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程物流网 - 资讯中心 >> 新闻频道 >> 海运新闻 >> 正文

海运新闻

  • 航运中心建设锁定两大体系“两条腿”走路

    www.jctrans.com 2009-3-23 10:33:00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   针对拟议中的上海航运中心建设方案,有关专家日前表示,航运中心建设需要两条腿走路、锁定两大体系:一是扩大港口吞吐能力,建立以“水水中转”为重点的港口集疏运体系,这是硬实力;二是健全以航运金融保险和航运服务资源集聚为主要内容的航运服务产业体系,打造与金融中心建设形成良好互动的“软实力”。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宋仪侨此前表示,航运中心首先应该是一个大港和枢纽港,其次是一个具备支撑航运业蓬勃发展的、有发达服务业的港口。上海尤其需要夯实发展航运业的“软环境”,以发挥航运中心对于相关产业乃至于整个区域经济的龙头带动作用。 

      “水水中转”比例须大幅提升 

      专家表示,目前上海集疏运体系中最需要解决的是水路系统。“水水中转”是世界上许多集装箱枢纽港的主要集散方式。目前,新加坡、鹿特丹、安特卫普等国际大港的“水水中转”比例都在50%以上,内河集疏量也占到总量的20%以上。相比之下,上海港去年的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仅为36%。 

      上港集团总裁陈戌源表示,尽快把“水水中转”比例提高至50%以上,将成为上海港今后工作重心。陈戌源表示,洋山港将成为沿海及国际转运中心、远洋航线的中转枢纽。外高桥重心放在腹地航线的中转,吴淞则侧重内贸中转。 

      上海海事大学教授真虹认为,由于江船不能直接从长江的各个港口直接到达洋山港,导致洋山港的货物大多都要走公路。目前已经导致了通往港口的陆上运输的拥堵。据悉,上海发展“水水中转”,既要吸引去国外中转的我国国际集装箱到上海中转,扩大上海国际中转集装箱在吞吐总量中的比重;二要发挥资本优势和长江、沿海战略优势,发展江海联运。 

      航运服务业还是软肋 

      但专家昨天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强调,航运中心拥有强大的吞吐能力和周转能力还仅仅是基础,必须有相应的现代服务业为之提供“引擎”。在上周的“2009中国投资年会”上,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表示,上海下一轮不能就增长来谈增长,必须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此次航运中心建设方案中,已经涉及了多项关于航运金融的支持政策,包括对保险企业、融资租赁企业的税收优惠等。屠光绍透露,上海希望在浦东等区为资产机构创造环境方面先行先试,目前浦东也在酝酿出台一系列的政策。 

      上海社科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上海航运服务业集群还处于成长阶段,目前的航运服务多集中在船代、货代等附加值较低的下游产业链。在融资、保险、咨询、经纪、管理、航运结算等附加值高的领域还远远没有繁荣发展。该专家表示,加快投融资体制建设也是金融中心为航运中心互动的重要一环。德国航运业依赖建立在有限责任合伙制基础上的股权融资模式,在过去十年的船队建设和港口运营方面取得了飞速发展,值得上海借鉴。 

      宋仪侨则建议,上海在争取建成船舶登记中心的同时,要形成海上总部经济,即船东经济。由此可以促进枢纽港的形成,以及上下游服务业的发展,加快航运中心建设的步伐。  

      作者:王进  

  •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 关键词 海运运价 船期查询 优势航线 货代服务   【RSS】 【打印】 【收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