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程物流网 - 资讯中心 >> 青岛 >> 经贸物流 >> 正文

经贸物流

  • 青岛董家口港区:打造蓝色经济先行示范区

    www.jctrans.com 2011-10-31 13:37:00 新华网

  •   新华网山东频道10月29日电 (李玲贤)记者从“2011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上获悉,在蓝色经济战略的指引下,青岛董家口港区按照第四代港口的先进理念,把建设现代物流交易港和蓝色港城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先行示范区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两年多来,在山东省委省政府、青岛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用地用海及项目审批、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目前除疏港道路运输体系外的进港航道、防波堤、查验中心、指挥调度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基本建成,总投资过100亿元,基本具备了开港条件。目前,港区包括国内最大的超大型矿石泊位在内的四个泊位实现试运营,比原定开港运营目标提前了2-3年,创造了同行业最快记录,董家口也由此成为超大型散杂货船国内唯一靠泊点。

      港区基础设施的快速推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蜂拥而至。截至目前,港区已入驻的招商项目19个,总投资额超过700亿元,其中中石化LNG接收站、大唐通用码头、苏伊士集团环境能源等8个项目的投资主体为世界500强企业,摩科瑞原油及通用码头、华能集团热电联产和中石化LNG接受站等3个项目的投资额均超过100亿元。在已入驻项目中,中石化LNG接收站、大唐通用码头、华能通用码头、青岛港集团矿石码头等4个项目已获国家批复并开工建设,总投资额达270亿元。已开工项目建成运营后将形成超过亿吨的年通过能力。

      在推动大项目入驻和启动的同时,董家口港区打破传统港口"一装一卸"的发展模式,除了具有传统港口的吞吐功能外,还增加了储存、交割、加工、转运等一系列附加功能。在推进过程中,董家口港区充分发挥专业深水泊位的功能,通过矿石、原油、煤炭等专业码头一个个吞吐"点",串联起一个个关联的产业链,再通过产业聚集把产业链扩展为产业面,围绕"点"、"线"、"面"梯级递进,董家口港区产业发展布局已清晰可见,作为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动机的功能也正日益彰显。

      董家口港区是目前国家批准建设的最大面积深水港区,拥有广阔的后方陆域,且周边遍布了青钢、日钢、莱钢、济钢等大型钢铁企业,为建设国家大型散货集散中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港区规划建设了世界最大的散货泊位和油品泊位,能够极大节省物流成本,率先成为进口物资国内主航线靠泊点,吸引大宗货物通过"水水中转"辐射国内周边和日韩港口,形成大宗散货集散中心和重要的能源储运中心。

      围绕建设国家大宗战略物资集散中心和能源储运中心,董家口港区积极搭建集供应、贸易、采购、物流、增值服务等各个环节于一体的供应链服务平台,吸引了一批优秀的码头运营、物流交易项目聚集董家口港区,加快全球资源配置枢纽和国际物流枢纽建设步伐。董家口还充分发挥陆域堆存空间广阔的优势,建成大宗战略物资分拨中心,在增加航线和保证货源,形成规模化经营积聚效应的同时,建立以原材料长期协议为主要货物来源,企业随用随取的创新型物流集散模式,形成辐射国内乃至东北亚地区的大宗货物集散中转基地。并逐步加入到国际大宗物资价格体系中,增强国际大宗物资交易的话语权和定价权,使港区交易中心形成的战略物资交易价格能最直接、最真实地反映货物供求状况,成为战略物资流通的"风向标",届时董家口港区的干散货指标将成为中国的"波罗的海指数"。

      作为国家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省委省政府、青岛市委省政府的要求,今后一个时期,董家口港区将迎合国际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效利用超大型泊位的枢纽功能,加快第四代物流交易大港及蓝色新港城的建设步伐,以此带动山东半岛港口群资源有效整合及结构调整,形成半岛港口群的竞争合力,在环渤海乃至全国港口竞争中赢得先机,把董家口港区建设成为与周边港口联动发展、协同并进的青岛南部新港城。

      【相关链接】

      董家口港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码头岸线长约35.7公里,泊位数112个,建成后总通过能力达3.7亿吨,超过当前青岛港口总吞吐能力。根据规划,到2016年,董家口港区将形成1.9亿吨的通过能力,2020年,通过能力将达到3.1亿吨,规划建设的112个泊位全部建成达产后,港区最终将形成3.7亿吨的年吞吐能力。

  •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 关键词 海运运价 船期查询 优势航线 货代服务   【RSS】 【打印】 【收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