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程物流网 - 资讯中心 >> 图闻天下 >> 正文

图闻天下

  • 胶州湾畔扬风帆

    www.jctrans.com 2010-8-19 16:53: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位于胶州湾的西海岸,总规划面积9.72平方公里,200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09年9月1日一期3.42平方公里正式封关运营,成为我国第七个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封关运营的保税港区,也是全国唯一按照“功能整合、政策叠加”的要求,由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整合临近港口转型升级的保税港区,成为率先享有集港口作业、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和港航服务等四类功能与出口入区退税政策于一体的特殊经济区域。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封关运营,将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增添强力的助推引擎。

      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是青岛乃至山东多年来的梦想。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运营,对扩大山东省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提升山东在环渤海经济圈的竞争力、推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目前,在东北亚地区,日本神户和韩国釜山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而青岛港距离国际主航道仅400海里,也是中国境内离韩国釜山港最近的港口。从一个对比中我们可看得一清二楚:青岛港与釜山港,码头等级相仿,生产组织等软硬件都在伯仲之间。今年青岛港集装箱有望突破1200万标箱大关,与釜山港去年1195.5万标箱相比,也是旗鼓相当。但往细里深究,“含金量”却差得远了:釜山港中转箱为537万标箱,占了总数近一半。而这个比例青岛港只有2%~3%。更让人汗颜的是:釜山这500多万箱中,80%来自包括青岛港在内的中国北方港口。而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集装箱中转量。因此有人笑言,青岛港只能算是釜山港的支线港。

      差距为何如此之大?就因为在保税港区运营之前,青岛港缺乏自由港配套政策。货箱到釜山中转,手续简单、效率高,而且费用比青岛港便宜10%,竞争力立见高下。自家集装箱,却从人家港口转,结果只能是肥水流了外人田:粗略统计,我国北方港口,每年仅中转费一项,就流失4亿多美元。

      不单单是中转费,从青岛港走一个标箱,港口仅拿装卸费,不过400元左右。但中转环节除了装卸,拆拼箱就要增值400元,如若再有简单加工,效益更为可观:哪怕只是贴贴标签,每箱又得增值600元。算一算总账,一箱能赚1400元,增值两倍都不止。不难看出,分销配送集拼箱这一保税港区特有的功能优势,是港口做大做强的重要利器。

      青岛保税港区运营后,青岛港则在今后参与国际竞争时有了资本:目前青岛港占山东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81%,只要能有效遏制并夺回国内流失到韩国的中转箱量,用三五年时间,即或能对釜山港“取而代之”,成为东北亚地区最重要的中转枢纽港。

      另外,保税港区特有的国际中转、配送、采购和转口贸易等优惠政策,对山东海洋物流产业拉动明显,全面封关运行后,港区自身的集装箱年吞吐能力将达到1150万标箱,年进出口总额达430亿美元,带动起青岛口岸1500万标箱的吞吐量和3亿吨的吞吐能力,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达6亿吨以上,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现代物流发展的超级引擎。

      目前,在保税港区政策的强力辐射下,山东港口集群资源配置已发生明显变化,以青岛港为龙头、以烟台港和日照港为两翼、以半岛港口群为基础的东北亚集装箱中转枢纽发展格局逐渐形成。同时,一个以炼油、石化、机械、新材料等为主的海岸和腹地产业正在加速形成。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运营,将为助推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山东省蓝色经济发展提供强力引擎。

      政策高地优势渐凸显

      随着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封关运营,优惠政策越来越多,吸引了众多优势企业入区经营。就在不久前,充分利用保税港区展示、展销国际商品的优势政策,以“海关以外,而在其领土展示与交易”为宗旨,青岛前湾保税区宝泰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与美国S.M.C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合资设立的国际商品展示中心合作项目在青岛保税港区正式签约。这是国内第一家享受保税政策的国际商品展示中心,此举也意味着青岛保税港区保税商品展示功能正式破题。

