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巴萨至内罗毕铁路是肯尼亚独立后首条新建铁路,是中肯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第一个标志性项目,中非“三网一化”合作开局之作,“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早期成果。项目由中国路桥、一航局、二航局、四航局、二公局、三公局、机电局、隧道局共同参与实施,是海外采用“中国标准”全方位建设、运营、维护的国际干线铁路。线路全长472公里,全线采用“中国标准”设计:1.435米标准轨距,国铁I级标准,单线,有碴轨道;以货运为主,兼部分客运业务,设计年限为100年,客运最高时速120公里,货运最高时速80公里。
蒙巴萨到内罗毕原有一条始建于1896年的米轨铁路(轨距为1米),因年久失修、设备老化,平均时速仅为22公里,全程需要21个小时,且经常需维修导致运行不稳定,时常发生火车脱轨、撞伤动物等事故。此外,作为非洲东部最大港,蒙巴萨港拥有17条国际航线,与全球80个港口有业务往来,东非的大部分货物都从这里进出。因米轨铁路运力不足,货物大多依靠公路运输,经常发生公路货运过载、港口货物滞留等情况,严重制约了蒙巴萨乃至肯尼亚的经济发展。拥有一条新的铁路,是肯尼亚人民的世纪梦想。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项目建设团队始终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积极推行人员配备标准化、管理制度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和现场管理标准化。各标段质检人员标准化配备,严格执行各项质量管理制度,构建并落实质量管控体系。执行首件验收制度,及时优化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工艺和施工过程标准化。坚持标准化工地建设,设置梁枕预制场、钢筋加工厂,强力推进现场管理标准化。建立标准化实验室、拌和站,通过建设团队和监理工程师的联合验收,实现从原材料、施工过程到成品的有效监管,确保成品质量受控。
通过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项目技术创新取得可喜成绩。项目累计获得“矿物掺合料有效碱含量测定仪”等26项专利授权。申报科研立项课题23项,涉及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工程材料。这些专利和课题成果不仅合理利用了当地资源,贴近非洲铁路应用实际,降低了工程造价,也进一步提高了工程质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天然火山灰质材料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大吸水率骨料混凝土施工应用技术”获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公路工程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
百年承诺不朽丰碑
项目建设者信守百年工程承诺,践行中国铁路先进理念,严格执行法定建设程序、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肯尼亚国家节能、环保的规定,工程设计先进合理。项目于2018年5月完成竣工验收备案,2017年5月31日建成通车。项目运行过程中未发现质量缺陷和质量隐患。蒙内铁路开通不到一年已达到并超过设计运输能力,获得中国工程建设鲁班奖。项目建设期间,为肯尼亚创造了4万多个工作岗位,培训了大量的技术工人,推动肯尼亚GDP增长约1.5%。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积极适应社会生态、应对安全生态、保护自然生态和塑造媒体生态,具有标志性、突破性、示范性等突出特点,是新时期中非的友谊之路、合作共赢之路、繁荣发展之路、生态环保之路。
筑路架桥圆梦非洲
“铁路是我们多年的梦想,它不仅给我带来了工作,以后还会将港口的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往东非各个国家,使公路不再拥堵,各种商品的物流成本大幅降低。”在蒙内铁路工作的当地人索菲娅·凯库说。
项目开通当日,肯尼亚总统肯雅塔一行人登上首班列车,沿途受到数万民众的热烈欢迎。看着盛装出席、载歌载舞的民众,肯雅塔总统激动地说:“120年了,肯尼亚人民终于有了新的铁路,我们将掀开新的一章。”从开通当晚至次日凌晨,肯雅塔总统连发5篇通告介绍其乘坐蒙内铁路的体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蒙内铁路全部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管理、中国装备,由来自中国的团队运营维护,项目的建设全方位带动了中国铁路产业链走出国门,进一步夯实了中国铁路标准在东非乃至整个非洲推广应用的基础,为中国铁路“走出去”打开了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