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港口群外贸疲软 仍处低谷2009
www.jctrans.com 2009-4-27 10:10:00 第一财经日报
一季度已经过完,但广州、深圳、香港,乃至东莞、珠海等地的港口企业,依然不愿意谈及复苏与否,老总们常常反问寻访者——“谁能告诉我何时见底?” 虽然广州港3月份货物吞吐量降幅有所收窄,但这不能意味行业有所复苏。 航运周期中的低潮,加上金融危机的重创,在全国三大港口群中,珠三角港口群“受伤”最深。 一季度,珠三角深圳港和广州港分别实现货物吞吐量4061.77万吨、7950万吨,分别同比下降19.76%、13.8%;香港港、深圳港和广州港分别实现集装箱吞吐量454.2万、389.21万、218万标准箱,分别同比下降21.1%、20.86%、24.1%。 港口生产的各项指标中,外贸下降幅度最为显著。以外贸占比较大的深圳港为例,一季度外贸吞吐量2955.12万吨,同比下降了23.42%。广东有关部门统计,世界金融风暴对广东实体经济影响持续加深,工业生产增速减缓,1~2月份珠三角36个出口行业中,有27个行业出口交货值下降。 集装箱的降幅也十分显著。3月份深圳港连续第7个月同比下降,降幅20.27%,其2月份95.55万的标准箱量更创近5年来单月新低。另一个数据也从侧面反映这一点,该港的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下降,从去年9月份最高的205条减少到目前的177条。深圳市交通局港航管理分局分析,深圳港作为外向型经济腹地,深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此外还有产业转移、周边港口竞争等不利因素。 同样,广州港3月份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同比降13.3%和28.5%,与1至2月份相比,降幅收窄1.7个百分点和11.7个百分点。 “降幅收窄只是显示出生产恢复的迹象。”广州港上述人士告诉CBN记者,“并不能说明就回暖或者复苏了。港口经济整体上仍处于低谷,真正实现平稳增长还需求国内外整个经济面的好转。复苏要看二、三季度的经济发展态势和国家刺激经济举措的落实情况。” 业内专家杨乘新告诉CBN记者,珠三角“受伤”最深,不仅因为金融危机的冲击,更主要的原因是经济结构调整,从出口加工贸易向高科技产业转移的结构调整才刚开始,“这个阵痛期要比一次金融危机时间长得多。” 以往,也有政府从给政策、连交通,到直接金钱奖励支持港口,但业界认为做得较好的只有深圳市,后者将“物流”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但3月底,广州市政府首次现金奖励拓展南沙集装箱业务突出的四家航运企业。“虽然额度没有深圳高,总共只有550万元,”广州港务局一位处长告诉CBN记者,“这代表着政府的信心和态度。” 香港方面则由特区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郑汝烨率航运交流团赴越南、上海等地,推广香港港口的航运服务。 但珠三角城市在催生全球最大港口群的同时,也埋下了恶性竞争的隐患。“总体来看,竞争大于合作。”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驻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王国文说,这终将不利于整个港口群在全球地位的提升。 以前香港港集装箱业务一家独大;但深圳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引进外资发展集装箱业务,并逐渐与香港分庭抗礼;广州港3年前发展集装箱,如今的吞吐量也超过1000万标准箱。有数据表明,香港与内地的港口载货货柜运输中,约71%是香港和小珠三角之间的港口载货货柜运输。竞争不可避免。 “希望珠三角港口之间重新分工。”万国城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廉接受CBN记者采访认为。 “深圳、香港、珠海等港口可以建立‘组合港’形式,经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24日在深圳召开的院士专家咨询服务团专题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提出。 米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