      与此同时,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管委会主动把握国家允许保税港区在制度层面进行创新的平台优势,积极寻求制度突破,成功使国际物流产业进入了境外烟叶仓储转运这一全新的业务领域。

      据了解,早在2007年,一家跨国烟草巨头结合区位、成本和通关环境等综合因素,在考察国内多个城市后,拟在青岛建立其全球烟叶采购配送中心。但我国在监管政策上,对进口烟叶实行进境植物检疫审批制度,对进境保税仓储后转口出境的尚没有明确界定。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封关运营,则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最佳的契机。在各方的努力下,开展此项业务的青岛怡坤物流有限公司,在不久前,拿到了国家质检总局同意其开展境外烟叶仓储转运业务的批复。这是我国利用特殊监管区的保税政策功能首家获得从事境外烟叶仓储转运的物流项目。

      目前,双方已达成合作协议,预计今年可实现进出库货值6000多万美元。而且由于青岛的仓储成本较低(仅为其国内的三分之一),该国际烟草公司正计划由青岛保税港区的仓库取代其在欧洲的仓库,最终在青岛保税港区建设其跨国烟叶采购物流中心。

      另外,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的青岛国际油品交易市场,正在加紧建设25万吨的保税油品库和油品加工厂,预计三年内可达到5000万吨的年销售规模。此外,聚氯乙烯、进口葡萄酒交易中心等市场项目也在推进中,有望于年内落户,预计每年可撬动数千亿元的社会资本。

      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青岛保税港区就引进内外资项目近200个,其中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19个,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个。青岛克运物流有限公司、青岛恒业物流、青岛创特国贸有限公司等数家公司相继落户。市场集群等特色产业的辐射效应日益显现,据统计,1~6月,青岛保税港区市场群共实现交易额272.6亿元,同比增长120.4%,交易量720.4万吨,同比增长353.82%。市场交易品种进口量的明显加大,带动了仓储、物流、报关报检、货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积极谋求更大突破

      先行先试是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从封关运营那一刻起就始终秉持的原则。保税港区一期封关运营后,为尽快发挥带动效应,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管委会以建设国际一流自由贸易港区为目标,加快推进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基础建设、管理运营、功能开发、政策辐射等各项工作。他们会同青岛海关、码头运营企业及相关部门组成课题组,就通关模式、业务流程、功能开发、政策应用等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制定了具体推进措施,引导企业充分利用保税港区政策拓展业务,为周边区域经济发展搭建了新平台。去年10月,来自马来西亚和国内的玩具汽车在保税港区集拼出口美国,完成了封关运营后首笔集装箱国际中转业务。

      为进一步放大辐射带动效应,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管委会面向全省17个地市进行了保税港区功能政策电视直播宣讲,为周边企业用足用活保税港区政策提供服务。同时,在国内,依托陇海线,面向沿黄流域进行政策推介,吸引中西部地区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青岛集聚;在国际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招商,吸引跨国公司、国际知名航运企业、大型物流企业在青岛保税港区设立分拨配送基地,为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蓄势。

      笔者了解到,目前青岛保税港区正在积极吸引政策试点倾斜,争取先行先试一系列改革试点,为保税港区创新发展提供保障。

      现阶段,青岛保税港区正积极落实青岛海关出台的支持保税港区发展的各项措施,大力推行“海上直通”,争取开展“干线中转”,放大入港退税政策,强化与山东省内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联动发展,进一步拓展保税港区的政策空间和带动效应。

      同时,借鉴天津、上海等地做法,研究出台船舶注册扶持政策,配合青岛海关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加强与海关总署、交通运输部、国家税务总局等沟通协调,争取开展“启运港退税试点”、“船舶特殊登记制度试点”、“内外贸同港作业模式试点”等,放大保税港区“国际中转”功能效应,搭建山东省“港港联动”、资源优化整合的政策平台。同时争取开展自由贸易港区试点,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行实验区。这些政策“组合拳”一旦实施,很快即能在山东省港口之间形成资源共享、协作共赢的联动格局。仅此一项,就将在未来5年内带动全省集装箱吞吐量年递增20%,物流成本平均下降15%左右。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位于胶州湾的西海岸,总规划面积9.72平方公里,200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09年9月1日一期3.42平方公里正式封关运营,成为我国第七个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封关运营的保税港区,也是全国唯一按照“功能整合、政策叠加”的要求,由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整合临近港口转型升级的保税港区,成为率先享有集港口作业、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和港航服务等四类功能与出口入区退税政策于一体的特殊经济区域。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封关运营,将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增添强力的助推引擎。

