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往美国的集装箱运输量环比转为增加。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已经消退的中国,随着经济活动的重启,货物流动正逐步复苏。在因疫情影响、全球集装箱船货轮不断减少的背景下,面对中国逐步恢复的货运需求,运输能力不足的迹象扩大,现货运费也出现上涨。
美国调查机构Descartes Datamyne的统计显示,4月中国发往美国的海上集装箱运输量为67万3851个(按20英尺集装箱换算)。环比增加87.1%,时隔3个月转为增加。
另一方面,与2019年4月相比减少8.1%,连续15个月低于上年。不过,此前在3月(同比下降36.0%)创出逼近雷曼危机后2009年2月最低水平,4月的跌幅明显收窄。
观察具体品类发现,包括电视机等在内的“电子设备”增长1.8%,达到6万4715个集装箱。树脂类建材等“塑料”也增长5.6%,达到6万3375个集装箱。体积大的“家具类”减少23.8%,减为12万2162个集装箱。包括个人电脑在内的“机械类”减少4.2%,降至8万9991个集装箱。
由于占运输量5成以上的中国出发的集装箱运输复苏,4月亚洲发往美国的海上集装箱运输量也达到125万4333个(按20英尺集装箱换算)。仅比上年同月减少0.7%,和3月的减少16.6%相比迅速复苏。日本的出发量为4万1083个集装箱,减少6.9%。
随着货物流动的复苏,目前的现货(即时合约)运费也在上升。中国发往美国西海岸的现货运费截至最近的5月22日为每个40英尺集装箱1678美元左右。比3月上旬的1361美元上涨了约2成。
由于运输能力缩小,运费出现上涨。受新冠疫情影响,自3月起货轮相继减少。4月上旬,世界主要航线的货轮减少约2成。中国港口滞留的货物加上经济活动重启带来的新货物,导致运力供不应求。日本海事中心也分析称“支撑运费的是货轮减少效应”。
目前很多观点认为,“运输能力的供给收紧,运费不会明显下降”,但今后的不确定性也很大。日本拓殖大学教授松田琢磨表示,“新冠疫情后的复苏时期和全球需求难以预测,同时由于美国经济恶化和中美对立等影响,未来难以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