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代业深度调整熊市出手成本更低
www.jctrans.com 2008-12-15 17:10:00 在线国际商报
“托金融危机的福,从今年10月份开始,广州、深圳那边的业务掉了一半左右。迫不得已,我只能减薪、裁员。”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货代公司总裁对记者说。“由于我只做直客的货,而且还是两家外航的独家代理,我公司还不是最惨的。” “更有甚者,有的船公司为了揽货,甚至不惜免去海运费,还倒贴货代200美金左右的佣金。”青岛一家货代告诉记者,市场的惨烈可见一斑。 货代市场进入调整期圣诞节前的10、11两个月,是中国货代业的传统旺季,各大港口开出的班轮几乎是班班爆舱,各路货代物流公司也是凭这期间来赚取全年一半以上的利润。假如你今年到各大港口去看一看,肯定看不到这种情形。放眼望去,码头上只见船不见货,有货也是稀稀疏疏。从海关总署的11月份贸易统计数据、交通运输部的11月份港口吞吐量统计数据,也证明了货量的下跌。 从根源上看,国际贸易的骤然降温,直接反映在进出口订单的减少,而和进出口货量有着直接链条关系的国际货运代理业,市场也在缩减,可以说行业正在遭受重创。 在号称“中国第一仓”的深圳笋岗仓库区,不仅中外运的仓库“空仓”,深业物流仓储公司的仓库业务也非常不乐观。该仓储公司一位业务部工作人员透露,11月以来,该仓储公司的业务量下降了80%以上,以前比较稳定的客户出现倒闭或者减产现象,货物量大幅下滑。 对于仓储企业仓库空仓这种现象,中国仓储协会秘书长李杰表示,11月份以来,仓库出现空仓的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沿海以外贸业务为主的仓库,除了港口仓库外,可能有80%左右的仓库容量都是空的,“外贸企业订单快速下滑,业务量急剧下跌,货物流通量自然降低很快”。这从侧面反映了目前货代物流业的萧条。 显然,金融危机的冲击已经超越了业界以往的谨慎判断,原本期待在“圣诞季”存下些过冬资本的货代企业感受到了深冬的寒意。宁波市一家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原本希望凭借传统的圣诞旺季再挺一挺,但过去的一个半月却没有起色,加之借不到钱,只好歇业。据了解,仅10月份,宁波市未能维持正常营业的货代企业就不下十数家,货代物流行业已步入下降通道。 另据记者了解,由于珠三角地区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大,两头在外的贸易模式使珠三角地区的货代受伤最重。而长三角地区的贸易形势稍好一些,应该归功于昆山等地日益升级的产业结构,货代受到的影响就小一些。 货代业需寻找新盈利模式 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副秘书长林忠11月中旬走访上海、浙江部分企业。林忠认为,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货代物流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他表示,今年第三季度前,货代物流业同其他行业一样遭遇高油价的影响。货主或委托人因油价导致成本上升的压力必然全部或部分传导或转嫁给货代物流企业。货代物流企业为了生存而牺牲自身的利润以保持运价不变,以期长期维护客户关系;同时又必须面对强势的承运人的高运价。 林忠表示,当前部分地区出现了企业倒闭,这些倒闭的货代企业大多是服务单一,如单一提供海运业务的企业,因为海运价暴跌挤压了其生存空间。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大批以FOB条件出口的指定货,催生了一大批海外驻华代表处。由于货量的下跌,一些代表处在一夜间倒闭或关门,发货人找不到代表处或收货人,货款也就没有着落。此外,货代企业的应收账款账期延长到40~50天,船公司给货代的账期缩短到15~20天。两面挤压,货代物流企业承受了沉重的资金压力。 货量下来了,大家只能用低运价和低费用来抢夺有限的货量,希望自己能挺过去。但目前我国在册的货代物流企业已达1.7万多家,外贸市场已经容纳不下如此多的货代公司,上海、青岛等地的货代公司就如过江之鲫,市场的洗牌已经不可避免。 而市场上大多数货代仍依靠订舱生存,企业发展空间有限,这在业内不是什么新鲜观点。主要原因占用资金时间长,资金成本高。大的货主或货主联盟与船公司达成协议就并不鲜见。而随着航运企业业绩下滑、甚至出现经营困难,货主比以往更加谨慎,更加倾向于直接与船公司打交道。同时,马士基、中远等航运巨头早已染指传统货代业务,货代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类似于订舱这种缺乏技术含量的中介模式在出口危机时代快要走到尽头。 熊市出手成本更低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行业。虽然货代物流业目前处于行业萧条期,但还是有亮点。香港物流协会副会长叶启明在中国国际海运网主办的第三届全球海运峰会上特别说明了香港中小货代在面临经济危机时自救的第三维生存空间,即充分利用中小货代的灵活性。 叶启明说,香港最赚钱的航线是美西航线和欧洲航线,但竞争非常激烈,香港很多中小物流企业,想继续生存下去就要开拓新的出路,因而他们转移开发南美航线,非洲航线。再如,香港现在大概有3万多菲律宾国籍的家庭保姆,菲佣们经常会买一些东西回菲律宾,所以现在很多中小企业物流公司为菲律宾工人托运他们的行李,采购合适的商品,然后在菲律宾变卖,香港很多大公司忽略了这一点,但香港很多中小物流企业把握了这一机会,利用自身的灵活性取得和大公司一样的商机。 而中国货代协会副秘书长林忠表示,如今外贸企业为了达到出口的目的,大多采用信用销售,货到付款或货到3到5个月后支付货款,信用证的使用也越来越少,短期贸易信用保险受到重视,催生了保理业务,货代物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其签发单证的作用也越显重要。货代物流企业能否从中找到延长价值链的机会? 在繁荣时期,货代企业要发展就需要加速布局网络,实现走出去的目的,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然而,在全球经济面临紧缩的今天,筹资难度增加,人力成本提高,货代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开始受到挑战,并面临新的风险。现在,许多企业为了节省成本,降低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压力,不得不匆忙修改年初的扩张计划。进入10月份,几乎看不到哪一家货代企业再开设新的分公司和办事处,甚至一些已经开业的,也在考虑暂时关闭。一些刚刚走出去,到国外开疆拓土的货代企业,也出现了回流的迹象。 萧条意味着低成本的扩张。杭州一家货代企业的代表就表示,只要条件允许,“熊市”往往是出手的了机会。“我们正在与投资方讨论是否执行年初既定的扩张计划,我认为逆势而为、稳健扩张是机会。” 本文开头的那位总裁最后表示:“在市场低谷时进行一些合理的战略布局,成本很低。现在要做的就是等待、坚持。” 本报记者李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