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程物流网 - 资讯中心 >> 新闻频道 >> 海运新闻 >> 正文

海运新闻

  • 傅育宁: 探索港口发展新空间

    www.jctrans.com 2010-3-7 10:24:00 航运交易公报

  •   作为国内最大、世界领先的公共码头运营商,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招商局集团)目前已基本形成全国性的枢纽港口战略布局,旗下港口分布于珠三角的香港、深圳、厦门、湛江,长三角的上海、宁波,渤海湾的青岛、天津。在集团总裁傅育宁看来,招商局集团有责任在“后危机时代”充当中国港口业的领跑者。

      关于合作: 第一位的考虑是实现区域内的资源整合,实现强强联合,形成更有效的服务于区域经济的港口平台。

      2009年12月18日,招商局集团与青岛港集团“三国五方”强强联合,共同成立青岛前湾联合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

      2005年8月,招商局集团投资45亿元人民币建设青岛前湾国际物流园。其时,招商局集团副总裁胡政表示:“这是招商局集团在中国经济最活跃的三大经济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经济区)以及厦门湾经济区建立中国战略性的港口网络,打造公共港口运营商形象的重要里程碑。”

      时光荏苒,4年过去了,为何招商局集团最终选择与青岛港集团进行合作,傅育宁如此表示:“我们第一位的考虑是实现区域内的资源整合,实现强强联合,形成更有效的服务于区域经济的港口平台,无论是对投资方还是合作方而言,都是有好处的。这也适应了未来一段时间结构调整的需要,这种合作也会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而对于与青岛港集团的合作,坊间传闻是受到了多方的压力。对此,傅育宁表示,招商局集团和青岛港集团都是在国内港航界比较引人注目的企业。实际上,双方的合作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青岛港集团训练有素的员工经常会被派到招商局集团在香港的码头、仓库参加工作;同时,招商局集团很多的业务骨干,都来自于青岛港集团。“双方能够最终进行合作,既有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也是双方长期以来的愿望。”

      实际上,双方的合作更多是源于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傅育宁说,与青岛港集团的合作“是在过去多年合作的大背景下,在更大的规模上,在更大、更新的平台上,实现合作共赢,能够发挥各个股东的优势,也同时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用一个新的联合的方式,形成合力,在未来经济和国际贸易复苏的过程中,能够为股东创造良好的效益,也为社会、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招商局集团一直以来都非常看好青岛港的发展前景。傅育宁说:“青岛港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都非常优越,我认为青岛港无论是在服务山东经济或是北方经济过程中都有独特的优势。我们在过去几年中,深深感到山东省和青岛市政府部门亲商的作风,这一点有助于企业在青岛市和山东省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而对于招商局集团在青岛港的未来投资意向,傅育宁表示:“招商局集团与青岛港集团的合作,将是全方位的合作。双方会迅速启动在散杂货码头合作方面的研究,共同制定一个合作发展的方案。招商局集团在青岛港的发展,一定不会停留在已经取得的集装箱码头和未来即将取得的散杂货码头,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作为,能够更多地参与青岛当地经济的发展。”

      关于金融危机的影响: 我们的珠三角业务受到的冲击比其他地区要大。估计欧美市场的恢复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招商局集团旗下的港口业务及其相关产业,包括集装箱码头、散杂货码头、空港货站及集装箱制造等。其港口和港口相关业务遍及现时中国经济发展最蓬勃的三大区域: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是中国最主要的公共码头营运商之一。招商局集团也是中国目前唯一一家在上述三大区域的港口投资管理或参与其管理的公共码头营运商,并受惠此独特的投资策略而迅速成长。

      金融危机来临后,傅育宁坦言,“招商局集团中的珠三角业务受到的冲击比其他地区要大,这主要是因为珠三角区域的经济外向度程度比较高。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的恢复过程中,中国和亚洲之间的贸易有较大的反弹,对欧美的贸易则恢复得较慢,我估计欧美市场的恢复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而在金融危机中,中国内贸货物的增长是一个亮点。傅育宁表示:“在中国政府大规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沿海运输有较大的提高。从招商局集团北方港口的经营情况可以看出,2009年港口吞吐量下滑不大,有的还有增长,这主要反映了中国强劲的内贸需求。”

      傅育宁表示,金融危机之前,中国港口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20年的高速增长期。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以及对港航业冲击是空前的,2009年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有将近20%的下滑。“在各国刺激经济的措施下,全球经济有企稳回升的迹象,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港口吞吐量降幅已经开始逐步止跌复苏。但全球的贸易受发达国家市场缓慢恢复的影响,港口业也将会经历一个缓慢的复苏过程。”

      鉴于经济恢复需要一个过程,傅育宁说:“从2008年开始,招商局集团就放缓了投资的步伐,无论在国内还是在海外,投资安排都会放缓。目前基本上没有新的投资项目,因为市场需要一个调整的过程。”

      关于结构调整: 沿海的岸线开发中,保留生活岸线、建设邮轮码头等可以成为中国港口业探索的新空间。

      在2003年以前,招商局集团的码头项目仍局限于深圳和香港。自2003年起招商局集团进行全国性扩张,在宁波港、青岛港开发码头项目,并参股天津五洲国际集装箱码头。

      除了自建码头外,招商局集团还先后成功地参股3家地方性港口集团:上港集团、湛江港(集团)股份和宁波港股份。

      金融危机使得整个港口业开始反思,是否有能力过剩的问题?是否会面临结构调整的问题?

      傅育宁坦言:“从全球来看,很多行业都有产能过剩的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的主要任务就是经济结构调整。在高速增长20年之后,中国港口业的确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这是毫无疑问的。所有的港口经营者、投资者都意识到了我们的产能过剩的问题,大家都赞同进行结构调整。我觉得这是金融危机带给港口业的正面结果。”

      那么,如何进行结构调整呢?傅育宁说:“过去一年里,各个港口都基本停止了投资,我觉得这是一个理性的行为。部分靠近城市中心发展区的港口,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一部分,我认为可以在功能上进行一些调整。”

      “现在大家都意识到港口的利用率还有待提高,经过需求量的下滑之后,目前港口设施的利用率还需要一个调整上升的过程。形成这个共识后,下一步就会控制发展节奏,着眼于提高港口的利用效率。”

      在当前低碳经济的潮流之下,港口业在保护环境方面也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傅育宁表示:“港口业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应该积极参与节能减排。无论是作为港口投资人还是经营者,节能减排都是一个理智的做法。”

      傅育宁表示:“沿海很多岸线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留给后代的东西很多。比如岸线可以留给市民作为生活岸线;可以建设邮轮码头,提供内需相关的旅游业,这些都是中国港口业可以探索的新空间,同时也有助于在经济缓慢恢复的过程中,提高我们的效率。”

  •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 关键词 海运运价 船期查询 优势航线 货代服务   【RSS】 【打印】 【收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