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程物流网资讯中心新闻频道船公司 > 正文

航运业“龙头老大”迷航:危机重重的马士基

www.jctrans.com 2010-4-22 9:08:00 中华英才杂志

导读:  航运业或许是世界上风险最高的行业之一。即使是连续保持了105年盈利纪录的行业老大马士基集团,居然也在这波延续时间并不算长的金融危机后栽了跟头。

  航运业或许是世界上风险最高的行业之一。即使是连续保持了105年盈利纪录的行业老大马士基集团,居然也在这波延续时间并不算长的金融危机后栽了跟头。 

  马士基集团几乎是丹麦的国家标志之一。最辉煌的时候,这一家公司的营收就占到丹麦全国GDP的一半,就在两年前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该比例还达到20%。谁承想,当所有人都认为危机已过,马士基的危险似乎才刚刚显露。 

  2010年3月初,马士基集团宣布了其历史上首次年度亏损。虽然10亿美元左右的亏损额相对于477亿美元的营收并不算大,但加上“首次发行债券”、“出售欧洲渡轮业务”、“封存世界最快集装箱船队”、“缺席5年后重返太平洋运价稳定协议组织”……一连串消息在业界引起了很大震动。ING(荷兰国际集团)将马士基的股票评级从“持有”降至“卖出”。 

  亏损主要来自集团旗下的马士基航运公司。此公司在2009年封存了19艘集装箱船、拆解了10艘旧船,试图以此减轻过剩的运力负担,但仍然发现年度亏损额高达20.88亿美元。 

  客观地说,如此处境并不能完全归咎于马士基公司的自身运营,全行业衰退的系统性风险让业内的每一家公司都无处可逃。 

  台湾船王张荣发用“可怕”来形容目前世界航运市场运力过剩的状况,虽然两年前就停止订购新船,但目前176艘航船组成的船队仍然让他发愁,一部分船甚至可能将被他无奈抛弃。据法国航运服务机构AXS Alphaliner的统计,全球有近15%的商船停运在港。 

  2009年夏天封存的“马士基·博蒙特”号曾引起业界广泛关注,这是一艘号称世界上航速最快的大型集装箱船。5年前,马士基设计了这样一批船,共有6艘,时速能达到30海里,而普通集装箱船的时速大约只有22海里。谁也没想到,这批船服役了如此短的时间就得被迫休息。 

  尽管如此,马士基仍然无愧于“第一世界班轮公司”的美誉。以船队运力排名,马士基航运目前仍是全球最大的班轮公司,其运力占全球总运力的16.1%,比排名第二的地中海航运整整高出4个百分点。在2009年财富世界500强中,马士基集团排名106位。 

  美国政府的厚待 

  正是因为二战中的突出贡献,美国政府一直厚待马士基,马士基得以平均每年拿到价值几亿美元的美国政府合约。 

  1886年,阿诺德·彼得·穆勒年满10岁。他的母亲来自丹麦一个显赫的家庭,祖父汉斯·杰普森·戴维森是当时丹麦航运业的老大,被称为“丹麦之王”。这一年,阿诺德的父亲彼得·马士基·穆勒购买了一艘英国制造的蒸汽船,自己当起了船长。对于阿诺德来说,航海知识成了启蒙教育中最有趣也最有价值的部分。 

  28岁时,彼得与阿诺德父子俩合伙买了一艘载重2200吨的二手蒸汽货船,在家乡斯文堡安娜村创建了“斯文堡船运公司”。1912年,阿诺德自己又单独创办了一家“1912轮船公司”。 

  虽然直到2003年,两家公司才正式合并为“A.P.穆勒-马士基集团”,但他们一直是家族生意的基石,集团对其他公司的控制都是通过他们完成的。目前,两家公司均已在哥本哈根证券交易所上市。 

  1918年,穆勒父子在欧登塞建造了第一间造船厂;1921年,造船厂生产出了第一条内燃机船;1926年,他们决定开始运营油轮生意,订购了5艘油轮;1928年,开通了第一条航线,6艘汽船组成的船队开始往来于远东和美国西海岸之间……家族生意红红火火地发展了起来。到二战前夕,已有36艘在公海上航行的船只带有马士基的标志。 

