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船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阀是铅封的,只是阀门结构比较特殊,但确实是关闭状态。”“船长,你去卫生间往马桶内倒些水,我在阀门口听声音核实下。”这是近日杨浦海事执法人员与一艘内河船船长的一段对话。
笔者了解到,船舶受限于水上环境的特殊性,船员在船期间所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冲厕水),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或是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
据统计,2020年杨浦海事局辖区全年到港内河船舶44648艘次,按平均一艘船舶配员3人,靠泊半天,每人每天产生25L生活污水(含冲厕水)估算,辖区全年产生约1674.3吨内河船舶生活污水。为更好地治理黄浦江上此类“流动的污染”,杨浦海事局分类施策,疏堵结合,促进生活污水的规范储存、排放、接收、转运和处置。
分类施策
“封”污水阀门
根据2020年交通运输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的《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整治方案》要求,杨浦海事局认真排查辖区到港船舶,分类施策,共梳理出辖区趸船、长期停靠船舶202艘,对其中存在污染设施配备、性能或使用不达标等突出问题的48艘船舶建立档案,实行跟踪管理,目前这些船舶通过改造污染设施、加装集污柜等方式已全部整改完毕。
“针对辖区数量庞大的长期停靠船舶,我们创新监管手段,对其生活污水排放阀门实行铅封处理,从技术上杜绝违法排污行为。”杨浦海事局负责人介绍。
据该负责人介绍,目前,杨浦海事局已督促辖区50余家航运企业、84艘上海港籍船舶开展污染突出问题自查自纠,结合执法人员登轮核查发现的船舶污染突出问题,全年共发出污染突出问题整改通知书17份,通过加装、改造污染设备等,突出问题已于2020年底全部整改到位。
精准发力
“堵”违法排放
近日,杨浦海事局执法人员检查一艘内河砂石运输船生活污水去向时,在位于厕所下方的狭小空隔舱处,发现生活污水排出管路通往储存柜的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直接排放舷外的阀门处于铅封状态,但阀门是活动的,不像是紧闭后铅封的。这引起了现场执法人员的疑惑,“该阀门是否已关闭,厕所污水又流向了哪里?”
为了在不破坏铅封的情况下找出答案,执法人员让船长向厕所马桶里倒水,待在空隔舱管道边迟迟听不见水流声的执法人员来到厕所,发现马桶内的水不见下漏,而船员示意表明阀门都是关闭的,但执法人员用钳子从浑浊的马桶下水孔处夹出破布、手套等杂物后,泥水迅速被排空。最终,船长对生活污水直排黄浦江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
“我们通过上海海事局‘一网统管’平台精准查询到频繁进出黄浦江、仅设置了生活污水储存柜(自身无处理能力)又无接收记录的内河船舶实施登轮检查,对于装卸周转快、靠泊时间短的内河砂石运输船进行重点检查。仅2020年12月份,我们对95艘到港内河船舶开展了污染突出问题专项检查,查处的5艘违法排放生活污水船舶里有4艘为内河砂石运输船,对于情节恶劣的行为,我们按相关规定通报港口企业停止对其进行装卸作业。”杨浦海事局负责人表示。
畅通渠道
“疏”污染去向
近年来,海事与交通、港口等部门联合,完善船舶污染物船岸交接制度,畅通污染物接收渠道,督促辖区码头经营单位为靠港船舶提供污染物接收服务,对不能直接提供接收服务的码头要求其与接收单位签订协议,提供第三方流动接收。截至2020年底,杨浦海事局已督促辖区32家码头与接收单位签约,疏通了靠港船舶污染物接收的“最后一公里”。
2020年12月,海事执法人员对辖区一艘内河船开展现场检查时,船上留存有多份在外地接收过生活污水的凭证,但执法人员进一步检查船上生活污水设备发现,船上唯一的污水储存柜并未与厕所出口管路连接,厕所出口管路上无任何阀门直接连通船底,产生的生活污水只会直接入水,无法在船留存,那么接收凭证显然为应付检查所开具的。
为防止辖区发生此类实际不接收却假开凭证的行为,杨浦海事局加严对辖区污染物接收作业的监管,对接收单位实行信誉管理模式,应用上海港防污染作业报告系统,准确掌握接收作业动态开展现场抽查,在接收船上安装视频监控通过回放进行监督,确保污染物被规范接收、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