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导向转型:上海风向标
尽管上海外贸形势严峻,但在今年上海经济增速不如意之时,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对外贸的依存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
上半年,上海GDP增长10.3%,低于全国0.1个百分点,以往对GDP贡献极大的证券行业今年上半年贡献率为零,房地产业的增长贡献率为负数,外贸增长便成了推动上海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
“这是上海近年少有的现象。”上海市统计局一位人士表示。
在出口上,上海历经多年调整的出口导向也呈现出明显优势。
即便由于次债危机、欧美各国对中国形成一张反倾销网络,上海与欧盟、美国两大主要市场的出口增幅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上海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前7个月,上海市对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出口242.2亿美元,同比增长33.7%,对美国出口216.7亿美元,同比增长14.2%。
商务部研究员张世国对本报记者分析,上海以服务业为导向,跨国公司与大公司比较聚集,出口附加值相对高。同时,近两年来,上海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电子液晶板等高新产业发展增速明显,使得上海的产业结构也将有利于抵御未来的外贸压力。
数据显示,前7个月,上海市机电产品出口676.6亿美元,增长3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01.9亿美元,增长32.9%,增幅分别高于全国5.3和10.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上海在产业结构调整后,加快淘汰“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企业,也在外贸上呈现反应。前7个月的“两高一资”产品出口112.5亿美元,同比增长1.2%,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回落了26.2个百分点。
“江苏与浙江也应当加快产业布局,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浙江虽然在第一阶段的调整中占据优势。但是核心的产业结构必须升级。这是需要一步一步慢慢做起来的。”张世国表示。
作者: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