  1940年4月,丹麦被德国占领。27岁的马士基·迈克凯尼·穆勒被迫与妻子一起流亡美国,在纽约继续开展家族生意。迈克凯尼是阿诺德的儿子,在战争前一年刚刚成为马士基公司的合伙人。 

  1941年,美国政府控制了外国船只,马士基舰队开始为美国海军服务。整个二战期间,舰队的损失超过半数。据说,正是因为有当年的这段渊源,美国政府一直厚待马士基,马士基得以平均每年拿到价值几亿美元的美国政府合约。 

  1962年,丹麦政府给马士基颁发了石油开发许可证,有了这张许可证,马士基就可以合法地在属于丹麦的北海海域内开发石油和天然气了。虽然当时几乎没人相信那块海域里有多少石油,但马士基的坚持给它带来了丰厚回报。2003年,马士基又与丹麦政府续签了开采协议,根据协议,马士基对北海地区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权将延续至2042年。 

  航运老大的黄金期 

  不论对马士基集团还是对全球航运业,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几年都是黄金时期。 

  石油开采是马士基集团开始多元化的第一步。 

  虽然阿诺德坚信:“只要始终谨慎小心,就能做到万无一失”,但航运业毕竟是一个对经济周期极度敏感、波动极大的行业。要想有效地对抗风险,光靠“谨慎小心”恐怕还不够。 

  航运业的高波动性来自于它对影响因素的高度敏感。而在经济周期、上游船舶供应、燃油价格等众多影响因素中,最难以预测的就是油价。从马士基的历史业绩来看,引入石油开采业务,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冲航运业务风险的作用。 

  1965年6月,89岁的阿诺德去世,迈克凯尼成为集团董事长兼CEO。在迈克凯尼执掌家族事业的38年中,马士基的多元化策略得到发扬。 

  1964年,马士基集团成立了一家超市——丹麦超市公司,现已成为丹麦第二大食品、日用品连锁超市,业务甚至已经拓展到了英国、德国、波兰、挪威、瑞典;1970年,马士基航空公司成立;随后是橡胶、塑料、医疗设备、机械设备……甚至IT。 

  这些种类繁多的业务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整个集团的业绩波动。不过到2002年,迈克凯尼正式退出家族事业的前一年,马士基集团的管理者们发现,除了石油和零售业务外,其他的多元化业务几乎都在萎缩甚或亏损。 

  于是,那些林林总总的子公司被逐个剥离,马士基开始重回原点。到2007年,马士基集团的主要业务只剩下了航运、造船、石油和零售。至于持续亏损的造船业务,2009年8月,集团也做出了明确表态:欧登赛造船厂将于2012年正式关闭。 

  1999年,马士基集团以8亿美元购买了当时全球第二大班轮公司——美国海陆公司的国际班轮业务及相关的18个码头,与旗下的马士基航运公司合并,新公司取名“马士基海陆”。接下来的几年中,马士基海陆陆续收购了侧重东亚航线的丹麦EAC-Ben和侧重非洲航线的比利时南航集装箱班轮公司,其航运业老大的位置更加牢不可破。 

  此时,马士基的合作伙伴是诸如宜家、耐克、米其林、阿迪达斯这样的各行业巨头。以宜家为例,马士基的物流服务几乎是随着宜家的扩张而扩张的,只要宜家在新的地区找到供应商,马士基就立刻扩张到那里。随着新兴市场的繁荣发展,与这些伙伴们“点对点”式的物流合作,给马士基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不论对马士基集团还是对全球航运业,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几年都是黄金时期。2005年,前马士基中国区总裁苏恩深曾说:“市场比我们预想的要好很多,全球贸易需求的不断增长,令海运业受益匪浅,收益增长的速度甚至超过了船舶更新的速度。”那时候,集装箱运输业务的利润占马士基集团整体利润的近一半。 

  难以挽回的颓势 

  国际集装箱租船运价指数在2008年内下跌近六成,航运价格甚至不到高峰时的1/10。大多数专业人士认为,这次衰退至少要持续5年。 

  金融风暴来临之前,马士基舰队以一贯的高速前进,势如破竹。 

  2005年,马士基集团以23亿欧元、溢价40%收购了铁行渣华,这是一家英荷合资的航运公司,世界排名第三,被收购前拥有近5%的市场份额。这次收购全部以现金支付。如此大手笔震惊业界。

