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程物流网 - 资讯中心 >> 学院 >> 论文集锦 >> 电子信息与技术 >> 正文

电子信息与技术

  • 网上物流发展的七大策略

    www.jctrans.com 2008-5-15 9:12:00 江苏物流网

  •   四.加快技术开发与应用

      现代物流是以物流企业为主,以运输和信息为平台,涉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的现代全供应链管理系统。物流的信息化、网络化和社会化是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但长期以来,我国运输资源利用不当、业内沟通不畅、仓库浪费过量等现象一直困扰着物流业的发展。基于互联网的GIS、GPS技术,在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物流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应对全球物流业的挑战,我国四大海外投资集团之一的招商局集团还成立了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信息物流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招商迪辰系统公司,首次将GIS、GPS、GSM和WEB等技术集成一体,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解决方案。

      互联网出现使买卖过程得以简化,信用证申请可通过网上银行服务处理,在采购方面,买家可利用特定的网上交易平台,输入相关的资料,网页上有适合每个行业物品的采购格式,互联网内的搜寻功能可以帮助买家,在有特别需要时,就可去寻找更合适的新供货商去补充货源。

      有了网上交易平台后,通过EDI(电子数据交换),成本明显降低。网上营销必须拥有完善的库存和送货管理系统,这些系统便是电子物流管理(e—Logistics)。企业也可以通过EDI,直接连接客户的数据系统及仓库管理系统(WMS),让管理层能在网上及时监管及规划存货的流转及补充。因此,网上物流管理系统不仅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让管理层能有效地管理其供应链资料,及时了解掌握最新信息。透过计算机条形码扫描、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桌上计算机货物追踪、仓库管理系统以及互联网等物流管理工具,充分掌握货物在供应链上的流转状况。

      开发物流信息系统可以走捷径,一方面将国外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平台进行汉化,并根据我国物流的流程设计物流信息系统软件;另一方面组织技术力量开发我国的物流平台,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物流平台及物流信息系统。我们不要过于依赖于国外物流企业的信息平台,主要要靠我们自身的力量开发我国的信息平台及物流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要走市场化的路子,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推动,采用市场运作的方式,才能加快我国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要避免走弯路,纠正完全由物流企业自行开发的做法。政府管理部门可组织相关的软件开发商和物流企业,并吸纳部分生产、销售企业参加,根据我国物流的特点,开发出实用型的物流平台及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也可采用技术招标的方式,由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物流信息系统的技术要求,软件开发公司中标后根据技术要求设计开发出物流信息平台及信息系统,经专家评审、鉴定后,政府有关部门推广使用。物流服务企业开发的物流信息系统既要考虑到整个物流系统的连接,也要考虑与其他物流信息系统和生产、销售企业的信息系统的接口问题,要形成开放性、多功能的物流信息系统。

      五.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大凡是一项新兴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产业,政府都应当予以政策扶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当然也是如此。目前我国物流管理体制中存在着条块分割现象,对物流产业发展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约,近期有必要成立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参加的协调机构,专门负责研究、制定和协调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物流产业是个竞争性的产业,政策支持要从市场的角度出发,当前政府对物流产业的政策应当抓这样几条:第一,要抓紧立法,把有关现代物流的一些法律法规明确起来,使整个物流产业的发展有所遵循;第二,抓全国性的总体规划设计,包括各种交通工具之间,各种交通方式之间,各种物流方式之间,各个城市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第三,抓紧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比如哪些行业能办物流,哪些行业不能办物流,当然并不能以内资外资、国有私营来划分,而应看是否具备条件,具有什么样的资格,达到什么样的行业标准,才能成为物流企业。还有,要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物流装备更新的融资政策、物流基地的土地使用政策、物流服务及运输价格政策以及工商登记管理政策等方面,研究制定有利于物流产业发展的支持性措施。

      六.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是工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物流发展的基础,集装箱运输标准化成功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我国正处于发展物流的起步阶段,更要注重物流标准化的问题。物流标准化包涵硬件、软件标准化。硬件标准是指物流运作过程中的相关机具、工具的标准及配套标准,从一个作业程序转向另一个作业程序的衔接标准,物流仓库、堆场、货架的规格标准、建设标准,信息系统硬件配置的标准等;软件标准是指物流信息系统的代码、文件格式、接口标准,物流管理、操作规程标准等。

      物流领域的技术标准渗透在方方面面,专家举例说,我国的高速公路和桥梁限高大都是4米,而国际上通行的是4.5米,这就是说,国际联运的集装箱到了我国就要卡壳。北京科技大学物流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吴清一教授指出,物流标准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在物流领域中,有物流模数、存储规格、容器标准、托盘标准、车箱、集装箱标准、包装标准、标准化条形码,等等。这些标准不仅我国应当统一,而且也应当与国际标准接轨,进而进行推广。

      前不久,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编并经国家技术监督局审定出台了一本《物流术语国家标准》的小册子。消息发布后,人们争相索取,据说市场上已经脱销,可见人们对物流标准的关注与渴望。

      七.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

      听到一条新闻:天津大田物流聘了一个CEO,年薪达到169万港币。在令人诧异的同时,我们不能不感到我国物流管理人才越来越值钱、物流人才奇缺的问题,我国物流教育严重滞后。说到物流教育,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何明珂副院长有着切肤之痛:我在一个研究生班培训,班里的学生既有物流企业的总经理,也有接受物流服务的客户。我问他们:什么叫增值服务?结果大部分都回答不上来。从物流基础知识的普及来看,任务也相当繁重。有一个物流企业的综合管理部门,在下达经济指标时,把运输的投入降得很低,问他为什么?他说,大家都说物流是第三利润的源泉,你们的利润应该是很高的,降低点投入不应该吗?殊不知,第三利润的源泉,是从一个整体的各个环节集成而来的,并不是靠单独的一个运输环节就能获得的。

      我国从事物流具体工作的队伍相当庞大,但真正接受过物流系统教育的并不多,大多是从管理专业、工程专业或计算机专业转行过来的。从教育系统的情况看,国家教育部门还没有设立物流这个项目,每年培养的物流研究生、本科生数量也不多,与企业的需要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物流研究机构也比较少,而且存在着应当与实际工作结合得更紧的问题。因此,抓好物流的教育,应该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总的来说,政府一方面要支持和资助大学及科研机构在物流方面的研究和创新活动,提高我国物流理论和技术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建立物流研究机构,鼓励企业与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以加强应用性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应促进多层次、多样化的物流教育体系的形成。

  •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 关键词 海运运价 船期查询 优势航线 货代服务   【RSS】 【打印】 【收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