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程物流网资讯中心新闻频道贸易新闻 > 正文

锦纶:冬天来了 春天何时再来?

www.jctrans.com 2010-7-7 9:58:00 易贸资讯-易贸资讯

导读:  由于气温攀升带来的用电紧张,每年的夏天都是化纤行业的淡季。今年,浙江省率先发布了节能减排计划。

  由于气温攀升带来的用电紧张,每年的夏天都是化纤行业的淡季。今年,浙江省率先发布了节能减排计划:在今年电力迎峰度夏期间,对耗能、高排放企业实施控制用电,其中包括61家涤纶厂家,16家锦纶聚合企业及抽丝厂家。

  这一消息对同属化纤行业的涤纶与锦纶,却产生了几乎冰火两重的效果:涤丝厂家纷纷借机提高价格,下游一度供不应求,销售异常火热,可谓如至盛夏;而锦纶民用丝的价格丝毫未受到停减产消息的提振,一路下行,以主流规格FDY70D/24F市场价格为例,从5月中旬的最高点28500元/吨左右,滑落至目前26500元/吨,销售量缩减,厂家库存水平上升。在此行情的打压下,多数锦纶民用丝厂家减产意向强烈,甚至,未列入停减产名单的部分企业也无奈表示“响应政府号召”,相较涤纶,锦纶好似进入了寒气逼人的冬季。

  可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锦纶丝市场的寒气究竟缘何而来?先让我们案件重演,来一步步地回顾这次寒潮来袭的全过程。

  1、5月,受一股来自欧洲的超强冷空气影响,己内酰胺市场高温迅速瓦解,进入“倒夏寒”

  上半年己内酰胺市场气候异常,在供不应求的预期和突如其来的反倾销调查热浪的助推下,气温从年后一路冲高,并于5月上旬创下历史极端高温,2740-2770美元/吨,较年初2280-2300美元/吨上涨20%。然而,正在己内酰胺夏意正浓的时候,一股来自欧洲的超强冷空气不期而至,它在爱琴海生成后迅速席卷整个欧盟地区并蔓延至全球,欧元冻结了,原油也遇冷了,己内酰胺的热浪终也势单力薄了,于是温度骤降,5个月酝酿出的酷暑,被盘爱琴海水一朝浇下,2个月不到跌入严寒。

  2、6月,“减产风”劲吹,锦纶切片聚合遭遇冰灾,并反向加剧己内酰胺市场寒潮

  上游原料的温度高涨纵然令下游市场酷热难耐,但至少激情昂扬,不至于受了风寒,但欧洲吹来的冷空气却十分强劲,使得下游市场寒风狂做,尤其是锦纶高速纺半消光切片市场,5月下旬至今,遭受着恶劣冰灾的折磨,切片价格随着己内酰胺一起下落,而当时下游民用丝切片库存尚高,多数切片采购停滞,切片一度冷到有价无市,聚合厂家只好在开工率上做文章,从8成降至6成,部分甚至关闭聚合管,至今聚合环节整体开工率降至58%左右,“减产”成为行业内主旋律。由于产量大幅缩减,对原料己内酰胺的需求同样遭到削减,在冷空气叠加的作用下,市场人士的心也被冻得风中乱颤。

  3、进入7月, “减产风”仍在下游蔓延,下游帘子布及民用丝赶上淡季加“冬季”的双重打击。

  寒潮仍在继续,民用丝正如文章开头所描述的那样也进入了冬天,而帘子布也挺不住地价格下滑,华东地区7月份帘子布报价多在30000元/吨左右,成交在29500元/吨徘徊,较5月最高时的32000元/吨减少2500元/吨。华北地区在28000-28500元/吨,且成交仍显疲软。开工率方面,帘子布聚合的平均开工率目前在70%,且仍有下降趋势。

  回顾了这轮寒潮的源头,我们很容易将罪魁祸首的矛头指向那股欧洲超强冷空气,但深思起来,市场气温在一路上升的时候也就注定了它冲高回落的那天,只是冷空气的来临,一方面加速了淡季的提前到来,另一方面也加剧了悲剧的产生。市场上下游经历了08年的惨痛,在09年多平稳运行,而进入2010年,热度上升的过程中,市场一路追高,上下游原料库存始终保持较高水平,故一旦行情下滑,采购便进入观望。这一望不算什么,可遇上这波寒流,且08年的隐痛仍在,在买涨不买跌的心态驱使下,寒流愈演愈烈,最终寒了整个市场。

  寒风中,一部分人受不住先后逃离了,一部分人因为反应不及时而受困了,而大多数人都在坚守着,相信己内酰胺这个市场总是热性的,因为刚性需求,因为下游不断增加的新聚合产能和上游仍无起色的供应量,还因为那个有些突然的反倾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可大家还是思量着,冬天来了,春天何时再来。

本文关键词: 化纤,锦纶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散杂货|空运|陆运|快递最新运价行情

更多»海运集装箱货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