  当时,马士基集团合伙人、马士基海陆CEO充满自豪地说:“只有收购其他公司,才是实现高速成长的较快方法。” 

  收购完成后,有162艘船只加入到马士基的船队中,使其成为规模近550艘的巨型船队。新马士基海陆的集装箱运输业务占到了全球市场份额的17%。紧接着,2006年10月,马士基集团又制订了一项总额高达300亿美元的发展计划,其中150亿用作扩充船队,预计交货后船队规模将扩大一倍。当年马士基就为此支付了35亿美元。 

  但是,狂飙的舰队却遭遇暗礁。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全球航运业陷入衰退,集装箱运价急剧下滑。国际集装箱租船运价指数在2008年内下跌近六成,航运价格甚至不到高峰时的1/10。大多数专业人士认为,这次衰退至少要持续5年。 

  刚刚花掉了巨额现金的马士基处境陡然艰难。由于收购铁行渣华后的整合过程没有预想般顺利,并购后的马士基股价表现一直逊于丹麦市场的整体表现。2006年,集团的集装箱业务亏损了6亿美元。 

  2007年,马士基集团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改组。94岁的迈克凯尼亲自出马,辞退了在马士基工作多年的集装箱航运集团CEO杰斯·苏德伯格。丹麦知名酿酒集团嘉士伯的CEO尼尔斯·安德森被挖了过来,接替苏德伯格的位置。另有数名老臣也宣布离职。 

  然而,这些举措并不能挽回颓势。2008年以来,马士基航运公司不时传出合并航线、退订船只的消息。有员工这样形容公司内部令人惶惶不安的气氛:“一些管理人员一旦离开,他所在的职位也就不再设了。”马士基在全球的14个分区已合并至11个。2009年初,马士基航运宣布将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进行重组,中国原有的六大分区被压缩成了三个。 

  外姓董事长掌舵 

  在浓雾深锁的时期,马士基历史上唯一的外姓董事长,能带领马士基驶出这片迷雾吗? 

  长期以来,集装箱业务的比重占马士基集团整体业务的50%以上。随着集装箱班轮市场陷入长期低迷,马士基不得不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爆出2009年的亏损业绩后,尼尔斯·安德森表示:“公司今后将加大对零售业、石油气行业和集装箱装卸码头的投入。” 

  据报道,马士基集团正在酝酿对希腊Dryship航运公司的收购。Dryship是希腊一家老牌船运公司,主要从事深海钻油,承运长途铁矿石、煤炭,近来股价一直表现不错。 

  集装箱码头的建设近两年也成为马士基的投资重点,尤其在中国。目前,中国已经超越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在集装箱运输方面,中国拥有全球5大港口中的3个——上海、香港、深圳,以及全球港口14强中的7个;全球每4个标准集装箱中就有1个在中国港口处理。到目前为止,马士基已经参与了中国沿海港口13个集装箱码头的运营和管理,股权比例从5%-50%不等。 

  另外,据已经公开发表的声明,马士基集团还将从并不宽裕的资金中抽出13亿美元,收购美国戴文能源公司在墨西哥湾地区的部分油田资产。根据声明,在完成此次收购之后至第一桶油成功开采,马士基还将对这些油田追加投资13亿-18亿美元。 

  如果全球航运业长时间地陷入低迷,上述业务足够成为马士基集团维持稳健航行的动力吗?恐怕谁也说不清。 

  虽然迈克凯尼有三个女儿,但看起来,她们似乎对父亲的事业都没有太大兴趣。在2003年卸任董事长后,迈克凯尼将马士基集团的重担交给了米歇尔·普拉莫·拉斯姆森——一位在丹麦保险业工作了20多年的法学硕士。在这段浓雾深锁的时期,这位马士基历史上唯一的外姓董事长,能带领马士基驶出这片迷雾吗?

本文关键词: 航运业,迷航,马士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散杂货|空运|陆运|快递最新运价行情

更多»海运集装箱货盘