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双压 中国陶瓷企业大面积停窑

www.jctrans.com 2011-11-9 9:46:00 21世纪经济报道

导读:“从今年停窑的面积和速度来看,现在市场环境比2008年金融危机还要差,即使是一线企业也不例外。”10月31日,东鹏陶瓷常务副总裁孙丽梅对本报记者称。

  “从今年停窑的面积和速度来看,现在市场环境比2008年金融危机还要差,即使是一线企业也不例外。”10月31日,东鹏陶瓷常务副总裁孙丽梅对本报记者称。

  自去年开始,接踵而至的房地产调控给陶瓷行业带来了重创。今年11月1日,珠海实行“双限”政策,业界认为,这是国家即将对二三线城市房价调控加码的风向标。而今年9月15日,欧盟委员会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瓷砖正式征收反倾销税,最高税率达69.7%。

  影响立竿见影:10月22日闭幕的佛山陶博会客流量同比下降20%,而且超过六成的外商来自非欧盟地区。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指出,中国近七成陶瓷企业在佛山,其中约30家都是给欧盟国家做贴牌,目前这类贴牌外贸企业,平均利润只有5%,最低的仅为0.5%。

  反倾销之殇

  海关统计显示,目前欧盟已成为中国瓷砖的第三大出口地区,出口量占我国瓷砖总出口量的8%-9.5%,占我国瓷砖出口总值的10%-12%。

  从9月15日欧盟委员会的最终裁定结果来看,除6家企业获得26.3%至36.5%不等的单独税率、120多家参与调查的企业获得30.6%加权平均税率外,其他1200多家企业均被征收69.7%的惩罚性关税,并且有效期长达5年。

  东鹏陶瓷在此轮反倾销被裁定32.3%的应税率。其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助理黄江红表示,欧盟反倾销税率初裁出来后,公司基本没有下单。她预计,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出口将大大缩小。

  据佛山市外经贸局副局长谢伟雄透露,今年7月佛山市对欧盟的出口减少了16.7%,从欧盟反倾销立案至今,佛山出口到欧盟的建筑陶瓷同比下降了16.5%。

  在环球市场集团运营总经理潘建岳看来,目前中国陶企在欧洲市场的困境,很大程度是因为“中国制造”缺少群体品牌效应。“69.7%惩罚关税加大了贴牌企业出口欧洲的难度。只有刷亮“中国陶瓷”这个共同品牌,贸易壁垒才能迎刃而解。”

  而且,中国陶瓷行业遭到反倾销是全球性的。继2010年9月泰国12家企业向政府提出对华反倾销后,今年7月,韩国和阿根廷均启动了对华瓷砖反倾销案做出终裁,征收一至三成9.14%-29.41%不等的反倾销税率。8月,秘鲁对中国上釉墙面砖发起反倾销调查;9月,巴西宣布将从中国进口的瓷砖关税直接由15%提高至35%,业界认为,以欧美经济疲软的态势来看,对华反倾销的范围仍会继续扩大。

  潘建岳认为,俄罗斯、阿根廷等新兴市场征收关税幅度不大,而中国的技术已比较接近意大利和西班牙高端产品,加上有成本优势,以当地两位数的人口增速,市场潜力仍然巨大,很多陶瓷企业两年前通过环球市场电子商务平台,已获得不少订单,将风险分散。

  “这些新兴市场的机会是有的,但前期的开拓成本比较大,而且当地的本身产能也过剩,进去不是容易事。我们也经历过低价抢占市场的诱惑,后来发现这最终以损害企业和消费者的长远利益为代价。”孙丽梅说。

本文关键词:中国,陶瓷企业,停窑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