贸易的产品国产化率的政策措施,特别尽快解决加工贸易企业的深加工结转和使用国产原材料及零部件退税问题,对采用国产化料件替代进口料件的加工贸易可予以减免部分税收,以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国内采购的积极性。

      3、鼓励外资企业设立研发和营销中心

      继续改善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变劳动力成本优势为综合服务环境优势和技术支撑优势,承接外资高端加工贸易产业和环节的转移。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企业设立研发和营销中心,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4、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

      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区域经济带已经初具规模,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在稳步推进,已经基本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良好发展格局:珠三角和长三角努力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和先进生产制造基地;京津唐地区重点发展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品;东北地区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和重化工业;中西部地区要重点发展资源产品、农产品和优势工业品。要抓住有力时机,制定加工贸易区域发展战略规划,深入研究其形成的内在规律,加强协调和引导,鼓励竞争,促进合作,推动加工贸易的健康稳步发展。

      5、重视技术工人的培养

      加工贸易的高端环节需要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我国的现实状况还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全社会都应关注对技术工人群体的培养,政府和企业要逐步建立一套有利于技术工人成长的机制,努力营造一支能够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的技工队伍。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教育部门加大力度,培养更多的技术工人。

      作者:宋志勇 商务部 研究院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研究部 

  •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 关键词 海运运价 船期查询 优势航线 货代服务   【RSS】 【打印】 【收藏】 【关闭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