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10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出口大幅增长近五成,成绩明显好于预期。但经济分析人士提醒,此次增长受益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与此同时中国外贸仍存在若干深层次问题,未来不宜过分乐观。
海关统计显示,5月份中国出口1317.6亿美元,增长48.5%,比上月加快18.1个百分点;进口1122.3亿美元,增长48.3%。
值得注意的是,在出口商品中,机电和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大宗商品仍占主体地位。今年前5个月,中国机电产品出口3374.3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出口总值的59.4%。同期,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平稳增长,服装、纺织品、家具等增速普遍较前4个月有所加快。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研究员张小济认为,此次出口恢复性增长依然沿着原来的路径在走,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的任务仍面临很大挑战。
他指出,从具体产品来看,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已经显现“疲态”,如果不尽快转型升级,未来出口仍可能出现波动。以服装为例,前5个月服装出口416.5亿美元,增长13.1%,远低于平均增速。
--
相关阅读: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认为,在原材料、人力成本上涨、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新背景下,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必须重视出口效益的问题,不能再满足于薄利多销。
分析人士指出,自去年5月份以来,中国出口额增长一直低于进口增速。相对较低的出口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出口价格的下降,而近期进口价格则突飞猛进。
出口产品低廉价格的背后是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压低的利润率。据统计,去年中国工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仅5.47%,而在中国制造业最具代表性的广东东莞,制造业销售利润率仅为2.49%,整个代工行业的毛利润率在5%到11%之间。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的张杰教授指出,以在出口中占大头的机电产品为例,大部分中国企业面临跨国公司控制核心技术与国际大买家掌握销售终端这两头的挤压,从而难以持续积累利润。 商务部副部长钟山今年4月曾表示,多年来,中国外贸发展模式更多注重数量扩张,规模与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不够;企业加工制造能力强,但自主创新和市场营销能力弱;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附加值,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及重要商品贸易的议价权等方面与贸易强国还有很大差距。
据海关统计,在去年中国外贸出口200强企业中,出口上10亿美元的企业有80家,其中内资企业不过十余家,最大的内资出口企业华为去年出口总额为69.9亿美元,在排行榜上居第八位。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自主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仍有待提高,真正拥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国内企业仍然缺乏。
张杰认为,中国本土企业并不是依靠打造自主品牌来获取出口优势的,相反,过度依赖出口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本土企业自塑品牌和创新研发的意愿,使得出口企业无法向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跃升。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的张军生博士指出,除了出口,进口方面中国也面临若干不利因素,比如铁矿石等大宗商品涨价导致中国前5个月进口额大幅增长。但他指出,尽管面临诸多外界压力,中国政府仍坚持促进进出口平衡的战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提高进口贸易便利化程度、对来自部分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商品进口实行零关税待遇等扩大进口,对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