      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是青岛乃至山东多年来的梦想。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运营,对扩大山东省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提升山东在环渤海经济圈的竞争力、推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目前,在东北亚地区,日本神户和韩国釜山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而青岛港距离国际主航道仅400海里,也是中国境内离韩国釜山港最近的港口。从一个对比中我们可看得一清二楚:青岛港与釜山港,码头等级相仿,生产组织等软硬件都在伯仲之间。今年青岛港集装箱有望突破1200万标箱大关,与釜山港去年1195.5万标箱相比,也是旗鼓相当。但往细里深究,“含金量”却差得远了:釜山港中转箱为537万标箱,占了总数近一半。而这个比例青岛港只有2%~3%。更让人汗颜的是:釜山这500多万箱中,80%来自包括青岛港在内的中国北方港口。而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集装箱中转量。因此有人笑言,青岛港只能算是釜山港的支线港。

      差距为何如此之大?就因为在保税港区运营之前,青岛港缺乏自由港配套政策。货箱到釜山中转,手续简单、效率高,而且费用比青岛港便宜10%,竞争力立见高下。自家集装箱,却从人家港口转,结果只能是肥水流了外人田:粗略统计,我国北方港口,每年仅中转费一项,就流失4亿多美元。

      不单单是中转费,从青岛港走一个标箱,港口仅拿装卸费,不过400元左右。但中转环节除了装卸,拆拼箱就要增值400元,如若再有简单加工,效益更为可观:哪怕只是贴贴标签,每箱又得增值600元。算一算总账,一箱能赚1400元,增值两倍都不止。不难看出,分销配送集拼箱这一保税港区特有的功能优势,是港口做大做强的重要利器。

      青岛保税港区运营后,青岛港则在今后参与国际竞争时有了资本:目前青岛港占山东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81%,只要能有效遏制并夺回国内流失到韩国的中转箱量,用三五年时间,即或能对釜山港“取而代之”,成为东北亚地区最重要的中转枢纽港。

      另外,保税港区特有的国际中转、配送、采购和转口贸易等优惠政策,对山东海洋物流产业拉动明显,全面封关运行后,港区自身的集装箱年吞吐能力将达到1150万标箱,年进出口总额达430亿美元,带动起青岛口岸1500万标箱的吞吐量和3亿吨的吞吐能力,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达6亿吨以上,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现代物流发展的超级引擎。

      目前,在保税港区政策的强力辐射下,山东港口集群资源配置已发生明显变化,以青岛港为龙头、以烟台港和日照港为两翼、以半岛港口群为基础的东北亚集装箱中转枢纽发展格局逐渐形成。同时,一个以炼油、石化、机械、新材料等为主的海岸和腹地产业正在加速形成。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运营,将为助推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山东省蓝色经济发展提供强力引擎。

      政策高地优势渐凸显

      随着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封关运营,优惠政策越来越多,吸引了众多优势企业入区经营。就在不久前,充分利用保税港区展示、展销国际商品的优势政策,以“海关以外,而在其领土展示与交易”为宗旨,青岛前湾保税区宝泰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与美国S.M.C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合资设立的国际商品展示中心合作项目在青岛保税港区正式签约。这是国内第一家享受保税政策的国际商品展示中心,此举也意味着青岛保税港区保税商品展示功能正式破题。

      与此同时,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管委会主动把握国家允许保税港区在制度层面进行创新的平台优势,积极寻求制度突破,成功使国际物流产业进入了境外烟叶仓储转运这一全新的业务领域。

      据了解,早在2007年,一家跨国烟草巨头结合区位、成本和通关环境等综合因素,在考察国内多个城市后,拟在青岛建立其全球烟叶采购配送中心。但我国在监管政策上,对进口烟叶实行进境植物检疫审批制度,对进境保税仓储后转口出境的尚没有明确界定。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封关运营,则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最佳的契机。在各方的努力下,开展此项业务的青岛怡坤物流有限公司,在不久前,拿到了国家质检总局同意其开展境外烟叶仓储转运业务的批复。这是我国利用特殊监管区的保税政策功能首家获得从事境外烟叶仓储转运的物流项目。

      目前,双方已达成合作协议,预计今年可实现进出库货值6000多万美元。而且由于青岛的仓储成本较低(仅为其国内的三分之一),该国际烟草公司正计划由青岛保税港区的仓库取代其在欧洲的仓库,最终在青岛保税港区建设其跨国烟叶采购物流中心。

      另外,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的青岛国际油品交易市场,正在加紧建设25万吨的保税油品库和油品加工厂,预计三年内可达到5000万吨的年销售规模。此外,聚氯乙烯、进口葡萄酒交易中心等市场项目也在推进中,有望于年内落户,预计每年可撬动数千亿元的社会资本。

      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青岛保税港区就引进内外资项目近200个,其中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19个,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个。青岛克运物流有限公司、青岛恒业物流、青岛创特国贸有限公司等数家公司相继落户。市场集群等特色产业的辐射效应日益显现,据统计,1~6月,青岛保税港区市场群共实现交易额272.6亿元,同比增长120.4%,交易量720.4万吨,同比增长353.82%。市场交易品种进口量的明显加大,带动了仓储、物流、报关报检、货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积极谋求更大突破

      先行先试是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从封关运营那一刻起就始终秉持的原则。保税港区一期封关运营后,为尽快发挥带动效应,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管委会以建设国际一流自由贸易港区为目标,加快推进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基础建设、管理运营、功能开发、政策辐射等各项工作。他们会同青岛海关、码头运营企业及相关部门组成课题组,就通关模式、业务流程、功能开发、政策应用等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制定了具体推进措施,引导企业充分利用保税港区政策拓展业务,为周边区域经济发展搭建了新平台。去年10月,来自马来西亚和国内的玩具汽车在保税港区集拼出口美国,完成了封关运营后首笔集装箱国际中转业务。

      为进一步放大辐射带动效应,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管委会面向全省17个地市进行了保税港区功能政策电视直播宣讲,为周边企业用足用活保税港区政策提供服务。同时,在国内,依托陇海线,面向沿黄流域进行政策推介,吸引中西部地区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青岛集聚;在国际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招商,吸引跨国公司、国际知名航运企业、大型物流企业在青岛保税港区设立分拨配送基地,为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蓄势。

      笔者了解到,目前青岛保税港区正在积极吸引政策试点倾斜,争取先行先试一系列改革试点,为保税港区创新发展提供保障。

      现阶段,青岛保税港区正积极落实青岛海关出台的支持保税港区发展的各项措施,大力推行“海上直通”,争取开展“干线中转”,放大入港退税政策,强化与山东省内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联动发展,进一步拓展保税港区的政策空间和带动效应。

      同时,借鉴天津、上海等地做法,研究出台船舶注册扶持政策,配合青岛海关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加强与海关总署、交通运输部、国家税务总局等沟通协调,争取开展“启运港退税试点”、“船舶特殊登记制度试点”、“内外贸同港作业模式试点”等,放大保税港区“国际中转”功能效应,搭建山东省“港港联动”、资源优化整合的政策平台。同时争取开展自由贸易港区试点,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行实验区。这些政策“组合拳”一旦实施,很快即能在山东省港口之间形成资源共享、协作共赢的联动格局。仅此一项,就将在未来5年内带动全省集装箱吞吐量年递增20%,物流成本平均下降15%左右。

  •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 关键词 海运运价 船期查询 优势航线 货代服务   【RSS】 【打印】 【收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